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手段,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并学会做调查记录。 4.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强热爱生物和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二、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初步学习生物特征的基础之上,继续了解生物有哪些类型,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怎样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完成本节的调查活动后,学生能知道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 从活动设计上看,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先以观察实物、 图片为主,通过观察、对比,概括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再以学生获得的知识为基础,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并进行记录,形成调查报告。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能说出部分生物的名称,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在生物学基础知识、调查方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调查活动。三、设计思路本节课以调查活动为主要内容,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调查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生物,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时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要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如下环节:讨论怎样进行调查→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实施调查活动过程→调查活动汇报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地调查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调查的一般方法,小组讨论并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进行调查活动,调查结束后,每小组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调查表,笔,卷尺,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温度计,湿度计,动植物检索简表等用具。 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下面让我们走进百草园,看看其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 世界。看看其中有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 【提问】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的这段文字中都提到了哪些生物?(生答)阅读并回答问题。 皂荚树、蝉、黄蜂、油蛉、草、云雀引导学生关注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分类等基本的调查方法,同时渗透鲁迅先生认真 细致的观察方法和态度。探究新知一、调查 (一)问题引导 自主探究 以上这些是鲁迅先生身边的生物世界,那同学们身边的生物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调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 物》。下面看老师制作的微课来共同学习一下调查。 同学们刚刚了解了什么是调查以及调查的分类,但同学们知道调查的具体步骤有哪些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到1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 1、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方法? 2、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对象是谁? 3、调查的步骤是什么? 4、调查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二)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1、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 2、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们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等。 3、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很关 键。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 下面我们就以调查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例,看看怎样做? (三)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 教师总结: 1、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2、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调查中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二、上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公园、乡村、校园、小区内的生物种类,同学 们调查好了吗?(生答:调查好了) 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 (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11页,共同讨论一下生物的归类方法。(学生讨论) 下面各组找一名同学把你们组调查到的生物和采用的归类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总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学生展开讨 论,回答问题。 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制定出活动方案。方案要合理可行,组内成员分 工明确,落实到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小组展示通过实例把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引导学生认识到选取样本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的重要性。 这样分组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 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 时也有利于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巩固练习 检测反馈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 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B、 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 A、生物用途 B、生活环境 C、比大小多少 D、形态结构 3、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每省设立一个调查小组,负责对该省全部学生进行调查 B.确立一个调查小组,逐省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C.选取部分城市和农村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D.选取一个城市或农村的初一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和_____,制订合理的_____,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调查过程中要_____,对调查结果要_____,有时要用______。 5、某小组的同学在社区调查到的生物有:杨树、樱花、蜜蜂、蝴蝶、蚂蚁、麻雀、水草、刺猬、蘑菇、荷花、桃树、柳树金鱼、青蛙。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他们归类整理并说明理由。 6、完成一篇你周围某一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天气、调查路线、所见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环境,调查后的体会。梳理总结反思升华学生做练习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