


所属成套资源:大连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大连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舌尖上的台湾——图层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大连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舌尖上的台湾——图层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概念图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目标
①熟练操作Phtshp中的图层的使用。
②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隐藏与显示、删除、新建、重命名、合并图层)。
③掌握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用基本工具对图片进行处理。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引导讲解,学生掌握根据图片处理的需要对图层进行操作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作出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美食图片的处理,让学生体验图像处理“学中做、做中学”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信息素养。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以地方美食图片为素材,通过美食导入新课,以“吃”开始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对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分步骤操作讲解,结合教师以及学生的演示操作,让学生摸索对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相关操作。利用任务驱动方法对“人物”图片进行处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复习了上次课对磁性套索工具的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对学生操作鼠标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耐心。通过讲解、提问、学生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图层知识和图层调板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图层调板的功能,图层调板的基本操作
②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
用图层调板对图层进行操作。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比较学习法和教师演示、提问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将本节课所用到的图片素材(蚵仔煎、卤肉饭、棺材板、盆栽雪糕、甜不辣、六合夜市、台湾夜市、人物)利用科教2000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发送到学生桌面,并准备好半成品作品。
课前准备阶段播放歌曲《中国味道》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中国宝岛台湾,我们来一起领略台湾的美食。既然说到吃,现在我就问问大家,你都知道哪些好吃的,看到就会流口水的美食?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美食,烤鸭,烤全羊、红烧排骨、米线、麻辣烫……
师:大家说了很多,接下来咱们看看中国的一些地区的美食。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剪辑片断。
播放完毕后
师:我们来到了夜市,来看看台湾都有哪些美食,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美食”文件夹,里面有6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打开文件夹里的图片进行浏览
师:好了,我们领略了美食,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舌尖上的台湾”旅游手札。
3、探究新课
(1)制作背景
师:首先我们来制作一个彩虹般绚丽的背景,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的43页,我们来看看一共分几步来制作。
生:4步、5步……
师:我们一步一步来看看到底分几步,大家先来完成前2步
找一名同学说出渐变工具在工具箱中的位置(第六行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5种渐变类型(线性、径向、角度、对称、菱形)
然后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6.2 6.3 6.4完成背景的制作。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纠正相关的错误。
利用网络教室的相关功能向同学展示分享3个“背景”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
(2)抠出人物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我们的主人公进行一下抠图处理,请同学们打开“人物”图片,谁能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可以将这个人物抠出来?
生:磁性套索工具。
师:好,接下来大家利用磁性套索工具将人物抠出来,注意将羽化值设置为5像素,抠好后放在背景上。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找一名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操作。
师:接下来大家看看图层调板,将图层1按书中图6.6进行重命名,记住鼠标要放到图层调板的图层1上,点 右键——图层属性。
师:接下来我来演示一下“台湾夜市”图层的制作。
进行演示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观看。
演示完毕,布置任务。
任务1:完成对“台湾夜市”的制作,设置好图层混合模式。
任务2:将图层名字改为“夜市”。
学生制作完毕后随机展示分享3个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
播放一段视频解释图层的原理。
视频地址下载: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图层调板上有几个图层了
生:3个
(3)美食处理
师:我们离胜利的彼岸已经越来越近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处理下令我们口水直流的美食。
师:我们先“吃”卤肉饭,打开“卤肉饭”图片。
师:我们把卤肉饭保留下来,周围的白色去掉用什么工具?我们对这种图片进行处理使用的是橡皮擦工具,而且要用到橡皮擦工具中的魔术橡皮擦工具。请大家在工具箱中找到橡皮擦工具的位置。
学生在工具箱中找到橡皮擦工具中的魔术橡皮擦工具。
师:接下来大家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我就不给大家演示了,看看你们的实力!先利用魔术橡皮擦擦除绝大部分背景,然后再利用橡皮擦工具调整好橡皮擦的大小擦除掉细节部分。记住在用橡皮擦的时候手不要抖,鼠标移动距离不要太大。
任务一:制作“卤肉饭”。
任务二:制作“棺材板”。
任务三:将“蚵仔煎”、“盆栽雪糕”、“甜不辣”进行大小调整放到图片指定位置。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提醒可能出现错误的同学,帮助一些速度相对较慢的同学,将完成速度快的同学派遣到相对较慢的同学身边,指导其共同完成作品。
制作完毕后随机抽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点评。
(4)添加文字标题
师:我们有时候需要在图片上配上一些文字以便清楚这张图片的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在我们的作品上添加“舌尖上的台湾”这几个字。
师:既然是添加文字,我们就要选择与文字有关的工具。这次完成作品我们要用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我已经在课前提前将你们分组好了,现在大家就按照我安排的机器号两人一组找到对应的机器。前三名做好且符合要求的小组有奖励呦。
任务:参考成品“舌尖上的台湾”将文字添加到图片上。
附加任务:为各类美食填上相应的文字。
制作完成,发放奖品。并将作品向大家进行展示。
(5)合并图层,分享作品
师:我们的“舌尖上的台湾”已经做好了,大家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图层了?一共有9个图层,大家想一想,如果制作一幅大图片,需要几十或上百张素材,也就出现了好多好多的图层,势必会对操作带来一些影响,那么我们怎么消除这样的影响呢。Phtshp软件的图层调板上带有合并图层的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来试试。
指导同学利用“图层”调板中的图层命令菜单完成图层合并。
师:我们的台湾美食之旅正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旅行手札做的怎么样。
找一名学生,然后让此学生随便再找一名学生,两名学生参与作品对比,让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打分。
4、课程结束
结束语:“出租车不努力,成就了专车;邮局不努力,成就了顺丰;银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宝; 通讯不努力,成就了微信; 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今天,如果你还在抱怨,不去努力,就一定成就了别人! 你不做,别人会来做,你愿不愿意又何妨! 你不成长,没人会等你!”同学们努力吧!
六、概念图设计:
6、合并可见
图层,分享作品
“舌尖上的台湾”
图层的应用
图层调板
1、利用“渐变工具”制作多彩背景
2、利用“磁性套索”对“人物”进行抠图
5、利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舌尖上的台湾”
3、设置“台湾夜市”图层混合模式
4、利用“橡皮擦工具”处理“棺材板”“卤肉饭”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第六课《舌尖上的台湾—图层的应用》。Phtshp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图像制作处理软件,应用广泛。如何让学生会熟练使用phtshp的相关功能是在授课过程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上课过程中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首先我紧贴本次课的主题“美食”,通过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学生在听到他们熟悉的歌曲,看到《舌尖上的中国》中那些各类美食,然后再让学生列举一些美食。随后带学生进入授课环节,将各种与台湾美食相关的素材让学生看看,既了解了台湾的一些食品,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表现的很活跃。
紧接着进入新课环节,信息技术课所讲的知识有时是可以分开讲的,即使少了其中一个知识点如橡皮擦工具的使用,也还是可以完成作品的。所以我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起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知识点一个接一个的完成作品,中间的衔接要紧凑,不能出现断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环节完成时我都设置了作品比较环节,以刺激学生将作品做的更好。在1班上课时我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按照教材走,没有什么创新,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将想法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比如将背景的渐变填充可以任意更改颜色,任意更改渐变方式。出现的问题是有的同学制作的很好,有的同学在选色上耽误了太多时间,由于课时原因只好停止了他们的制作。所以对于电脑熟练程度差的同学还是按照教材的方式去操作,布置主要任务为按教材样式完成,再设置一个附加任务为同学们自由发挥。
学生在对“人物”进行抠图时,上次课就有几名学生在利用磁性套索工具时操作不当,造成操作缓慢,完不成任务的情况,本次课我以为在上次课基础上应该能很顺利完成,而且在操作之前还特别强调,仍然有2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即使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没做完,我只能停止了他们的制作,在讲完下一个知识点后将一个带有“人物”和背景的半成品图像发给了他俩,让他俩继续跟上学习进度。这是我对于这种熟练度比较差的学生的一个补救办法。对于这类学生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课时间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以提高他们的成功感。
本次课总体来说都是围绕图层来进行学习,做的每一个任务都离不开图层调板,调整完的每一个图片都需要在图层调板中重命名。而在重命名中有的同学打字实在是太慢了,对键盘熟悉度相对较差,导致图层重命名完成不了。对他们的重命名就不做特别要求,只要能知道这个图层是什么,将图层名字用拼音、字母或者数字就可以了。打字慢的同学每年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解决的方法只有在课下多练,多熟识键盘。随着家用计算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出现这类的学生已经很少了。这样的学生通常家里没有电脑,只能利用在学校的自习时间和班主任商量叫他们进入微机室进行打字练习。
我在本节课主要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法,也是信息技术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又增加了对比作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做得好,哪个环节做得不足,以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改善。本次课总体任务目标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动嘴讲,更要勤走动给学生以指导,还要动脑思考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存在哪些问题,在下次课中给予解决。
八、教学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示了授课教师的智慧和设计能力。总体特点可以用“新”和“实”两个字来概括:“新”——执教新的教材,落实新的课标,能用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设计、创新的行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实”——教学目标翔实、教学设计朴实、师生活动真实,教师基本功扎实,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设计。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播放歌曲《中国味道》,渲染氛围,然后通过美食导入新课,以“吃”开始本课,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导入设计体现了教师精心安排又不着痕迹的教学艺术。
2、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本节课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对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分步骤操作讲解,结合教师以及学生的演示操作,让学生摸索对渐变工具、橡皮擦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使用相关操作。利用任务驱动方法对“人物”图片进行处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复习了上次课对磁性套索工具的使用。教学重心实现了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注重学生的操作和体验。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自觉地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上,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组织者、参与者,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达成比较到位。
3、一点建议:设计“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将会比“师—生”单边互动教学效果更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单元 人在旅“图”第九课 诚征驴友海报——抽出图像和图层蒙版的使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媒体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电子表格的应用第十一课 借阅情况统计——复杂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授,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单元 网络改变生活第六课 网络伴我行——网络应用实践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景区情况早知道——搜索信息,省钱省时好处多——团购,规划路线——百度地图,超市购物——条码扫描,不行不问路——手机步行导航,图文报平安——使用微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