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田径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田径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评课ppt课件,共55页。
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特点、价值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起源 第三节 现代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第四节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与成绩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特点、价值
一、田径运动的概念 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形式组成的锻炼身体的手段,或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来源于英国,英文名“Track and Field”,在19 世纪末进入中国,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中对田径运动的解释,田径运动的定义表述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径赛:通常把在跑道或公路上举行的以时间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称为径赛。 田赛:在专门的场地上进行的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称为田赛。 全能运动:全能运动是由部分跑、跳跃、投掷项目组成的以评分为办法计算成绩的综合比赛项目。 二、田径运动的分类 田径可分为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类。(见教材)。
二、.田径运动的特点 1. 广泛的群众性 ① 针对性强,可选择的余地大 ②受条件限制因素小 ③可参与性强 2. 激烈的竞争性 3. 严格的技术性(技术:应能充分发挥个人各运动环节的高度协调配合能力,调动各运动器官的最大潜力,节约体能,在时间、空间和肌肉用力上达到高度统一)。 4. 能力的多样性 三.田径运动的价值 1.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2.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3.田径运动的竞技价值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起源
一、远古时代的田径 “跑”、“跳”这两个字在我国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但在此之前与跑相近的就有:趋、奔、走、利趾等;与“跳”相近的有:踊、跃、距跃、超远、超距等。跑、跳、投掷是人类当时为了生存而必备的基本身体素质,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得不通过快速的走、跑、跳跃各种障碍,以及投掷石块等方式来捕猎或躲避各种灾难,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这些基本的技能不断的被强化和延续。 还有宗教和军事在很大程度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发展。
二、田径各项目发展简况 1.短距离跑 2.中距离跑3.长距离跑 4.跨栏跑 5.接力跑 6.马拉松(marathn)7.跳高 8.跳远 9.推铅球 10.掷标枪 11.竞走 12.三级跳远 13.撑竿跳高 14.掷铁饼 15.掷链球 16.全能运动
第三节 现代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一、世界田径的发展 1894 年在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倡议下,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896 年召开了以田径运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第1 届现代奥克运会,这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 。 1912 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在斯德哥尔摩成立,随后拟订了国际统一的田径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从现代田径运动形成初期至30 年代后期,田径运动基本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第1 届奥运会只有男子12 项,第5 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增设5000m、10000m,4×100m,4×400m、十项全能等项目,1928 年第9 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增设女子田径项目。
进入20 世纪50 年代田径运动步入繁荣时期,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进入世界田坛,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许多现代训练理论和方法都被提出,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大运动量训练被普遍采用,尤其是加强力量训练,更新训练手段,不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做到运动量定量化、训练综合化,并创造积累了许多发展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重视高效营养、恢复和心理训练,严格管理,重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田径运动技术的发展以速度为核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技术,训练更重视技术的“规范化”。进入80 年代后的20 年间,现代田径运动得到飞速的发展,运动成绩达到很高水平。高科技领域的成果被不断引进到田径运动训练中,竞争异常激烈,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从事田径运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三位一体的人员配备渐成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衔接体系,使后备人才迅速成长,保证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
二、世界田坛格局 50、60年代,世界田坛是“三强鼎立”,美国、前联、德国处于领先水平。 90年代以后,形成了美国“一枝独秀”,埃塞俄比亚、俄罗斯、肯尼亚、德国、古巴、英国等国“百花争艳”的新格局。 25届奥运会田径有18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2枚,独联体7枚,德国3枚。 26届奥运会有24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3枚,俄罗斯3枚,德国3枚。 27届奥运会有24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0枚,埃塞俄比亚4枚,波兰4枚。
第四节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与成绩
第1阶段:1949——1965年,即“起飞阶段”。 1953年,旧中国的女子全部项目的纪录被打破,半数男子项目纪录被刷新,1958年,最后一项100米男子纪录也被打破,也称“黄金时期”。 1956年,石宝珠铁饼成绩50.93米,世界女子排名第7,刘敬仁的100米成绩10.8秒,与奥运会男子第4名成绩相等。 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1963年,有9人6项进入世界前50名,3人2项进入世界前10名, 1964年,有14人、9项进入世界前50名,6人4项排名世界前10名,男子跳高倪志钦2.21和三级跳远田兆钟16.58米世界排名第2。 1965年第2届全运会有18人11项进入世界前10名,男子100米、110米栏、跳高排世界第1,陈家全以10秒的成绩平100米世界纪录。 1966年仍有13人9项进入世界前50名,4人4项进入世界前10名。
第2阶段:1966——1976年,即“下降阶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运动员停止训练,田径成绩全面下降,只有1970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第3阶段:1977——1989年,即“奋进阶段”。1978年,中国田径协会恢复了在国际田联的合法席位。1979年10月,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3——1984年,朱建华以2.37米、2.28米、2.39米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83年,徐永久在挪威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竞走比赛中获冠军,中国队获团体冠军。1985年,第4届世界杯竞走比赛阎红、关平分获冠亚军,中国再次捧回“艾思堡恩杯”。中日两国在亚运会上的较量:
第4阶段:1990——2001年,即“攀登阶段” 1993年是中国田径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21项亚洲纪录,28项全国纪录。 第7届全运会,有3人5次破3项世界纪录,女子1500米(3:50.46)曲云霞、3000米(8:06.11)王军霞、10000米(29:31.78)王军霞破世界纪录。 第8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有3人5次超1项世界纪录,女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有9人18次超4项世界青年纪录。 25届:1枚金牌(女子竞走),1枚银牌(女子铅球),2枚铜牌(女子1500米、竞走),总分54分; 26届:1枚金牌(女子5000米),2枚银牌(女子10000米、铅球),1枚铜牌(女子竞走),总分41分; 27届:1枚金牌(女子竞走),总分11分; 28届奥运会 2金(110米栏、5000米)。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 跑的技术原理与短跑技术分析 第二节 跳跃运动技术原理 第三节 投掷运动技术原理
第一节 跑的技术原理与短跑技术分析
一、跑的周期和动作阶段 1、跑的有关概念 跑:跑是人体移动的基本方法,是人们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性运动。 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潜力。 实效性:指运动员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获得的实际效果,通常是由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与所达到的运动成绩之比来衡量的。 经济性:指运动员在完成某一动作过程中身体能量消耗的多少,或能量节省化的程度。 身体重心波动差:跑时人体重心上下、左右移动的差值。
2.周期与动作划分 跑的一个周期由两步组成(即一个复步),每一步包括两个支撑时期和两个腾空时期。 支撑时期:从一脚着地起至脚离地止。 腾空时期:从一脚离地起至另一脚着地止。 就一脚而言,在一个周期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着地缓冲——后蹬——前摆。 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上方时进入后蹬阶段。 前摆:当支撑腿离开地面,即进入前摆。
二、影响跑的力 1、内力 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2、外力 是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力,有以下几种: (1) 支撑反作用力 是人体跑动的主要外力,与人体蹬地力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大小与人体质量、跑的速度、肌肉用力有关。 (2) 重力 身体在前时是助力,身体在后时是阻力。 (3) 摩擦力 (4) 空气阻力
三、步长与步频 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速的两个相关因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可协调匹配,也可相互排斥。 步长:指跑进时两脚着地的直线距离。 步频: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 1、决定步长的因素 腿长、蹬地力量和方向、下肢运动幅度、动作协调性、关节灵活性、跑道弹性和风向等。 2.决定步频的因素 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下肢运动环节比例、宽部和腿部肌肉力量、收缩速度、运动器官的协调性。。 3.优秀短跑选手的分类
根据优秀男子100米选手全程平均步长/身高和全程平均步频×身高值的大小,其技术分格可分三类: 均衡型、步频型、步长型。 若一个运动员步长/身高和步频×身高值分别达到1.20和8.00(二者为平均标准)以上者,则为相对均衡型,而其中一项明显高于平均标准,而另一项明显低于时,则可认为他们以明显高于标准见长的选手。 姓 名 成绩 步长/身高 步频*身高 类型 刘易斯 9.98 1.239 8.199 均衡型 伯乐尔 9.86 1.306 7.769 步长型 42.5 贝 利 9.84 1.234 8.247 均衡型 格 林 9.84 1.232 8.222 (11.84米/秒)
四、短跑技术分析 1.短跑的发展概况 (1)最早的世界纪录 男子 100米 12.0 1896年 美 女子 12.2 1928年 男子 200米 22.2 1900年 美 女子 24.4 1948年 荷 男子 400米 54.2 1896年 美 女子 52.0 1964年 澳 (2)最早的中国纪录 男子 100米 12.0 朱宝璋 女子 13.8 孙桂云 男子 200米 24.2 朱宝璋 女子 29.2 孙桂云 男子 400米 57.6 朱宝璋 2.跑的技术发展 (1)起跑与途中跑的发展。 (2)计时与场地的发展
1.任务:敏捷反应,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冲力,为加速跑创造有力条件。 2.起跑器的安装方法:可分三种:普通式、拉长式、接近式。 抵足板与地面的夹角:40——45 度(前) 75——80度(后) 15度(中) 3. 身体姿势 (1) 两脚紧贴起跑器,有力的腿在前; (2) 两手撑地,比肩宽; (3) 预备时臀高于肩,颈部放松; (4) 身体重心在手与前腿之间; (5) 两腿的角度:前腿90,后腿120度。 4.起跑技术要求 “两个积极” ,“三关节伸直”。 5.弯道起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
1.任务:利用向前的冲力,有节奏地尽快获得高速度。 2.技术要点:“两个不要”,“三个逐渐”。 3.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男子13——15步,女子15——17步。 途中跑 是短跑的主要部分,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1.任务:发挥和保持高速跑。 2.技术要点:“松、大、高”,合理的前摆落地,积极的着地 冲,正确有力的后蹬,臂、腿积极的摆动。 3.各阶段的力学分析 (1)后蹬阶段是推动人体位移的主要动力。 F=ma,即力量×加速度。后蹬力量越大,人体产生的加速度 越大,故要加大蹬地的力量。人体在跑动中的力量是向前上 的,可分为:
f1 f2
要加大水平分力,减小水平分力,因此,要有适宜的后蹬角度。 后蹬角:身体重心与蹬地脚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动作要求 力量大——腿伸直(髋、膝、踝) 速率快——用力时间短,支撑时间短 角度好——47~50 方向正——保持直线性
(2) 前摆阶段。前摆不能直接获得支撑反作用力,但若与蹬地协调配合,能加速后蹬效果,增加支撑腿对地面的压力,有利于后蹬,同时,可带动身体向前,如加大摆速、摆幅,可增加步长和步频。 增加摆速——折叠小腿,缩短半径。 增加摆幅——大腿摆平,两夹角100~110。 (3) 落地与缓冲阶段。下落时大腿积极下压,膝部放松,小腿随惯性前伸,脚掌翘起,由前向下后方趴地,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约1.5脚。 (4)摆臂与上体姿势。上体前倾15~20度。 思考题: 1.什么叫蹬地角、重心波动差、经济性、实效性? 2.影响跑的力有那些? 3.步长与步频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二节 跳跃技术原理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是克服障碍的一种运动形式,是运用人体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跳跃形式,跳过尽可能高的横杆和尽可能远的距离的运动。田径跳跃项目属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可分为克服垂直障碍的高度项目和克服水平障碍的远度项目。 一 、跳跃运动的三个阶段 1 .人体水平位移阶段—技术上叫助跑 2 .从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阶段—技术上叫起跳 3 .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技术上叫腾空与落地 二 、跳跃运动高度和远度的构成 跳跃的高度项目是以越过横杆的垂直高度计量运动成绩的,这一高度由三个高度构成。 即:H=H1+H2-H3
H,是横杆的高度。 H1,是起跳结束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其大小取决于身高、腿长和起跳技术。因此,选材时应注意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起跳时“三关节”蹬直,身体伸展,摆动腿高摆,有利于提高身体重心。 H2,是身体重心实际腾起的高度。它的大小对跳高的总高度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增大H2的值,是我们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影响H2的大小主要有两个因素:即腾起的初速度(V)、起跳角(a),也可以说由身体素质和技术决定。在跳高中,重心抛物线的最高点要正好在横杆上,V和a计算出来的值才是真正能实现的H2值。 起跳角(蹬地角):起跳结束瞬间,支撑腿与起跳腿支点与前侧地面之间的夹角。
H3,是身体重心最高点与横杆的距离。其大小与运动员过杆时身体姿势和补偿动作的合理性有关。H3的值越小,动作越合理。 (一)跳跃远度的构成 跳跃远度项目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成绩的。其远度的构成:S=S1+S2+S3 S,是实际远度的距离。 S1,是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起跳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S1与踏跳的准确性有关,起跳技术有关,也受蹬地角(B)的影响,还受重心高度的制约。(B)小,S1则大,重心高度大,则S1也大,(B)要合适。 S2,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同跳高一样,S2也是随着技术的改进与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大小受(V)、(a)的大小的影响。 S3,是落地时身体重心与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3主要与落地技术的合理性有关。
三 跳跃运动的力学分析(一)决定高度和远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抛射运动的原理,某物体以一定角度抛向空中,且抛射点和落点在一平面时,其抛射高度和远度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h= V2.Sina 2a/2g s=V2.Sina2a/g 抛射初速度(V)、(a)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 .腾起初速度 腾起初速度:是指运动员结束起跳时,身体总重心所具有的速度。腾起初速度是由起跳时身体重心所具有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所决定的(助跑与起跳)。腾起初速度是一个矢量,它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高度和远度均与腾起初速度的平方值成正比关系,腾起初速度对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影响最大。
2 .腾起角度 腾起角:是指运动员结束起跳时,身体总重心腾起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度。 腾起角是由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比例关系决定的。 从理论上讲,腾起角分别为90度(跳高)和45度(跳远)时,能取得最大值,但在实践中一般为50---55度(背越式)、18---24度(跳远)。 在跳高中腾起角90度时,不能越过横杆。在跳远中,如要腾起角达到45度,必须在结束起跳时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相等,而垂直速度难以增大到与水平速度相等,势必减小水平速度才能相等,结果会适得其反。
3 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 跳跃项目是为了获得最大的高度和远度,因此在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尽力发挥最大的垂直速度。由于任务不一样,构成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远度项目时,水平速度大于垂直速度,取得适宜垂直速度的情况下,尽力发挥最大的水平速度,高度项目时,垂直速度要大于水平速度,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的情况下,尽力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 (三)、摆动动作的力学机制 1.加速前摆向起跳点靠近阶段——能减小起跳脚对着地支撑瞬间对地面的冲击力。 2. 加速摆离支撑点阶段——能增加对地面的压力。 3.减速摆离至制动结束摆动阶段——作用力又减小对支点的压力,有利于快速蹬伸起跳。
(四)空中动作的补偿原理 补偿运动:人体腾空后,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不会改变,但可以改变身体各个环节的相对位置,达到充分利用腾空高度和腾越远度的目的,身体各环节相对位置的改变称为补偿运动。 补偿运动按其动力来源和运动形式分为两类: 1. 偏心推力与重力形成的力偶产生的旋转。田径运动中的跳跃运动可以利用旋转和抑制旋转:跳远起跳产生前旋,要利用上、下肢各动作的转动惯量差距抑制旋转,维持平衡。 2. 肌肉收缩使相对应的身体环节做反向运动产生的旋转。跳高有时要利用旋转,弧形助跑,背越式、俯卧式的过杆动作都是如此,还有跳远的落地、跳高的“拱形”动作也是补偿运动。
第三节 投掷技术原理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是通过推、掷、投等不同动作形式,使各种不同重量与形状的器械达到最远的地方的运动。它包括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掷链球。 一 、投掷技术的力学原理 (一) 物体抛射公式 S=V2.Sin2a/g S——器械飞行的距离 V——器械出手的速度 a——器械出手角度 g重力加速度 公式中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器械飞行的远度主要取决于初速度和出手角度。上述抛射公式是在真空中实验得出的,且物体的发射点和落地点都在一个平面上。而投掷项目不仅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还要受气流的影响。
(二) 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 1、器械出手的初速度 器械出手的初速度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如抛射角不变,初速度V越大,远度S就越远,远度的增加是随器械出手速度的平方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在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中,都要围绕提高器械出手初速度进行。 作用力:大、力与器械运行方向一致。 出手速度 距 离:力作用的距离要长。 时 间:距离一定时,时间越短越好。 2、器械出手角度 地斜角:投掷项目中器械出手点高,落地点底,出手点和 地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水平面的夹角。
出手点 出手角度 出手高度 地斜角 投掷项目的角度不是45度,而是小于45度 目前认为链球的角度是40度,其它投掷项目的角度为30——40度,有研究认为,投掷角有减小的趋势,以利于提高出手速度。
1、器械出手高度 器械出手高度对投掷远度有所影响,但影响度不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出手高度,影响出手高度的因素有: 身高 出手高度 体姿 4. 器械的空中姿态和气流的影响 标枪和铁饼在空中要受到气流的影响,有风的时候影响更大。器械在出手的时候可以形成三个角度:
(1)出手角:指器械重心移动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a)。 (2) 冲击角:指器械中心纵轴线与器械重心移动轨迹之间的夹角(r)。 (3) 器械仰角:指器械中心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φ)。 R R a φ φ a 总之,器械在飞行过程中,空气对器械的作用有两种性,即有阻力和升力作用, 并与上述因素有关。
二 投掷项目各阶段的技术要求 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等技术阶段组成,它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一)握持器械 1、握持器械要利于助跑和最后用力,出手时的力集中作用 器械上; 2、握持器械的手臂适当放松,利于最后用力; 3、尽量利用手臂的长度和力量。 (二)助跑(预先加速度) 1、预先加速度要节奏合理,人与器械一体,动作连贯; 2、预先加速度要充分利用场地,增加工作距离; 预先加速度时重心移动要平稳,减少水平速度损失。
(三)、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 1、要形成超越器械动作,下肢在前,上体和器械在后的上体后倾或躯干扭转姿势髋轴和肩轴形成交叉状态,为加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创造有利条件; 2、两脚的位置要正确,利于发挥腿部和躯干的力量; 3、头和非投掷臂的动作要正确,不能低头、转头和甩臂。 (四)、最后用力 1、两脚积极快速落地,形成双支撑下的最后用力; 2、最后用力的顺序要从下到上,从腿——髋——腰——胸——毙—手; 3、要发挥最大的工作距离和最快的出手速度; 4、应充分发挥腕和手的力量,给器械最后的加速度,标枪与铁饼要形成 时旋转。 (五)、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 1、立即交换腿,降低重心; 2、 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防止犯规。
第五章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
第一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第二节 中学课余田径运动队的组建工作第三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内容第四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第五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第六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计划
第一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
一、概念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专门训练过程。 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 1.训练的基础性 2.训练的业余性 3.训练的广泛性
三、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任务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2.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田径后备人才 3.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清华大学附中比赛成绩表(1989-2000年)
2005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先进会员学校名单
湖北武汉第四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 广西梧州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巴县中学天津蓟县第一中学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温岭中许学 北京昌平第二中学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嘉兴第三中学山西太原第十五中学 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山西大同煤矿第二中学贵州电建二公司中学 北京第八十中学宁夏银川第二中学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 北京顺义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海七宝中学山东潍坊中学 湖南茶陵县云阳中学
第二节 中学课余田径队的组建工作
一、运动员选材 从技术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经验选材和科学预测选材。 科学选材是对某些与专项技术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经过综合分析,预测其发展潜力。 选拔中学生运动员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 1.身体形态指标 与投掷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臂长、体围等。 与跑、跳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腿长、体重、臀部形态、跟腱及足弓、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速度性项目: 体形均匀,身体健壮,肌肉丰满,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且清晰。 耐力性项目: 体重较小,脂肪较少,身高中等,腿较长。 跳跃性项目: 运动员身材修长,下肢占身高的比例大,小腿相对较长,踝围相对较小,跟腱较长,足弓高。 投掷性项目: 身材表现出大型化的趋势,指间距一般可超过身高5-15cm,肌肉发达。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在610-640之间,铁饼运动员略低一些,标枪运动员更低。对运动员的肩带和躯干肌群要求很高,躯干呈桶型,肩宽,臂长,手长。
2.生理机能指标 主要有: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不同运动项目选材对生理机能的要求不同。 3.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弹跳力等。一般测试: 30M起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体前屈两手触地等。竞走、中长跑要加测 800M或 1500M。 4.基本技术二运动队的建章立制 1.学习检查制度 2.训练制度 3.奖惩制度 4.教练员责任制度
第三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内容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等方面。 一 、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增进中学生运动员身体健康,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战术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身体训练包括: 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方面: 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目的是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身体训练打下基础的训练。
专项体力训练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运动成绩的身体训练(见表)。
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身体训练要全面
2.身体训练的发展要抓好“敏感期”
3.身体训练要区别对待 二、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指学习、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过程。 技术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抓好基本技术训练,要贯穿在全年周期训练的始终 2.技术训练要全面、实效 3.技术训练允许形成个人技术特点 4.准备期以基本技术、改进技术为主,竞赛期以完整技术为主
我国部分田径运动员早期专项基本情况
性别姓名项目始训出成绩年龄男 朱建华跳高 1017(2.25米国际青年赛冠军) 李 彤跨栏 1222(13.68破亚洲记录) 郑 晨百米 1219(10.43全国锦标赛冠军) 黄 庚跳远 1320(7.86米11届亚运会亚军) 刘玉煌跳远 1417(7.86米破全国纪录)女 金 玲跳高 1317(1.78米全国青年赛冠军) 郑达真跳高 1119(1.88米第8届亚运会冠军) 黄志红铅球 1318(15.87米四国对抗赛冠军) 关英楠跳远 1319(6.69米全国青年赛冠军)
三、战术训练 战术是指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分配体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技巧。 四、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五、思想品德训练 思想品德训练是指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中学课余训练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过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使他们明确训练动机、锤炼意志品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四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方法
一、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又称连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用波动不大的强度,无间歇地连续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技术和发展专门耐力。 构成持续训练法的基本因素:负荷量、负荷强度、持续时间。 持续训练法可分为:持续耐力训练法、交替法、法特莱克跑训练法三种。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1.控制好负荷和负荷强度 2.根据训练的不同时期,正确运用持续训练法
二、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联系站,运动员按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见图)。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1.因人而异确定循环训练的负荷 2.严格要求训练规格和质量 三、竞赛训练法 竞赛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竞赛的条件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竞赛法有:游戏性竞赛、训练性竞赛、身体素质竞赛、测验性竞赛和适应性竞赛。 竞赛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 1.要注意选择好竞赛的时机 2.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
四、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要求,反复进行某一动作练习的训练方法。 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负荷量、负荷强度、负荷持续时间(重复练习次数与组数)、间歇时间。 重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1.正确规定练习数量、距离、重量、重复次数、负荷强度 2.根据项目特点,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 五、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第五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周期性原则(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五)区别对待原则
第六节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计划
一、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是一个多年系统训练的总体规划。有 3 年和 6 年两种。通常可分为:基础训练、初期专项训练、专项提高训练、竞技能力保持训练 4 个阶段。 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2.思想品德教育、身体、技术、战术、运动成绩的总目标 3.运动员生理负荷逐年提高的大体规划 4.训练的主要手段、方法、措施 5.重要比赛的大体安排 6.检查训练水平的制度和方法 7.保证完成计划的制度、措施等
二、全年训练计划 全年训练计划是将多年训练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每个年度中,其内容比多年训练计划要更加充实具体。 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目标 3.全年训练周期及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 学校全年训练计划根据比赛任务一般按学期划分为单周期或双周期,并按竞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类运动田径类运动的基本技术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2准备部分,游戏“贴烧饼”,评价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体育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田径类运动田径类运动的注意事项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运动创伤,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间接原因,肌肉拉伤,肌肉痉挛抽筋,原因处理方法预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体育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田径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背景图课件ppt,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