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课件学案打包26套
-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1明确考向读懂文本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文言文断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1讲文言文实词课时演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文言文断句课时演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1讲文言文实词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1讲文言文实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一词多义,考点二古今异义,考点三偏义复词,掌握辨析技法,考点四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而是放在句子翻译中进行考查。
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都是“草本植物”,比喻义是“微贱之物”。
二、掌握辨析技法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解题指导】第一步:题文对应,逐项比照。每一个选项都要与原文进行对照,切勿贸然下结论。第二步:联系所学,初步判断。联系课内所学知识,以此为依据进行初步判断。判断词语解释是否正确,要根据上下文。在“酬以馆选”中,“酬”是“酬答”的意思,联系前后文,可判断B项解释错误。
第三步:联系句意,代入验证。B项“酬以馆选”一句中“酬”是一词多义,有“报酬”“交际往来(应酬)”“用财物报答”“愿望实现”等多个义项;同时联系此句“酬以馆选”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馆选酬”。用代入法将B项“应酬”意代入原句,明显文义不通,将“酬答”意代入原句,文意就畅通了,故选B。【参考答案】B
【参考译文】先生名叫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是豫章郡临川人。天生出众,不同于一般小孩。形体秀美,眉目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生了这样好的孩子。”他五岁就能诗文对句。别人考他,他就能对上,又考他,他又能对上,立即出数个对子考他,回答时也面无难色。(汤公)十三岁时,参加督学主持的考试,补为县学生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中举,年纪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汤公)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嘱咐他的亲信用会试甲榜来诱惑他,(他)不答应。(他)说:“我不敢像处女失身那样失去我的操守。”汤公虽然一直到老都是孝廉,但是名声大振,天下人都把能见到汤先生当作荣幸。一直到癸未年考中进士,而这时张居正已经故去了。那些依附张居正的人,逐渐失势了。汤公于是感叹说:“假如我因为依附(权势)而升官,不也会因为依附(权势)而失败吗?”而当时掌管蒲州、苏州两地的地方长官,他们的儿子都考中了进士,都是汤公的同门学友。(他们)都想邀请汤公进入幕府,用入选翰林院来酬答他,但是汤公都没有答应,就如同他拒绝张居正时那样。
(汤公)因为喜爱南京的山水,求得南京太常博士的职务。(他)到了(南京)就闭门不出,绝不靠半点名气达到升官的目的。备书万卷,像书虫一样酷爱读书。经常到了半夜,读书声还琅琅不停。家人笑话他:“老博士还用得着读书吗?”(他)说:“我读我的书,不问是不是博士。”不久(汤公)凭借太常博士的身份转任南京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但是汤公任职认真谨慎,(他)认为北京、南京两处政府任用亲信而堵塞了进谏的渠道,就上书直言这件事,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尉。过了很长时间,转任遂昌县令。又因为矿税的事情有很多谬误,和计吏一起到京的那天,就向吏部请求辞职。虽然主爵挽留他,典选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是汤公一腔浩然正气坚持离开,朝廷的官职最终也不能留下他。
(汤公)住在家里,自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官员的仪仗往往充满巷子(前来拜访他),但汤公经常不迎接。即使有时事,若不是涉及公愤的事(汤公)不谈论。有人劝他为他人办事说情,(他)说:“我不能拿自己的脸面言辞来换取钱财,我要为我不知道的后人考虑。”指着床上的书给人看,说:“有这些书就不穷了。”汤公对书没有不读的,尤其致力研究《文选》一书,到了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的程度。对于诗文(他)没有不比较模仿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李白、杜甫的文体。汤公在他的空余时间写传奇,像《紫箫》《还魂》等剧目,实在是超过元代作家。每谱成一首曲子,让侍从当场歌唱,自己唱和,声音震动辽阔的天空。懂行的人说他是神仙中人。
汤公和我约定游览太湖、灵岩、虎丘等山川,却不能置办长时间旅行的钱财,犹犹豫豫,中途停止了。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1.阅读下面的文段,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并想一想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
【答案】(1)迎击,对付 (2)驾驭车马 (3)参加,参与 (4)命令,掌握 (5)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
【答案】(1)①回答,回应 ②顺应,适应 ③相应,随着 ④应该,应当(2)①驾驭 ②率领 ③统治,治理(3)①结交,同盟 ②给予,授予 ③给,替(4)①制造 ②裁制,制作 ③统领,统率 ④控制,掌握(5)①泛指器械的机关 ②事情的细微迹象或动向 ③事务
【答案】D【解析】A.拜:授予官职。B.行:行为,品德。C.形:身体。
【答案】D【解析】合:全。
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古今异义词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二、掌握辨析技法在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要想避免这一错误,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小学”在现代汉语中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而古代小学教授六艺,故礼、乐、射、御、书、数都称为小学。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解题指导】第一步:逐项代入,初步判断。将每一个选项的加点字的释义代入原句,感知文意是否通畅,通过排除,缩小范围,直至初步判定答案。第二步:联系所学,敲定判断。联系课内所学知识,以此为依据最终敲定判断。联系所学,知道“殷勤”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恳切慰问,如“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热情而周到”。D项以今译古,有误,文中“殷勤”应解释为“情意深厚”“恳切叮嘱”。
第三步:联系句意,验证判断。用代入法将“情意深厚”“恳切叮嘱”义项代入D项,原句文意就畅通了,意为“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参考答案】D
【参考译文】朱先生,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都城,十三岁通览《五经》,因文章写得好而获得名声……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请求搜集抄录《永乐大典》中散失的书稿,皇上看了奏折,认为(这)是一件奇异的事,就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皇帝写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在传抄的过程中有错误,(先生)上奏请求仿照汉朝熹平、唐朝开成年间的先例,选择儒臣进行校正,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
皇上下旨以后才慢慢办理,于是先生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家里。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福建两地的学士听到他已发而未尽的话和见识广博的言论,才开始懂得修习研究基础的学问,天下爱好学问的学士,都仰慕先生并想跟从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使王念孙等人,在经术训诂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之前都在先生的官署,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这)大概是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为人坦率真诚,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爱好结交朋友,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有说不到的地方,别人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它,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大多因为凭借这个而得以成名。(先生)家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宾客,(他)与宾客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不曾衰退。(先生)在闲暇时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先生)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人向他请教,(他)像对待同辈一样亲近(他们),劝勉他们做学问要先识字,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真是恳切深厚,(先生)离开后人们敬爱思念他。(先生)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诗文集若干卷。
【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寄居,安身。(3)意外的变故。(4)指出来给……看。(5)求学的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近臣,随从 ②不超过 ③认为(2)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官职名称 ②正直不阿 ③结交,交往 ④关涉牵连(2)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
一、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很相似,要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语素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
【解题指导】第一步:联系所学,初步判断。联系课内所学知识,以此为依据初步判断。A.出入: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少、增加。B.去来:偏义复词,离开,“来”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C.往来:偏义复词,往,离开,“来”是衬字。少长:偏义复词,年长,“少”是衬字。D.肴核:不是偏义复词,菜肴和果品。崩殂: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D。
第二步:按照方法,推测判断。对于虽已学过但未记住和那些没学过的偏义复词,要根据句子语境、语法关系和词语照应来判定。如,B项根据语境可判定“去来江口守空船”一句中的“去来”为偏义复词,因为只有商人“去”了才会守空船,“来”了就不会再守空船了。【参考答案】D
7.判断下列句中有无偏义复词。如有,请指出并释义。(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奉使往来,无留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休祲”,偏在“祲”(2)无。“庠序”是同义复词(3)“存亡”,偏在“亡”(4)无(5)“往来”,偏在“往”
一、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高考对词类活用的考查,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隐含在实词和翻译题目的考查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做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做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名词做状语共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比喻。这类名词不是后面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用来描绘后面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也就是说,它们与后面的动词不是主谓关系,而是修饰关系,译为“像……一样”。如: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当动词用,并且带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名词做动词的规律如下。(1)名词+名词/名词+代词。名词和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有时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后面的名词、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有时构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但要注意有个别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表达的意义同原义差别较大,往往有固定的译法,要特别注意。如“多”,习惯上译为推崇、称赞(众庶莫不多光),“少”译为轻视、鄙视等(苏秦皆少之),“短”译为攻击、陷害、谗害等(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等等。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的。从句子结构上看,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掌握词类活用判定四法1.名词+名词,组成主谓或动宾结构,其中一个名词视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2.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句子已有主语时,即可判断为名词做状语。如:倡优蓄之。(《报任安书》)“倡优”做“蓄”的状语,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3.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即“使……朝拜”的意思。4.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选自《论语·微子》)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第一步:联系所学,判断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第(1)句中,“止”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留下;“食”是名词活用做动词,给……吃。第(2)句中,“洁”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第二步:按照方法,灵活翻译。【参考答案】(1)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2)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参考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老丈)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我们信奉的道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8.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改)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供养。“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2)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够用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够用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够用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9.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有删改)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妻,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女嫁人。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做名词,富贵人家。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10.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选自马中锡《中山狼传》,有删改)
(1)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活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用词:出,使动用法,使……出。译文: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2)活用词:啖,使动用法,使……吃;全,使动用法,使……全,保全。译文: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二、掌握辨析技法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是能准确找出通假字,那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这个时候,就要朝着它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该通假字的本字的词性可能与前后成分的搭配非常得当。如“颜回蚤夭”中的“蚤”解释为“跳蚤”时不可用来修饰动词“夭”,只有它的同音字“早”才能修饰“夭”,表示“夭”的时间。
【解题指导】第一步:根据语感,初步判断。将每一个选项中加点字的释义代入原句,如果句子按字面意思解释能文意通畅,加点字应该不属于通假字。通过排除,缩小范围,直至初步判定答案。
第二步:联系所学,敲定判断。联系课内所学知识,以此为依据最终敲定判断。A项联系下文沈周不离开母亲、赡养母亲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课本中有“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的例子。B项“卒供役而还”,是沈周被征劳役的结果,“卒”是“完毕”“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C、D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辟”同“避”,躲,设法躲开;“辩”同“辨”,辨别。据此可知,正确选项为B。
第三步:代入原句,验证判断。用代入法将A、C、D三项中加点的字按通假字的意思代入原句,若文意畅通,就说明这三项都属于通假字。【参考答案】B
【参考译文】(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有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是沈周被征用去(画壁画)。有人劝他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百姓的义务,去拜访权贵不是更加耻辱吗!”最后做完役工才回去。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__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__③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__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反”同“返”,返回 ②“坐”同“座”,座位 ③“女”同“汝”,你 ④“振”同“赈”,赈济(2)(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__________②不者,且有火患__________③主人嘿然不应__________④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__________⑤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⑥曲突徙薪亡恩泽__________⑦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古代诗歌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三赏析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古代诗歌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考点二鉴赏意象,考点三鉴赏意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6讲文言文简答题课件,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