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重点难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设疑激思,发现问题;启发诱导,确立主题
讲述牛顿、拉瓦锡的故事引出:
1、“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
一杯水 + 一块糖 = ?
2、夏日缘何飘“雪”?
炎炎夏日,忽然风起云涌,雨点、冰粒从天而降……
3、水“跑”哪儿去了?
进入情景
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发现问题
水会“跑”会“结”?水有三态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隐藏有无穷的奥秘。
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内涵明晰,外延宽广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新课教学
活动一:物质的微粒性
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
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边听、边看、边疑:是“清水”?是“棉花”?
各人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活动可能性预测:
1.棉花沾水
2.棉花沾酚酞
3.沾有酚酞的棉球移近氨水
4.棉花沾品红
5.验证氨水使酚酞变红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寻找 “清水” 映红桃花答案
得出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子能运动。微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
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学习情景中,被新鲜、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
不拘一格,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让他们充分回味实验,解惑释疑。该环节通过有趣的开放性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争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新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达到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活动二:微粒的特征
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50万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
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
实验:
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知识迁移应用
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
运用新知识,解析常见的生活现象。
通过实验与研究,认识了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不断运动,所以水会“跑”走。
分组实验、观察、交流、解析,探究微粒间有间隔
从“50 mL一杯黄豆 + 50 mL一杯芝麻”实验中,芝麻钻到黄豆的真实情景里获得启发,理解微粒间也有间隙。物质溶解、扩散都与物质的这一微粒特征有关。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质。能信服地承认微粒的客观存在,深刻地认识微粒的客观性状。
“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存在,并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
将研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运动……”方法和程序,贯穿于“物质微粒性等”教材知识内容学习始终,通过实验与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活动三:分子可分
提出问题:
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
3、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
第一种情形:物质没变,分子本身没变。
第二种情形: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
巩固、深化
反复从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的图示,
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得出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建立起分子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仪器及药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图片,教师演示实验,联系实际,运用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