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状态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四章 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一节 物态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 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共同性质。
科学能力和方法:
- 培养学生正确分辨物质的三种状态。
- 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生活经验设计并实施实验,得到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精神,学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 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增进学习的乐趣。
- 鼓励学生设计实施实验,在得到研究结果中体验成功,得到成就感。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并且学会基本的分辨。
- 知道物质三种状态的性质。
难点:
-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 设计并实施相关实验,得到固体的性质。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
实验器材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铜块、白糖、二氧化碳、木筷、水、卵石、胶木棒、氧气、泡沫塑料、植物油、铅块、冰块、氧气、酒精、玻璃棒、2个塑料瓶、导管、铁夹
学生实验器材准备:量筒、锥形瓶、烧杯(50ml、500ml)、水、食用油、酒精、汽油(牛奶)、木块、玻璃、铁块、泡沫塑料、塑料、橡皮泥
四、 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
- 内容和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 学生的学习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 | 现在的天气正值冬天,很多同学是不是很渴望看到雪呢?那种大雪纷飞的时候,厚厚的雪堆在大地万物上面,银装束裹,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色。而同学们是不是最喜欢在这样的景色下,去打雪仗、堆雪人呢? (观看Flash动画,雪人、雪水和水蒸气的转化过程) 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雪人一共有几种状态啊?分别是哪几种?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名称叫做“物质”,那大家知道什么是物质吗? 其实啊,大家刚才说的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物质就是地球上的一切东西。 |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回想下雪的情况。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Flash动画 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 回答:一共有三种状态:固态的雪人、液态的雪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学生们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 用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引出物质的三种状态。
由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来归纳总结物质的概念。 |
常见的物质状态 | 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一切东西都称为物质。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性质,总归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分门别类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好的分类方法吗? 科学家就把物质根据它们存在的状态不同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演示实验:教师提供几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请同学们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 铜块、白糖、二氧化碳、木筷、水、卵石、胶木棒、氧气、泡沫塑料、植物油、铅块、冰块、氧气、酒精、玻璃棒 (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看哪个小组分类是又快又准确?) 很多小组同学分类的过程是又快又准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样来判断这些物质哪些是固态,哪些是液态,哪些是气态的啊?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到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各种物质进行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分类。
学生发言,表达自己分类的准则。 | 先简单介绍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再对一切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一、气体的性质 | 同学们刚才讲的一些分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方法都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而接下来呢,我们就要学习物质这三种状态具体有哪些性质?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物质符合哪些性质就是属于哪种状态的? 我们首先来学习气体的性质。 演示实验:根据书上P103上要求完成装置的制作过程。按要求,放开夹在导管中间的夹子,观察现象。 开始的时候,右边的瓶子是鼓的,说明里面充满了什么?而打开夹子以后,右边的瓶子开始变扁,而左边的瓶子开始鼓起来,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瓶子是鼓的,说明里面充满空气,并且无色、无味,打开夹子后,右边瓶子变扁,左边瓶子鼓起来,是右边瓶子的空气随着导管进入了左边的瓶子,右边瓶子空气少了瓶子自然变扁,而左边瓶子空气多了瓶子自然鼓起来,说明空气由右边流向左边,空气可以流动。) 我们接下去再来看一个实验,由于这次实验用的气体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所以我们借助动画来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 (Flash动画演示) 一瓶棕色气体二氧化氮,一瓶空气口对口放置,中间隔着玻璃片,抽掉玻璃片,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书上P104的表格,找出表格中内容相同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归纳气体的性质。 (气体可以流动,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观察Flash演示实验效果,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棕色气体可以流动、形状改变、体积改变。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气体的性质。 | 肯定学生分类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引出正确的分类方法就是要根据性质来判断。
由演示实验得出空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可以流动的结论。
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这个演示实验采用Flash动画演示的效果,这样的效果既直观且没有危险性。
让学生自己从表格中归纳气体的性质。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二、液体的性质 | 学习了气体的性质,大家对于液体的性质学习有没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啊!想不想自己来尝试啊? 通过实验来学习液体性质的实验由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大家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相应的实验器材,各自完成这样两个实验。实验在书上P104—105,根据书上要求完成实验,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第一个实验是为了说明液体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而第二个实验得到的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液体的性质是:液体有固定体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 液体性质的学习由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实验来完成,并且根据实验的数据归纳液体的性质。 | 在学习了气体的性质以后,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物态性质的方法,借助学习液体性质的方法,正好可以更进一步巩固掌握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方法。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三、固体的性质 | 学习了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大家对于物质的最后一种状态——固态的性质学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大家能不能自己来设计一下实验方案呢?通过你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同时得到固体的性质呢?先请大家考虑一下,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方案。书上给了大家一定的提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设计好了方案,大家发表一下,我们全班同学帮忙审核一下,这个方案可行吗?可以进一步改进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可以从提供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并进行实验:轻重、软硬、浮沉、是否透明、形状是否固定、体积是否固定……)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提出、讨论、纠正之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并且都进行了实验,接下来,就应该是归纳总结固体的性质的时候了,谁来试试? 固体的性质:有固定的形状,也有固定的体积。 | 学生根据书上的一些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全班讨论。教师帮忙指出和纠正不妥的地方,随后进行实验。
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固体的性质。 | 在学习了液体的性质后,学生对于学习物态性质的方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这时,可以发挥一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实施实验,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训练了方法,同时,又发挥创新精神。 |
- 设计说明
本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区分并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为进一步学习“粒子理论”打下基础。
本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的形式为主:刚开始在学习气体性质的时候,由老师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设计好活动,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小组讨论分析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在学习液体性质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根据书本的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既培养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从而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固体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完全放手课堂,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实施实验过程,从而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堂课的设计完全是一个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的完全体现。从开始的老师手把手教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到之后的让学生根据书本自己实验,到最后的学生完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科学的知识。
五、训练和评价
E是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物质,它可以充满任何盛载它的容器。E是一种…(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液体或气体
这道题目就是根据物质三种状态的性质来解题的。可以自由流动的物质,根据这点题目的提示,可以判断为气体和液体,因为固体的形状是固定的,这样就可以排除A。充满整个容器,应该是气体。因为液体的体积是固定的,它不可能随着容器的大小改变体积的大小,因此排除B和D。正确答案就是C了。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观察和记录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观察和记录第4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测量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测量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器材,教学资源,内容和说明,学习单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是什么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是什么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器材,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内容、设计与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