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3 余角 补角 对顶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3 余角 补角 对顶角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交流,自学课本P159完成练习,探索余角补角性质,小结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余角、补角、对顶角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图形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2.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并在解决问题时加以运用; 3.经历观察、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培养探究学习的方法,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余角、补角的认识及应用.教学难点:余角、补角性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展示交流 活动一、自学课本P159完成练习(1)(2)1、如果 个角的和是一个 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 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2、如果 个角的和是一个 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 . 其中的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3、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 关系,与它们的 无关课件演示,提出注意点: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互余的角是一定是锐角 一个角的补角可以是钝角、锐角、或直角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两个角,放在不同的位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分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完成填空(3)(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讨论交流做一做1、帮∠α找朋友∠α∠α的余角∠α的补角80° 45° 70°39´ α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并让学生学会熟练地求解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收获:锐角α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º2、完成课本P160、2 活动二、自学课本160页例1 思考解题思路(设计意图:渗透方程解题思想。)试一试;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两种解题方法既巩固方程解题思想,又复习了“锐角α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º”。) 活动三、探索余角补角性质:(齐读)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几何语言:
∵ ∠1+ ∠ 2=900
∠ 1+ ∠ 3 = 900
∴ ∠ 2 = ∠ 3
(同角的余角相等) ∵ ∠1+ ∠ 2=900
∠ 3+ ∠ 4 = 900
又∵ ∠ 1 = ∠ 3
∴ ∠ 2 = ∠ 4
(等角的余角相等) ∵ ∠1+ ∠ 2=1800
∠1+∠ 3 = 1800
∴ ∠ 2 = ∠ 3
(同角的补角相等)
∵ ∠1+ ∠ 2=1800
∠ 3+ ∠ 4 = 1800
又∵ ∠ 1 = ∠ 3
∴ ∠ 2 = ∠ 4
(等角的补角相等)
(设计意图:加深对余角补角性质的理解和记忆应用方法。)三、练习巩固1、(1)图中有哪几对互余的角?(2)图中哪几对角是相等的角(直角除外)?说明它们相等的原因 2、如图,已知∠AOB=90°, ∠AOC= ∠BOD,则与∠AOC互余的角为_____________.
3、如图∠AOC= ∠BOC=∠DOE=90°,则图中与∠3互余的角是_________,
图中与∠4互余的角是_________, 图中有与∠3互补的角吗?_________.
(设计意图:巩固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应用)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注意点:1、互余、互补是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只与他们的度数和有关,与位置无关。2、互余、互补概念中的角是成对出现的3、只有锐角才有余角4、角α的余角是90°-α,补角是180°-α,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余角大90°5、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五、课堂检测1.如图,O是直线AB上的点,OC是∠AOB的平分线.(1)∠AOD的补角是 ,余角是 ;(2)∠DOB的补角是 .2.已知∠α=20°,则∠α的余角为___ _,∠α的补角为_ ___.3.∠A的补角为130°,则∠A的余角为____.4.因为∠1+∠3=180°,∠2+∠3=180°,所以∠1=∠2的依据是( )A.同角的余角相等 B.等角的余角相等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B,∠DOE=90°,∠AOD和∠COE相等吗?为什么?除直角外,还有哪些相等的角?说明理由.6.如图甲所示,∠AOB,∠COD都是直角.(1)试猜想∠AOD与∠COB在数量上是相等、互余、还是互补的关系,你能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是否成立吗?(2)当∠COD绕点O旋转到图乙的位置时,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 《6.3余角补角》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准备好比较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引导下自由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好的学生能较主动发言、讨论,基础差的学生也自觉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堂上呈现学生高度参与的景象。其次我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蕴含生活之中。这节课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提问时缺少巧妙的引导,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效。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课堂节奏没有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安排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估计明显不足,这也是课堂表现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期待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