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图画展览会教案及反思
展开图画展览会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会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对音乐情绪上所起到的变化,从而产生画面感,刻画出良好的音乐视觉形象。
2、能够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对音乐的“视觉形象“这一概念能准确的把握与熟练的运用。
3、通过对《图画展览会》的欣赏,充分认识到要交响音画这一核心概念,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整体风格类型。
二、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够感受歌曲音乐情绪的变化,辨别不同的音乐风格,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初步懂得保护嗓子的方法,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典交响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决定了是否能形成有效画面感,塑造出具体的音乐形象。也 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课堂问好
1.课程导入
教师提问: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
音乐可以被看见么?
(讨论)学生回答后。
教师做补充: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是通过同眼睛看来欣赏的。
下面,我们先来听两段音乐,听完后,请大家在选项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受到的答案。
(播放格里格《晨曲》) 答案选项A晨曲 B 古堡
(播放 圣桑 《天鹅》) 答案选项A屋顶上的小鸡 B天鹅
在做完选择之后,教师:可见同学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是不错的。在我们听完第一部作品后请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在北欧挪威的海湾中,微风拂面,乐队力度逐渐的加强象征着太阳渐渐的升起。长笛与双簧管二者互相的演奏直至整个乐队将主旋律再次演奏出来时才代表着太阳完全上升出地平线,让人感受到挪威的海湾中,风和日丽的一部美不胜收的场景。)
第二部呢?
(优雅的天鹅,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丝毫干扰不到天鹅的优雅)
教师:在听完两部作品后,我们似乎已经有答案了,音乐可以看见吗?音乐是可以“看”见的。PPT
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因为我们所说的看并非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内心去看,用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中所表达的美。这种“看”我们将其称之为音乐中的视觉形象。
现在我们知道音乐是可以“看”见的,那么,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场《图画展览会》,相信大家都看过画展,一群人在一个特有的空间里面欣赏琳琅满目的画,然而,那个画展我们是用什么看呢?眼睛。今天的图画展览会,我们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来看。
2.作品、作者介绍
在欣赏作品之前,老师要对这部作品以及作曲家进行一个介绍:
《图画展览会》是在1874年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一首交响音画,全曲共有10副画,并在每幅画之间都由漫步主题贯穿其中。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其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这三幅画。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交响音画是什么?我们听过交响曲,听过之前所学到的交响诗,那么交响音画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
教师:“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曲。我们知道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参观画展所受到感触而写的作品,是以绘画为体裁的一首交响乐作品,因此我们将它称之为交响音画。
那么,我们刚提到的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他是谁?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强力集团”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
让我们记住他的创作特征,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场图画展览会。
3.漫步主题
在看我们《图画展览会》首先要经过的是哪里?
就好比我们教室即将举办一场《图画展览会》,那么我们是不是要从学校门口走进来呢?而走进来的这个过程我们就将它称之为《漫步主题》。
引导学生回答。
那么在听三个主题之前我们要听到的是作曲家写的漫步主题,而接下来我们所听到这个漫步主题也贯穿于整首乐曲之中。
播放漫步主题音乐
首先由小号独奏带出漫步的主旋律,给我们带来一种明亮、宽敞的感觉,让我们想象出似乎进入到一个宽敞、金碧辉煌的图画展览馆来欣赏一场具有纪念意义的图画展览会(同时在这里面似乎有一丝忧伤的存在,表达着作曲家对友人的哀思)。此时弦乐声部的出现将音乐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种辉煌的感觉让欣赏者产联想到了图画展览会的观众越来越多,人潮涌动。在之后弦乐与木管又与铜管进行互相的主题呼应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人群正漫步在图画展览会上,共同欣赏着这些墙上的作品。直到铜管声部再次奏响一开始小号所吹的主题时结束了整个漫步主题,告诉人们图画展览会正式开始。
4.牛车
现在我们要开始欣赏到第一幅画,这里老师给出了3个选项,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老师答案,你们选的是什么?
给出选项A两个犹太人 B基辅大门 C牛车
并且在带着两个问题来听音乐。第一,他的力度强弱是怎么样的?他的整体速度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选出答案)
通过听到的音乐,我们了解到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牛车》,正如图画上一样,你们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头牛艰辛的拉着一辆破旧的车超远方驶去,整体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呢?昏暗,大家想象在1874年的俄国正处于什么时代?沙皇时代,那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黑暗、残暴弥漫着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
1.力度强弱的变化形成画面感,让学生体会到牛车的由远到近,再由近至远 感受到音乐力度的变化,可以使得音乐情绪共同变化,塑造出别有的音乐形象。
2.整体速度的偏慢,表现出了当时牛车与农民的艰辛。我们刚才已经知道,那时的俄国还处在沙皇奴隶制的社会,社会不公平的制度压迫着人们,让穷苦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同时这也为了悼念39岁在社会生存压力折磨所死的画家哈特曼。
3.对整体画面感的引导,想象出音乐中的画面。
再次播放音乐:进行讲解。
我们不妨闭上眼来想象一下,在我们的前方的远处有着一辆不堪负重的牛车向我们缓缓驶来,低沉的音区表现出赶车的劳动人民心情的沉重,缓慢的脚步象征着牛的疲倦不堪。声乐越来越强,我们可以想象到牛车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强,越来越近。到这个时候音乐已经达到了一个最高潮的阶段,仿佛牛车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听!这段用小军鼓敲击出来的声音,仿佛模仿着锈迹斑斑的牛车所发出的吱吱嘎嘎的金属摩擦的声音,牛车不堪重负的继续前进着,悲戚的音调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大家听!声越来越小了,越来越弱了,就好像牛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步一步的消失在我们脑海里!
5.第二个漫步主题
在我们看完《牛车》这幅画之后,漫步主题的出现告诉我们应该前进去看到下一幅画了。这个漫步主题感觉比第一个稍微要更弱一些,并且要短一些,我们可以想象到两幅画相隔很近,短短的一分钟之内便走到跟前来欣赏下一幅画。
6.两个犹太人
同样听这遍音乐老师让大家继续进行选择,A两个犹太人 B基辅大门
听完音乐后引导学生回答
这幅画叫《两个犹太人》。这首音乐共有两个音乐形象的存在,就像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犹太人一个为胖子,一个为瘦子。胖的为富人,瘦的为穷人。同样我们结合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沙皇奴隶制的社会,这个时代是金钱与权利来决定一切的社会,没有公平,没有正义而言的一个社会制度。现在我们通过结合背景,来欣赏一下这一幅画。
播放音乐,同时开始跟学生讲解
第一个主题出现了,各位觉得这个主题是富人还是穷人呢?
是的,这是一个富人主题!这个傲慢富有的胖犹太人拥有着强大的其实,傲视凛然,藐视身边的一切,缓慢而沉重的脚步显示出了他的霸道。他似乎正在指指点点表达出对身边这一切的不屑一顾与不满。第二个出现的主题则是贫穷的瘦犹太人,大家听,他的音乐很单薄,与之前厚实的富人是有明显对比的,音乐气势比较弱,而速度较快,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颤抖的感觉,他胆战心惊的向富人哀求着,祈求富人的原谅,他的紧张与不安与富人的傲视凛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富人主题又再一次出现了,他们似乎在争论这什么,富人不顾穷人哀求一意孤行。到音乐的最后谁赢了?粗暴的富人赢了,再次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沉沦!
同学们认为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这首作品里想表达什么呢?
《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的对比,从中感受到了穆索尔斯基通过他的音乐表达了对这个社会不平等的控诉。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通过它的音乐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感悟。
现在,我们通过这些感悟再来听一遍这首作品,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形成更深刻的画面感,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根据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表演一部哑剧。将音乐在脑海里的画面表现出来。
学生哑剧表演!
- 漫步主题三
在欣赏完《两个犹太人》之后,我又听到了漫步主题的出现,这一遍的漫步主题,似乎有一些忧伤与哀怨,我们不妨想像作曲家在欣赏完前反映出当时社会黑暗性的画作之后沉闷失落的心情,有着一丝淡淡的哀伤与幽怨。他独自一个人走到了一个角落里,不让别人看见他的忧伤,而正是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着一副画家哈特曼为基辅大门所画的一个设计图。这也就是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最后一幅画,并且也是整部《图画展览会》中的最后一幅画。
- 基辅大门
我们知道《基辅大门》这幅画仅仅是一个设计图,而我们即将欣赏到的作品分为三个主题,他们分别是庄严的颂歌、虔诚的祈祷、热烈辉煌的钟声这样极具意义的主题一个简单的设计图肯定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其实作曲家通过基辅大门这幅画来表现的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所向往的社会,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一个社会,这就是作曲家脑海中的一个理想国!
现在就由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找到《基辅大门》中的三个主题,来了解到穆索尔斯基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什么样的。
(播放音乐)
A、庄严而有气势的音乐主题,与之前的两幅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主题我们将它称之为庄严的颂歌。气势如虹,像巨人一样宏伟有气魄。管乐器的合奏体现出了这所具有古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基辅大门所展现出的宏伟气势。同时我们又可以想象成一致即将要出征的军队,强大的气势引领
着他们的出征。
B、大家听,这一段声音弱了下来,就像城内的人们为出征的战士们进行虔诚的祈祷。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和祈祷声,又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建筑? 教堂
C、热烈辉煌的钟声(有金属感的声音是什么呢?),辉煌热了的情绪又重新回来了,这段我们称之为热烈辉煌的终生,大家听钟声,看到钟在哪里了吗?所有的人们迎接着战士们的归来。同时这里表现了古俄罗斯的节日气氛,在这雄伟的城门下,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景象? 节日里欢腾雀跃的人民。
此时此刻音乐又安静了下来,我们看到作曲家似乎从理想回到了现实当中,他的情绪再次低落了下来,此时此刻,大家听,音乐开始逐渐加强,情绪逐渐开始高涨,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到这幅基辅大门的设计图前,他们与作曲家有了同样的感受,大家听,基辅大门的第一个主题庄严的颂歌出现了,所有人都沉醉在这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一个理想国的境界。相对来说3幅画里,哪一首是最具有意义的呢?通过前两幅的黑暗现实来衬托第三幅画中的理想社会。因此,让每一个来看画展的人,都深切的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奥义。就像我国孔子所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9.拓展:播放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来寻找画面感
好了,通过三幅画的欣赏,我们大家是不是在心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画面感?
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听完后,你们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10.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观赏了《图画展览会》中的三幅经典画作,通过这三幅画的欣赏让我们渐渐的懂得了一个道理,音乐是可以“看”见的,就正如大哲学家黑格尔所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希望大家今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用心去听、去“看”、去抓住那些源自于内心的东西。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演奏《雪绒花》(片段)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演奏《雪绒花》(片段)教案,共5页。
初中人音版☆我的祖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我的祖国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欧洲风情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欧洲风情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