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微观分析,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分类;
4、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水的分解与化合;通过多媒体和模型制作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氢能源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未来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建立实验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模式。
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实质。
难点: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来理解化学变化。
三、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模型教具、多媒体和课件等。
四、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元一
水的分解
【引入情景】水的三态变化的多谋体视频。
【板书】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阅读与小组讨论PPT】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的用品和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阅读P31第二段内容,阅读后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小结、PPT】边介绍、边说明、边演示。
= 1 \* GB2 ⑴药品(反应物):水2、仪器:水电解器。
= 2 \* GB2 ⑵装置:水电解器、电流
= 3 \* GB2 ⑶反应条件:通入直流电
= 4 \* GB2 ⑷ = 3 \* GB2 ⑶操作步骤:向容器中加入水,通入直流电。
= 5 \* GB2 ⑸现象:
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两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观看微课】如何检验氢气、氧气?
【演示实验】)
与负极相连一端生成的气体能燃烧;
与正极相连一端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 6 \* GB2 ⑹表达式:
【板书】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讲述】像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情景PPT】水分子是如何转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呢?
【小组活动】请同学们用模型模拟并体验水的分解的微观过程。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模型模拟,请各小组思考并讨论,水分子是如何通过电解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小组间交流】
水分子在通电下裂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
【多媒体】请同学们再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模拟过程,看是不是你的模型模拟相同。
【交流与共享】PPT
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PPT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间间隙增大;水通电分解中水分子变化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观看
阅读、讨论
小组间交流、评价
观察、交流
练习、交流
思考、交流
想象、设计、探究
交流、评价
激情
自主合作学习
反馈、评价、巩固
感知、感悟
感知、理解
感知、理解
感受、理解
巩固、矫正
活动元二
水的合成
【讲述】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燃烧,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是不是又重新生成水了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板书】二、水的合成
【阅读与小组讨论PPT】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用品和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阅读P33第一段内容,阅读后小组讨论
【小组间交流】
【小结、PPT】边介绍、边说明、边演示。
1、药品(反应物):氢气、氧气
2、仪器:烧杯、火柴、输液袋
3.反应条件:点燃
3、操作步骤:
点燃氢气,将一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4、现象: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壁发烫
5、文字表达式:
【板书】氢气+氧气 点燃 水
【讲述】像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化学与生活】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氢气燃烧时只有水生成,放出的热量又多,所以科学家把氢气视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认为21世纪是氢能源的世纪,也许在某一天,我们都会用氢气来做饭。
【观察与思考】PPT
请同学们观看水的合成的微观动画,思考“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化的微观过程。
【讨论与交流】PPT
请你向同学从微观分子角度描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化过程。
【小组间交流】PPT
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和氧分子裂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交流与共享】PPT
在水在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
【小组间交流】
【小结PPT】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其中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而在此过程中构成分子的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板书】三、化学反应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阅读、讨论
小组间交流、评价
观察、交流
练习、交流
思考、交流
想象、设计、探究
交流、评价
自主合作学习
反馈、评价、巩固
感知、感悟
感知、理解
感知、理解
感受、理解
巩固、矫正
归纳整理
【归纳整理PPT】: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学习上还有哪些困惑?
2、请你描述完成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小组间交流】
【小结PPT】
思考、交流、评价
重建知识结构、理解巩固知识
能力拓展
1. 水通电分解时发生了变化的粒子是( )
A. 水分子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无法确定2、2. 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了5mL气体,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为( )
A. 2.5mL B. 5mL
C. 10mL D. 无法确定
3.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食盐水→水+食盐
B.氢气+氧气 点燃 水
C.蜡烛+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钙加热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4.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重新组合
B. 原子重新组合
C. 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
D.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思考、练习、评价
巩固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较难的是如何让学生从宏观的物质变化转化到微观的分子微粒变化,为此,我设计了学生模拟和分子模型模拟,还增加了多媒动画片,尽量学生各种知觉来理解,分子的化学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能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来理解化学变化。在实验创新上,我改变了用止水夹夹住部分乳胶管的办法减小了在水电解实验中检验氧气和氢气时水的流量,从而增加了检验氧气和氢气实验效果。在氢气的燃烧实验中又用氢气在玻璃管中燃烧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到氢气在燃烧时较为稳定的淡蓝色火焰。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活动创设的较多,教学的有效、高效性如何,还要用实施的效果来检验,经验还有待课后再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版本,教学对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