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4.3水的组成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9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提倡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开放的学习环境”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回归生活、陶冶心灵、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简单的说,新课程的实施突出两大问题:学习环境的开放与课堂教学的效益。那么,如何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呢?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开放的学习环境:旨在给学生的学习更多的选择性,更为宽松的氛围,以及更多的学习资源。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发展特点为前提,以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力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得出相关结论。但对于初三学生,刚学习化学,且有关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等一概不知,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我采用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写出所看到的现象,以及现象中分析的信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观察、现象的分析。进而推出水的组成。然后,讲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三、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是:刚学习化学的相关概念,变化、性质。通过对氧气物质的学习,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学生已有知识对于学习新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关于物质的组成,学生只有一些宏观映象,没有微观的概念。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微观概念,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水的电解实验成功至关紧要,首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分析现象,得出反应产物。再根据产物推导出水的组成。从而使学生了解实验重要性。学会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总结实验。从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知道如何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建立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水的电解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总结出现象,以及根据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解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由干旱和洪水图片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什么呢?学习氧气时,涉及了物质的哪些方面?水是否与氧气一样,也由一种元素组成呢?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回忆旧知,过度到水的组成。创设情景,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对元素的提出有个大体认识。实验 探究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教师讲解说明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2.如何检验氧气?3.如何检验氢气?介绍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氢气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通过把该物质分解,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复习旧知识,思考讨论,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方法。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1.电解水2.检验氧气3.检验氢气观察:气泡、气体体积、检验氧气、氢气等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体会实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归纳讨论: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并书写文字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文字信息加工能力 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供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化学符号,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讨论、交流、发言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小结 水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听讲、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构架巩固知识(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1、老师演示实验:水的电解反应。在重点知识学习中,实验是一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2、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是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不仅固顾的知识,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3、介绍相关知识,如h2的性质,从而通过现象分析反应后的产物,再通过产物分析出水的组成。(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1、实验中出现不同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实验中vh2:vo2=2:1原因?3、通过体积比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演示实验的成功性很重要,不然会造成课程的被动性。本节课另一个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为下节课学习分子和原子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氢气,单质和化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