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溶液
探究思考: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
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
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
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
练习: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面粉 C、植物油 D、石灰石
2、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果酱 C、矿泉水 D、蔗糖水
2、溶液的宏观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质)
练习:1、将10g蔗糖溶于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
2、将50g食盐溶于100g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g,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
探究思考:哪些物质可以做溶剂,哪些物质可以做溶质?
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练习:1、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剂质量增加
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
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乳浊液: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1、洗衣粉洗衣服 2、洗发水洗头发 3、洗餐具时滴加洗洁精效果更好
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
讨论: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三、教学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50 ml小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 硝酸钾、蔗糖、熟石灰、蒸馏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附件1:故事
小花熊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糖水!”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倒。”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花熊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再加点糖。”熊妈妈取了一勺糖放入水杯中,搅拌,糖全部溶解了,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花熊:“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花熊:“这是为什么呀?”
附件2:课堂练习一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往50克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5克KNO3晶体,则溶液质量是(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附件3:课堂练习二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4. 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附件4:课堂练习三
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1.D 2.D 3.不正确,因为原溶液饱和溶液,加入的食盐不能溶解,溶液质量还是100克 4.BC 5. C
七、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2、乳浊液──洗涤剂、乳化功能──清洗油污
八、教学反思:
1、满意之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释疑解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节课利用“探究发现,深化探究,拓展探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探究实验,引领学生一层层的去发现问题,分析现象,获得结论,形成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失误不足:小组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探究结果好坏的重要保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分工合作,交流共享。由于学生程度差别较大,且又是下午第一节课,使得各小组实验进度参差不齐,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进度。
3、优化思路:针对分组合作不利,学生参与度不足,后续教学可通过合理分组,优、中、后均衡搭配,及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让所有学生都具体、可完成的任务等办法加以解决。
体 系
溶质
溶剂
气+液
固+液
[来源:学§科§网Z§X§X§K]
液+液
没有水
没水
溶液
溶质
溶剂
KMnO4溶液
碘酒
盐酸
10ml汽油
90ml豆油
90ml酒精
10ml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
【投影】故事:“小花熊喝糖水的故事”(见附件1)
一、导入新课:
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笑了,好似有过与“小花熊”相似的经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发现:
【演示实验】活动天地3-3
现象:①5g 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 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
【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 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件2)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一
听故事,体会,感觉似曾相识
几个同学笑着回答“是”
有同学回答:“因为溶解不了了”
观察实验,体会思考
思考讨论: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
思考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思考讨论 深入理解
1.再加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2.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
完成练习
利用与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自然的进入本节的学习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初步体会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生解释疑解惑明确认识
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现象归纳获得结论和概念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
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三、深化探究
【设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3-2”
【巡视】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反馈检查】1.三步操作分别产生怎样的实验现象?
2.又说明什么问题?
【获得结论】引导学生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点拨】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大的,但有少数物质(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反而降低的。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件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二
思考
阅读:实验探究3-2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思考讨论 归纳总结
体会理解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让学生对温度对物质溶解量的影响有完整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拓展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中我们会听到人们常说某个溶液很“浓”或很“稀”,这里的浓溶液是不是就一定是指饱和溶液;这里的稀溶液是不是指的就是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盛约10毫升的水,分别加入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
【点拨】1、对于不同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件4)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三
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
观察实验 思考
思考讨论:溶液的浓稀和是否饱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
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
通过研究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
深化学生对结论的掌握运用
【学会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从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提高了哪些能力角度谈谈今天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思考回顾,纷纷举手
1.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
2.知道了如何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更加清晰调理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教法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