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七上地理 4.1人口与人种 教案

    人教七上地理 4.1人口与人种 教案第1页
    人教七上地理 4.1人口与人种 教案第2页
    人教七上地理 4.1人口与人种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共9页。
    知识目标:
    1、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能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或柱状折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那么,“地球村”到底有多少居民呢?他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现在我们先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前两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现在全球大概有多少人?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完成P71活动题表格。
    (3)根据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总结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
    时间 人口增长特点
    ① 18世纪以前 --------十分缓慢;
    ② 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
    ③ 二 战 后 ----------- 迅速增长;
    ④ 现 在 ----------- 基数大,年增8000万。
    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提问)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学)让学生阅读课本P70第3自然段,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公式,从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师总结)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1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2.5%;死亡率:1.1%;自然增长率:1.4%)
    3、阅读课本P71第2段,读图4.2,完成下列问题。
    按人口从多到少排列大洲。
    (亚、非、欧、拉美、北美、大洋洲)
    按人口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大洲。
    (非洲、大洋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
    4、探究: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
    (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开放,经济发达,迁入人口多。)
    小结: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课时)
    eq \a\vs4\al(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能说出世界有哪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的能力。
    (2)树立无神论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eq \a\vs4\al(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eq \a\vs4\al(教学难点)
    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eq \x(教)eq \x(学)eq \x(过)eq \x(程)eq \x(设)eq \x(计)
    eq \a\vs4\al(●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世界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旅游的外国人也将越来越多,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将更加频繁深入。因此了解世界上的语言、宗教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
    eq \a\vs4\al(●合作探究)
    [板书]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学生活动] 请4位同学分别用汉语和英语打招呼。
    [教师讲述] 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
    [教师提问]
    1.你知道的语言有哪几种?
    2.有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生互动]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语言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解] 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3000~4000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都不完全相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不相同。有的语言没有文字,有的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语言当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这些语言和文字也是联合国文件、发言等的工作语言。
    [师生互动] 教师播放用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说的“我爱地理”的录音;学生看图4.8。
    教师提问: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语言?(汉语。)
    2.它除了在中国使用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为什么?(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
    [教师活动] 如学生回答此题有困难,教师可提示:
    1.除我国之外,哪些地区有华人的分布?(东南亚。)
    2.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哪些?(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3.学生对照“世界政治地图”和图4.9“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说出除我国以外,华人分布较多的国家及东南亚的一些使用汉语的国家,找到这些国家。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以上问题,并请一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的地图上指出这些国家。
    [教师总结]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大约有13亿,是我国的主要语言。它历史悠久,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近十几年来,由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国家不断地增多,所以我们应努力学好汉语。
    [教师提问]
    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哪种语言?(英语。)
    2.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书后的“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西南部等地区,主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3.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学生活动]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并请一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的地图上指出这些国家。
    [教师活动] 如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分析:
    1.殖民掠夺。
    2.现在使用英语的国家的经济实力。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第三题后,每一组选一位代表阐明自己组的观点。
    [教师总结]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西南部等地区,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种语言传播、使用的广泛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英语的分布如此广泛和历史上英国经济实力以及它对外的殖民掠夺是分不开的,英语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蔓延、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而逐步扩展的,这使得使用英语的国家不断增加,最终使英语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的语言。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4.9,完成活动,填表后交流。
    [教师活动] 教师放幻灯片归纳总结上一活动。
    [教师讲述] 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之所以广泛分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殖民掠夺是主要原因,阿拉伯语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而汉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以及华人聚集的地区,这说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主张文明反对战争的国度。过去,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国家不断增加。
    [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这本书没有?在这本书里,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磨难,最后终于取回了真经。在这本书里,主要反映的是哪一种宗教?你对它了解多少?除了这种宗教外,你还知道世界上的哪些宗教?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有关知识。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提问] 学习宗教,我们首先要知道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哪个同学知道宗教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比如说,闪电雷鸣使人们恐惧,人们就想象还有一种比人更有力量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神”。同样,人们生活在阶级社会里,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盼望自由、幸福,幻想能有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这救世主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
    [教师追问] 同学们去过庙宇没有?中国佛教庙宇中的“神”是根据哪一种人种特征来塑造的?(黄种人。)
    [教师活动] 出示三大宗教的某些“神”的图片并提问:在图片上看到的外国的“神”又是以什么人种特征塑造出来的?(白种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宗教的“神”是人创造出来的。)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中国佛教庙宇里的“神”,都依黄种人的体质特征塑造,而欧洲人心目中的“神”,都是白种人的形象。由此可见,神是按人的需要,又按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这正说明了不是上帝造人,恰恰是人造上帝。这就是宗教产生的基础。
    [教师讲解] 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使自身更加完善,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
    目前,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这些人被称为教徒。
    [学生活动] 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哪一种宗教?(基督教。)
    2.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什么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什么?(穆斯林。)
    3.现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等国家的人民多信奉什么教?(佛教。)印度人多信奉什么教?(印度教。)
    4.中国的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奉什么教?(伊斯兰教。)中国的藏族和蒙古族多信奉什么教?(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5.填表:
    学生运用教材,挖掘原有的知识储备,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总结]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师生互动] 教师提示学生看图4.10。学生看图了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教师讲述]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各种宗教都有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和大型建筑物,其中有的是古建筑的精华,现在受到保护,请看图4.11。
    学生活动:
    1.看图4.11,并将搜集的三大宗教在当地的典型建筑物等资料互相交流。
    2.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各组代表一种宗教,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比较三大宗教在建筑、服饰、饮食、生活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的不同,并完成教材80页的活动。
    [教师提示] 对照图4.10、图4.11以及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畅谈,学生可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到讲台上展示有关图片、录像或影碟等。
    [教师总结] 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总结:
    [教师讲述] 在人类的文化知识领域中,宗教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科学及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和其他形式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作为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人类文化的财富。
    佛教诞生在古印度(今天的南亚一带),随着历史的演变,今天这个地区的人民多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虽然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创建最晚,但发展最快。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它的教徒,总数达6.5亿以上,不仅如此,有的国家还把它立为国教,宗教节日就是国家节日,宗教最高首脑也是国家最高领袖。有的民族几乎所有的人都信奉它,并且和民族的社会生活、传统习惯融合在一起,成为本民族特有的宗教,甚至拒绝外民族人加入。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两大宗教。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播开来,至今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还有着重大的影响。
    [教师提问] 科学发达的现代世界,为什么还有人信仰宗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呢?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eq \x(板) eq \x(书) eq \x(设) eq \x(计)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主要语言
    2.分布地区
    二、世界三大宗教
    1.发源地
    2.分布
    eq \a\vs4\al(●教学反思)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课时)
    eq \a\vs4\al(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eq \a\vs4\al(教学重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eq \a\vs4\al(教学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eq \x(教)eq \x(学)eq \x(过)eq \x(程)eq \x(设)eq \x(计)
    eq \a\vs4\al(●导入新课)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来防寒暑避风雨,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住冰屋,而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却住适合通风散热的高架屋。世界不同的地区,聚落有何差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eq \a\vs4\al(●合作探究)
    [板书] 一、乡村和城市
    [提问] 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聚落的概念及其类型。
    [板书] 1.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提问] (1)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2)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
    [总结] 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而且居住在乡村和城市这两种不同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同。
    [读图] 屏幕展示教材81页图4.12“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了解,以学习小组讨论说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城乡景观图片,结合教师的提示及自己对城乡的了解进行讨论,比较城乡景观的主要差异。
    [比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投影展示下表,引导学生比较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可知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
    [板书]2.乡村与城市的差异eq \b\lc\{(\a\vs4\al\c1(景观特征不同,生产活动不同))
    [过渡]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为什么有的聚落大?有的聚落小?一个聚落为什么建在这儿?而不是建在那儿?这与自然环境是有关系的。
    [板书] 二、聚落与环境
    [提问] (1)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阅读82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4.1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并结合自己知道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列举出教材图中所没有列举出的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
    [讨论] 读书及图,小组讨论。
    [小结]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补充说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除教材图中列举出来的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并让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方法填入图中。
    [板书]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提问] 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呢?
    [讨论]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和图4.14“团块状聚落”和图4.15“条带状聚落”,并联系已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然后得出结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聚落。
    [板书] 2.世界聚落的分布
    [活动] 完成83页活动1。结合图4.16“西亚的民居”、图4.17“东南亚的民居”,使学生认识聚落民居建筑因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讨论]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看“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和“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谈谈各自的体验感受以及这些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归纳]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投影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意见填表。
    [列举] 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并说明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等。
    [板书]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过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一些传统的聚落遭到了破坏,甚至消失。因此,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板书]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提问] 结合你所居住的城市、小区或县城、乡村聚落发生的变化,谈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给予评价归纳。
    [板书] 1.聚落发展的变化
    [提问] 结合所在地区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遗址和民居等传统聚落以及它们目前的处境,说说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84页课文,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引导评价,使学生知道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
    [板书]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阅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84页图4.1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85页图4.19“我国皖南古村落”(如果当地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实例更好),使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性。
    [列举] 组织学生先以学习小组互相介绍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外国和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并记录下各自的名称。然后让两名同学作主持,把各组的记录收起来宣读,让全班同学裁判,看看哪个组列举的多,使大家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辩论]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5页活动,阅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可以用当地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中的实例)。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选出主辩上来抽题,并组织本组同学围绕所抽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阐述本组的观点和做法及其理由。继而组织四个小组之间展开相互辩论。
    [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辩论的结果不需多讲,主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探讨态度。让学生明白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考虑,综合论证,才能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使学生明确保护传统聚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
    eq \x(板) eq \x(书) eq \x(设) eq \x(计)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2.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二、聚落与环境
    1.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2.世界聚落的分布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发展的变化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eq \a\vs4\al(●教学反思)
    语言
    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
    汉语
    亚洲、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西南部等地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俄语
    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
    欧洲的西部、非洲等地区,法国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欧洲的南部,拉丁美洲等地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的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形成于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
    典型建筑物及其特色
    基督教
    教堂(有尖顶、钟楼)
    伊斯兰教
    清真寺(圆顶)
    佛教
    庙宇(多佛塔)
    乡村
    城市
    房屋
    密集度
    稀疏
    密集
    高度


    道路修筑情况
    稀疏
    密集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其他差异
    人口稀疏
    人口密集
    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严寒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挖掘成窑洞,具有夏凉冬暖的功能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高温多雨
    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优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一等奖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