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655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共3页。
[2022·广西柳州届模拟]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2.该地貌属于( )
A.海岸地貌 B.黄土地貌
C.流水地貌 D.冰川地貌
[2022·辽宁葫芦岛协作校联考]下图为某地貌演化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海岸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成地貌
4.据图推测,峰林平原、天坑、溶洞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峰林平原、天坑、溶洞
B.峰林平原、溶洞、天坑
C.天坑、溶洞、峰林平原
D.溶洞、天坑、峰林平原
[2022·全国高三模拟]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Q地出发沿Q→M→P→Q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5~6题。
5.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 )
A.Q→M段一直上坡,M→P段一直下坡
B.Q→M段,沿山脊向东北前行
C.P→Q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
D.M→P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
6.在营地M处不易观察到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022·江苏连云港一中学情检测]下面四幅图为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地貌依次为( )
A.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B.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蚀地貌
C.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风蚀地貌
D.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8.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A.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B.地势较陡,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C.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
D.地势较陡,组成物质颗粒较细
专练20 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
1.D 本题考查地貌发育阶段判断。从地表物质被侵蚀的程度可以推断②早于③,③早于④,①与④河流弯曲程度相似,但①沟谷较深,是形成冲积平原及河曲发育后,地壳再次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河曲益峡谷,故晚于④。综上,地貌发育的顺序为②③④①。故选D。
2.C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判断。从图中沟谷与河道形态可以推断该地貌为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C正确;海岸地貌应该临海,与图示不符,A错误;图中缺少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典型黄土地貌,B错误;图示无冰斗、角峰等冰川地貌,D错误。
3.A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判断。读图可知,该地有天坑、溶洞、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溶蚀漏斗等,它们属于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故选A。
4.D 本题考查地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可溶性岩层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洞不断扩大,地表塌陷,形成天坑;多个天坑发育,使地表高度降低,形成峰林平原。故选D。
5.D Q到M是一直上坡,M到P前一段是下坡,最后一小段是上坡,A错误。根据“凸值法”,Q到M是先沿着山谷,再沿着山脊,B错误。P到Q不是山谷,没有河流,C错误。M到P经过山谷,可能遇到泥石流,D正确。
6.A M到a点是凸坡,不易观察,A正确。b、c、d在山谷,容易观察,故选A。
7.C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判断。由景观图可知,甲为海岸地貌(海蚀拱桥)、乙为喀斯特地貌(峰林)、丙为流水地貌(冲积平原)、丁为风蚀地貌(风蚀蘑菇)。故选C。
8.C 本题考查地貌特点。丙地貌为流水地貌,是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共3页。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2自然灾害,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5植被与土壤,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