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1单元《单元复习》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4563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1单元《单元复习》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4563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1单元《单元复习》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1单元《单元复习》 教案,共4页。
课题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苏教版 一 设计思路针对传统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打造有趣、高效的数学课堂。本节课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入的自主整理,按照学生课前的自主整理情况设计学生导学案,进行精准备课。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合理应用智慧课堂中的动态呈现及精准数据支撑,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自主探究、小组展示等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善于钻研的科学品质。 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有关平面图形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探索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 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围成,是 最常见、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因此教材选择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生认识立 体图形的起点,符合数学知识本身发展的逻辑及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和了解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及简单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信息技术能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能够熟练的使用平板进行教学互动。 个性差异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非常有条理的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架构形成知 识体系,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处于散点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架构。 四教学目标1.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2.巩固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增强空间观念3.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能够独立进行问题的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知识的运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五教学模式与学习策略本节课采用基于动态数据分析、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实现课前预习的自动数据分析与反馈,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立体化的数据。促进课堂高校互动。对于本节课较为基础的知识来说,首先采取引导学生自主梳理、 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利用课堂互动功能中的分组作答上传思维导图, 选择优秀小组进行知识点汇报。其次对于出错率较高,需要教师着重 强调的知识点,采取课堂活动中的抢答提问或随机提问功能,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本单元的教学习难点,这部分知识非常抽象。针对这个难点,借助希沃白板中的学科工具 正方体的展开图,将教师屏幕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平板上自主操作。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展开图的特点,将展开图进行分类。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出变式拓展练习,采取全班作答形式,及时向学生出示答题报告,并根据反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策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的能力,并且通过练习,及时巩固薄弱知识点。学习内容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策略1知识梳理 2巩固练习 自主探究 六 信息媒体与资源总体上借助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建构本课的教育资源,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具体包括课前利用希沃白板 5 中的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考虑到个性差异,也允许学生用树状图或是表格等形式在学习单上进行梳理。教师根据学生整理好的资源进行分析,并适当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课中借助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通过师生终端交流课前的梳理结果,利用拍照讲解功能,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互动工具中的抢答,投票,小组PK、分组作答等功能,让学生在纸上落实的同时, 拍照上传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小组展示讲解的结合,班级完善的量化赋分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课后备课时根据学生预习反馈中的重难点问题。题进行当堂检测的设置,重新巩固重难点的同时所留记录,为今后的教学提升改善提供了完善的数据支持,根据课堂根据智慧课堂提供的数据分析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在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中有针对性的布置日常任务及课后作业。七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一、课1. 布置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树状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1.学生利用期末白板五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利用希沃白板五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前或者是在作业本上利用 知树状图表格等形式进行 识整理。 梳 理 二、交1. 对课前整理的结果进行提交或是拍照上1.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结果提交或是拍照上传。利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互动工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思维导图的提交上传,结合知识点提炼出的典型问题,传统提问与学生端抢答相结合。 流传。 互 动2. 将学生作品随机分享到学生端。2.学生对随机分享到的作品进行评价,可圈注 点评等。
3. 简单的分析反馈对于重点知识的部分进3.对于教师分享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小组合利用希沃易课堂互动工具中的拍照功能,将学生提交的知识梳理或者是难题搜集,拍照上传,然后进行随机点评。行重点分享。作讨论并指出易错点。 1.判断对错。(1) ) 利用希沃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制作课件:判断对错。 (2) ) 统计每道题的正确率,针对性的进行互动交流。 2.选词填空( 1 ) 针对不同类型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审题判断题目的知识类型。 3.随机解题(1) ) 教师端通过收集学生课前搜集的典型题目。(2) ) 利用希沃易课 堂中的随机点评功能,将收集的题目分享给 学生。 4.难点突破教师端通过数学画板向学生推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演示。 ( 1 ) 学生两人共用一台平板进行同桌竞赛。 利用希沃里的“判断对错”课堂活动进行有关 概念的题型设计。 ( 2 ) 随机点名请学生发表观点或是说明判断利用希沃易课堂对教师课前制作的练习进行展 的依据。示标注以及分享。 学生完成后。可以提 交教师查看答题报告,并 ( 1 ) 学生端自主操作,上传答题结果。对答错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三、练 习 提 升( 2 ) 针对错题进行抢答活动,生生互动解决疑问。 ( 1 )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典型题目拍照上利用希沃易课堂进行课件分享,通过课堂互动工具进行互动提问、全班作答,形成答题报告。利用教师端与学生端的课堂互动功能进行课件分享推送重难点题型及提问中抢答、全班作答、分 传。组作答等功能,进行与学 ( 2 ) 学生根据随机分享到的题目,自主解答。生的互动及小组展示讲评。 利用数学画板向学生 直观的展示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展开过程,以及合起 (1) 自主观看(2) ) 边看边交流, 总结展开图的特征及规律。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化解难点。四、结合学生的分享讲解教师,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教师重难点的总结,学生进行改错完善以及思维导图的重新整理。利用同屏工具展示小结的内容分享经验。回顾总结八练习与课外学习设计
知识点练习内容课外拓展学习 1 概念通过教师端向学生推送填空题选择题。 学生通过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完成并提交作业。2 表面积、体积计算通过教师端向学生推送一道经典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风管问题和无盖鱼缸问题。 3 九 学习评价设计 课前预习测评课前梳理的总体情况较好,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提交的知识梳 理质量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对于长方 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另外学生在搜集典型题目的时候,也 能注意到去搜集一些较难的题型,如不完整的表面积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梳理的情况,初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课 中 实时测评教学过程中,智慧课堂的课堂互动模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拍照提交功能及课件分享功能为课堂教学过程省去了不必要的时间,学生分享展示时能提取出自己小组提交的作业,表述解题思路与方法时更加清晰明了。在互动交流和练习巩固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利用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的点赞喝彩批注等互动功能,对学生表现进行实时评价。 课后评价反馈通过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的数据报告分析,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系统化、结构化。利用作业与动态评价工具,布置课后作业形成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