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676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676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676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7页。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基础(4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20分)(1)□□□□,公欣然曰:“□□□□□□□?”(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按拼音写词语。(4分) (1)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2)后来发生了fēn qí( )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3)在无zhē bì(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4)我暗暗地在那里 nì xiào ( ),却一声儿不响。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B.儿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爸爸妈妈喜出望外。C.他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河面水波粼粼,岸上的麦穗泛起层层麦浪。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节日快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A.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5.下列句子中,判别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地”作“吐”这个动作的状语) B.我母亲虽然高达,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在句子中是多义词) C.寒舍、见教、见谅属于敬辞类别。 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6.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实验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以“家国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不超过80字。(2分) 二、阅读(60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1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去后乃至( ) (4)尊君在不( )8.翻译下列句子。(6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9.元方有哪些性格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6分) (二)陆游家训(18分)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③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④。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⑤后悔。(选自《万金家书》,有删改)【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简束:约束。③浮薄者:浮躁轻薄之徒。④一端:这里指一个方向。⑤贻(yí):留下。10.解释加点词(6分)(1)若有之( ) (2)父兄当以为忧( )(3)令熟读经学( ) (4)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11.用“/”给句子断句,断三处。(6分)吾 此 言 后 生 之 药 石 也 各 须 谨 之 毋 贻 后 悔。12读了上文,你认为这则家训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6分) (三)父亲是一盏灯(24分)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志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速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13.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4.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5.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6分)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三、附加题(10分)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 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3分)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3.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单元测(答案) 1.(1)俄而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1)憔悴 (2)分歧 (3)遮蔽 (4)匿笑 3.D【解析】“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C【解析】A成分残缺 可改为: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理想的高中。B成分残缺 可改为:许多城市开展了“爱心送考”的活动,为考生提供“路色通道”服务。D语义重复 可改为:如今中学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过度看手机造成的。5.C【解析】(寒舍、见教、见谅属于谦辞类别)6.(1)热爱祖国,建设家园(2)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一)课内文言文(18分)7(1)约定(2)舍弃(3)离开(4)通“否”8(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出行,却舍弃别人先离开了。(2)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芳(表示歉意)。9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10(1) 若有之(指代,这样的人) (2)父兄当以为忧(担忧)(3)令熟读经学 ( 命令,规定 ) (4)勿令与浮薄者游处(交往)11.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12.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参考译文】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学坏。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而不能够把它当作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规定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来往和相处。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13. 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3分)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3分)14.(1)(自然)环境描写。(1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2分)(2)神态描写。(1分)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2分)(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15.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每点2分)16.沉着镇定、充满智慧。(2分)①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2分)②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2分)(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附加题(10分)1.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封建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而作者对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满的。(3分)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我”是一个拥有孩子的天性,不墨守成规,天真的人。(3分)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我被迫背书前后的心情变化,表现了“我”对父亲不能理解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用这一情节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封建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的主题。(4分)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