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昼夜与四季同步测试题
展开1.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 北回归线 B. 赤道 C. 南回归线 D. 极圈
2.下列节日中,宁波地区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 六一儿童节 B. 五一劳动节 C. 七一建党节 D. 正月十五元宵节
3.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④②
4.如图为小明观察到的甲、乙两颗星星的相对位置,造成两颗星星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天气变化 D. 地形差异
5.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 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 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 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6.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下列对“坐地日行八万里”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B.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 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D. 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8.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 春分② B. 夏至① C. 秋分② D. 冬至③
9.玲玲和贝贝在争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 方向不同 B. 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 C. 都围绕太阳转 D. 公转形成四季,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10.如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正确的是( )
A. 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 劳动节、国庆节、元旦C. 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 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1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
A. 24小时 B. 7天 C. 30天 D. 365天
1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今天(6月30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位置(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小明于2015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14.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是( )
A. 阴历 B. 阴阳历 C. 公历 D. 农历
15.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关于地球自转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B.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
D.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h
17.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 B. 月球的公转 C. 地球的自转 D. 月球的自转
18.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如图所示时,此时节气可能为( )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19.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则有关①或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 B. 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C. 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冬至日时的大 D. ②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
20.细心的小李同学发现我区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下图是“我区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d日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二、填空题
21.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____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________;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________。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________。
23.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北纬________度,它是北温带和________带的分界线(温度带不能填字母)。
(2)从五带看,A带有阳光________现象,气候终年火炎热,B、C两带有________现象;D、E两点有________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24.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由________产生的天文现象。地球自转时,地轴的正上方总是指向________,且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称为地球的________,以它为基础编制的日历称为________。
25.地球除自转外,还在绕着________自________向________公转,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日。日历是以地球________运动为依据编制的,称为________历。
26.读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丁两点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 。那么丙应该是正值________ (曰落/日出)丙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________小时。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________(填“昼夜交替”或“昼夜”)现象。
(3)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27.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如图a为对接时的画面,图b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个位置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天宫二号”不属于天体系统____。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____位置附近。
A.甲 B.乙 C.丙 D.丁
28.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________,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________。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________。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29.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3时,在乙图中应该是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的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当浙江省绍兴市在一年中影子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地球位置位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0.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
(2)这天是________日前后,节气为________;
(3)这天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
(4)这天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________值。
三、实验探究题
3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旗杆正午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
(1)________ 月 ________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三个月后,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________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 ________;
(3)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________天文现象,此时当地地方时为 ________。
32.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
①冬季②夏季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________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________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________(选填“晨”、“昏”)线。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D 3. B 4. A 5. A
6. D 7. C 8. B 9. D 10. D
11. A 12. C 13. B 14. C 15. A
16. C 17. C 18. D 19. A 20. D
二、填空题
21.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2. 短;长;南;北
23. (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24. 地球自转;北极星;逆时针;公转;公历
25. 太阳;西;东;椭圆;365.25;公转;公
26. (1)甲;日出;24(2)昼夜交替(3)夏
27. (1)C(2)B
28. C;A;D
29. (1)C;④ (2)②;B
30. (1)北回归线 (2)6月22;夏至日 (3)90° (4)大(或高)
三、实验探究题
31. (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32. (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极圈。
2. D
【解析】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3月21日左右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春分日.从今天起,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当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即夏至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光的直射点转向南运动,当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即秋分日。此后,太阳光的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的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各点达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即冬至日,所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都是昼比夜长,而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昼比夜短,D符合题意。
3. B
【解析】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②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④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③图时昼夜等长。①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
4. 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A符合题意。
5. A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6. D
【解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一次年3月,即我国(或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白天时间较长,利于科学考察,因此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南半球的冬季,D符合题意。
7. C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说明赤道的长度约4万千米即8万里,自转的周期是一天,C符合题意。
8. B
【解析】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9. D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是绕着地轴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时间的差异,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D符合题意。
10. D
【解析】①代表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因此①为元旦,②代表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而劳动节为5月1日,因此②表示的是劳动节,③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因此此时的时间为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而国庆节为10月1日,因此③表示的是国庆节,D符合题意。
11. A
【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A符合题意
12. C
【解析】6月30日,地球处于夏至日(6月22日)位置附近;即丙位置;
13. B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牢记即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是90°),当地正午时刻影子最短.根据题意.
14. C
【解析】公历一般指公元。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为公历,C符合题意。
15. A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要理解记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16. C
【解析】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公转的缘故,C符合题意。
17. C
【解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8. D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由图片中可以看出太阳光照射南极,导致南极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此时节气可能是冬至。
19. A
【解析】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看成是机械能守恒,根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判断。
A:①是春分与夏至日比较,春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春分时大,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②是秋分与冬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远,势能大,动能小,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小,C错误;
D:②是秋分与夏至日比较,秋分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所以公转速度秋分时大,D错误。
20. D
【解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a中路灯开的时间总和恰好为12小时,说明此日昼夜等长;b中路灯开的时间总和小于12小时,说明此日昼长夜短;c中路灯开的时间总和恰好为12小时,说明此日昼夜等长;d中路灯开的时间总和大于12小时,说明此昼短夜长。所以d日是冬至日。
二、填空题
21.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22. 短;长;南;北
【解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23. (1)23.5;热(2)直射;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解析】(1)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2)太阳直射点一直处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所以A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温带则有四季变化;DE处于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24. 地球自转;北极星;逆时针;公转;公历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地球自转时,地轴的正上方总是指向北极星,且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以它为基础编制的日历称为公历。
25. 太阳;西;东;椭圆;365.25;公转;公
【解析】地球除自转外,还在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椭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日。日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称为公历。
26. (1)甲;日出;24(2)昼夜交替(3)夏
【解析】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 24小时。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1)甲处于昼半球,是白天;丁处于夜半球,是黑夜。丙在晨昏线上,由于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丙将进入昼半球,即处于日出时间点;地球自转一周是24个小时,所以 丙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需要经过24小时。
(2)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由图可知,此时北半球处于极昼,故此时北半球是夏季。
27. (1)C(2)B
【解析】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春分日为3月22日,夏至日为6月22日,秋分日为9月22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
(1)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三号及月球、地球都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地月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
(2)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而秋分日为9月22日,S位置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为夏至日,那么乙位置为秋分日,因此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b中的乙位置附近,B符合题意。
28. C;A;D
【解析】由图可只,C地即将进入太阳照射区域,所以C处在晨线上;A地处于昏线上,6小时后处于深夜;BD相差12个小时,因此最有可能的国家是美国;
29. (1)C;④ (2)②;B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保持66°34′的交角。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后地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运转到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随着地球不断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北返,在3月21日左右,太阳百次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1)当地球公转到乙图中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处于夏季。当地球运转到乙图中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北半球处于秋季。当地球运转到乙图中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处于冬季。
(2)当浙江省绍兴市在一年中影子最短时,处于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夏至日,地球位置位于乙图中的B。
30. (1)北回归线(2)6月22;夏至日(3)90°(4)大(或高)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1)、 由图看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2)、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是夏至日(6月22日);
(3)、 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
(4)、 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三、实验探究题
31. (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昼夜平分
(2)正东;北纬23°26′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解析】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 的交角大小有关。这个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的正 午,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一年中,一个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夏季大,冬季 小。因此,正午杆影长度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短,冬季长。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 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 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 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1)OP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校位于23°26′N。冬至日,旗杆正午时的影子最长,此时北京昼短夜长。三个月后,日期为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由于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旗杆正午影子OP朝正北方;又OPA⊥OM,所以M也在北回归线上且在O 点的正东方。
(3)当OP为零时,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正午时出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天文现象。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昼夜平分 ; 2.正东;北纬23°26′ ; 3.太阳直射;6月22日12时。
32. (1)A (2)D (3)冬至;赤道 (4)昏
【解析】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A点位于北半球,所以A点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2)浙江的冬至日,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冬至日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冬至 ,这时只有赤道是昼夜平分的;
(4)如图,地球自西向东,A则由白昼转向黑夜。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细胞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细胞当堂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华师大版第3章 生物的多样性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第3章 生物的多样性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