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29份)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B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B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B卷 真题滚动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2.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4.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年河北省高考真题)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用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下图)。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6.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柑橘、水稻 B.苹果、小麦
C.甘蔗、玉米 D.葡萄、土豆
8.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粮食危机
C.农业科技 D.经济效益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9.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11.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12.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2020年江苏省高考真题)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14.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真题)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18.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19.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2019年海南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22.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2018年海南省高考真题)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4.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真题)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6.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27.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年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该段国道能够( )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图示区域内( )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0.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2.(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33.(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省份项目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湖南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
(3)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34.(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B卷 真题滚动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B
A
B
A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B
A
D
C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A
B
D
A
B
A
D
D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价格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成本,故能提高利润,C正确;无人机的使用能降低成本,可能会降低棉花价格,D错误;无人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不能直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故选C。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产棉区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2.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答案】C
【解析】读题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地区在棉花生长期均有着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C正确;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长江流域昼夜温差并不大,B错误;西北内陆的土壤并不肥沃,D错误;故选C。
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近年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年河北省高考真题)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用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下图)。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标志。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且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所以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当地自然环境独特,A正确;猕猴桃为当地引种,且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其种植经验不丰富,且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方式不一定是传统的种植方式,BD错;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并不先进,C错。故选A。
6.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B
【解析】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品质好,并可错峰上市,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正确;并未降低产品的运费,A错;挂果期长导致果园管理成本升高,土地利用率降低,CD错。故选B。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柑橘、水稻 B.苹果、小麦
C.甘蔗、玉米 D.葡萄、土豆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苹果、小麦、玉米 、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故选A。
8.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粮食危机
C.农业科技 D.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该农业带作物产量大,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故选D。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9.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答案】B
【解析】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11.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
12.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选D。
(2020年江苏省高考真题)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地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错误。故选B。
14.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答案】B
【解析】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ACD错误。故选B。
(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故选A。
16.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农业带为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专业化程度高;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较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真题)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答案】C
【解析】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18.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19.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2019年海南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说明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劳动频次高,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增加生产活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种植蔬菜的是距离宅基地最近的②,①③④距离宅基地较远,不方便进行平时的管理,故B对,ACD错误。
21.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答案】C
【解析】大型机械化作业适用于土地平坦开阔,农作物集中连片,且种植作物相同的地区。该农户的四个地块,虽然土地形状规整,地形均为平原,但面积不大,且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故AB错误, C正确。距离村庄远近不同,故D错误。
22.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总数减少,但农业用地面积不变,因此,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故B错误,A正确。土地集中起来由种田专业户经营,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农产品品种更会趋于单一化,故C错误。随着商品率的提高,农产品受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为了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种田专业户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故D错误。
(2018年海南省高考真题)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故A正确。和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优越不符合事实;我国山东省交通便利,因此在交通上荷兰无明显优势。故 B、C、D错误。
24.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B
【解析】考查的是山东蔬菜生产企业选择在荷兰投资兴建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难度中等。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用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就近拓展欧洲市场,而且这也符合企业发展的目的,B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该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可以和荷兰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即可,没有必要去当地兴建生产基地,排除C选项。D选项很容易排除。
(2017年全国卷Ⅱ高考真题)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答案】D
【解析】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26.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A
【解析】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27.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B
【解析】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2017年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该段国道能够( )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陇海铁路线与107国道线垂直,对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没有影响;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29.图示区域内( )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答案】D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省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北部河北、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播种面积大;国道以西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30.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案】(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解析】(1)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做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该地区位于图中盛行西风的北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 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2)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M地区是湿地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能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
(3)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壤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长期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32.(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解析】(1)调动必备知识,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垦面积大;附近有巢湖和河流,湖泊沉积、河流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且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均适宜围垦,形成耕地,发展种植业。
(2)方面①: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改善巢湖水质。原因分析思路:发展种植业,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而湿地水流缓慢,能促进泥沙沉降,且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湿地与巢湖水体连通,能促进巢湖水体自净,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原因分析思路:由材料可知,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易发洪水,湿地发展水产业,防洪压力小;湿地能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能容纳外泄的巢湖水,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33.(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省份项目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湖南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
(3)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地城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试验推广条件好.海南省: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野生稻种丰富;环境质量好,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
(2)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一些地区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
(3)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稻米的需求量大。
【解析】(1)指出海南和湖南两者在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中的各自优势应从技术、育种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湖南省来说,材料信息表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该团队属于湖南省,因此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根据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与海南省相比,湖南地城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因此湖南的育种试验推广条件好于海南省。对于海南省来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位于亚热带地区,海南位于热带地区,因此海南省具有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等自然优势;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因此野生稻种丰富,有利于水稻进行杂交育种;海南省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加上环境保护得力,环境质量好,因此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成为海南育种试验中的明显优势条件。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应从水源、自然灾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海南省从热量条件来看,适合水稻一年三熟,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由此推断,当地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许多地区无法做到一年三熟,甚至一年两熟,这是当地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海南省位于南部沿海,位于台风西移路径之上,因此夏秋多台风,台风往往给当地水稻带来毁灭性灾害,从而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差,—些地区种—季稻外,其他时间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因此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
(3)材料信息表明,海南省稻作大部分地区以"一年一熟"为主,复种指数低,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当地农民往往更愿意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使得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当地人们人口较多,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的需求量大,因此导致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34.(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1)与甘肃、宁夏相比,简析青海人均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人均耕地少;高寒区域,耕地生产力低。
(2)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优化配置。
【解析】(1)读图可知,青海省耕地面积仅为290.1千公顷,远小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总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致相等,说明人均耕地资源少;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生产力低。
(2)图示地区深居内陆,大气降水较少,水资源紧缺,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不同农业类型之间合理分配水资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地球上的大气B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B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城市B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