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大烧杯、水、石棉网、温度计、支架、大试管、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下雪当天和下雪后的那一天,哪天的温度低?这是个别现象,还是下雪时的必然现象。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解释这个现象,就得学习物态变化知识。
二、新课开始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由水在教室内外的不同状态说起,引导学生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种状态的特点。
(二)物态变化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是单一的一种状态,而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变化的实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全。
板书熔化与凝固,明确这两个概念。
(三)猜想影响物质熔化的因素
物态变化是有条件的,教师通过冰块熔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熔化的因素及规律。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要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应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2、讲述实验:八组做冰块熔化实验,一人用手给烧杯加热,一人计时,一人读温度计数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两组做蜡熔化实验,一人计时,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读温度计数值,一人记录,一人看护器材。
注意: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没入;酒精灯使用;搅拌。
3、实验,巡回指导。
4、各选取两组实验数据,让生总结冰、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各小组的情况是否相同。
5、让生做物质熔化曲线。根据曲线分析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某段—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某点—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整个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6、整合: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熔点的概念。让生逆推两种物质凝固的情况。
(五)熔点表
共同读熔点表,教师说明其中一个意义: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选取几个数据让其它同学说明。
中国最低气温是中国漠河气象站于1969年2月13日观测到的-52.3℃,那么,在漠河地区,可以使用下列哪种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有一烧杯,里面有冰也有水,温度是零摄氏度,它是熔化还是凝固呢?
引导学生总结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条件。
回答引课问题
菜窖放置水用来保温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1. 默写概念;2. 动手动脑学物理P85 1. 2. 3. 4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照相,通过自制模拟相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