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上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设计,共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及自然界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2、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能水分子运动的分析,初步建立微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的人工净化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难点:对过滤操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烧杯、量筒、胶头滴管、酒精、水、烧杯、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广口瓶、胶头滴管、表面皿、明矾、活性炭、粗食盐水等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图片引入:洪水
观察思考
让学生通过观察影片感悟淡水资源的珍贵
自主交流
学习目标:
1.知道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4.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体会物质分类的方法
预习检测:
1、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有 以上的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中。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
2、水的人工净化方法包括 、 、 、
等方法。
3、由 叫混合物;由 叫纯净物。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含 的多少。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完成预习检测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完成预习任务
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1、净化黄泥水需要哪些步骤?这些操作中分别除去了天然水中的什么杂质?仔细观察实验回答。
A、沉降:大颗粒固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下来。
[明矾的作用:加速沉降]
B、过滤: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C、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活中用木炭]
观看木炭吸附实验视频
D、蒸馏:分离两种沸点不同的物质。
[实验室蒸馏水的制作方法介绍]
:
蒸发:物质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从水中分离并得到可溶性固体物质)
结晶: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后形成晶体)
2、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分子)组成,如:泥水]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如:水]
3、如何鉴别天然水是否是硬水?
[用肥皂水,现象见课件]
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学生互评。
小组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小组成果。
教师点评:据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思考探究
小组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提升
知识拓展:
操作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不溶性固体
可溶性固体
硬水软化
[总结:常见净水方法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思考并与教师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提升能力
检测反馈
1、过滤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利用的温度不同 B、利用的附着力的不同
C、利用沸点的不同 D、利用颗粒大小不同
2、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漏斗 B、烧杯 C、酒精灯 D、玻璃棒
3、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纯水
D、硬水不适合做锅炉用水
5、关于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物理性质 B、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是化学性质 D、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6、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7、(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
物(填“纯净”或“混合”);
(2)进入海淀区西部的京密引水渠是向北京市供水的重要通道。为保护好城市用水,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在此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8、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填序号)
①含泥沙的粗盐 ②浑浊的河水
③含有沙子的大米 ④食盐和白糖
9、某生活污水有一股臭味,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袋薄膜、泥沙、氯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现将其去渣、除臭后用于清洗厕所。问:
(1)采用何种操作可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质?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并完成检测题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2-1—2运动的水分子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地球上的水的分布
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3、纯净物与混合物
4、硬水与软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水的人工净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