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1页。
第五单元单元整合地 理内容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核心专题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核心专题专题一 自然带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3.陆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及大气环流、洋流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例1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 B.山地迎风坡C.大气环流 D.寒流(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3)自然带①→②→③体 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导引首先读图判断出澳大利亚自然带①②③④的类型,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 信风的山地 风坡,沿岸有 (洋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 ,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自然带①→②→③降水量逐渐 ,体现了从 的地域分异规律。 思维导引答案 东南 迎 东澳大利亚暖流 热带荒漠带 减少 沿海到内陆题目答案 (1)D (2)B (3)B专题二 常见的非地带性(地方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具体见下表。高效记忆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其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其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山麓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浅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例2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B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于纬度地带性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于陆地干湿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于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于非地带性(2)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思维导引第(1)题,甲图反映从低纬到高纬的自然带变化,据图可知,A处植被为 ,且处于 的包围之中。苔原带位置应偏北,此处出现苔原,主要受到了 因素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第(2)题,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据图可知,D处植被为 ,周围地区为温带荒漠,说明D处 资源较为充足;主要是因为E处有 。 思维导引答案 苔原 亚寒带针叶林 地形 草原水 高山冰雪融水题目答案 (1)D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