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2课 灵动的生命教学设计
展开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雕塑范畴,教学内容适合九年级渴望张扬个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教材从风格各异的传统雕塑和材料创新的现代雕塑的不同视角阐述了雕塑的基本语言,以学生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材质展示了雕塑艺术的本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比绘画更直接、可亲的方式雕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很强,乐于发言,喜欢合作,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基本语言。
2.技能目标:尝试泥塑造型,掌握雕塑的语言,探究生活中实物材料的新生命,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有创意地设计、制作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雕塑创造的乐趣,增强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审美感悟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合理运用雕塑语言表现空间与体积。
2.教学难点:雕塑语言的创新性表现及审美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范作、展示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利用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揭示课题:《灵动的生命》
二、新授课程
(一)赏析感悟,体验多样材料
1.作品名称:《男子头像》:青铜,作者罗丹(法国)。
2.作品内容:《男子头像》惊人地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粗犷的现实主义风格,这张脸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空白、缺乏表情或无关紧要的东西。雕塑作品以生动的表情,流露出情感的表达。罗丹追求“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
1.作品名称:《红色的记忆》:玻璃钢,作者陈文令(中国)。
2.作品内容:作品描绘的是一群男孩雕像,天真、健康、调皮、活泼,总共一百多个,作品用玻璃钢翻制,打磨抛光后,喷上红漆,放置在沙滩、树干、船头、灯塔上。这些作品属于新型的艺术形态,介于写实雕塑、装置、互动式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之间,是集装置和行为于一体的前卫艺术。
(二)立意构思,探究制作方法
设疑:1.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2.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材质?
个性葫芦、石头画小狗、金属焊接的企鹅、铅笔雕刻的靴子、文具小蜻蜓…… 是用废旧的文具:量角器、燕尾夹、橡皮、铅笔……
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
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大胆想象,构思独特,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造型。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表现材料的生命本质和神韵,将平凡变得不再平凡,将生活变得有趣而精彩。
1.作品名称:《堂·吉诃德》
2.作品内容:废旧金属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被赋予了生命。开瓶器变成了奇怪的盔甲,铁盖成了盾牌,自行车铃铛、水龙头和打蛋器构成了雄健的战马,神气的堂·吉诃德来了!从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创意构思、色彩搭配、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分析作品。
3.制作流程: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材料特点与主题充分结合)
(三)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将实物材料与完成的雕塑作品作比较,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当学生的创造之泉滋润了废旧物,废旧物便绽放了生命。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不断地寻求新材料,利用新语言,探索新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艺术创造的光辉。
2.教师演示:绘制人物动态草稿——运用报纸、胶带完成人物大样——运用铅丝固定人物动态造型——包裹锡纸——仿不锈钢足球先生完成。
3.学生作业:
1.根据收集的实物材料确定主题,充分展示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创作一件雕塑作品,赋予材料新的生命。
2.根据主题班会,运用桌椅、书本等材料制作雕塑作品。
3.要求: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特点,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四)作品展示,分享集体智慧
1.结合《留住精彩的瞬间》和《另一种工具》这两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数码相机记录全班同学或者学生个体创作过程及其学习状态,有效呈现美术立体课堂,利用学校局域网,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科学合理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 霓裳之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 霓裳之舞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3课 有趣的夸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课 有趣的夸张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