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1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3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4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5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6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7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观沧海课件 (1)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观沧海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观沧海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情景结合的特点,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蒿里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掌握字 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观 沧 海 曹 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古体诗)。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诗。
    2.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3.《观沧海》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 ”“ ”“ ”“ ”等,都是远观之景。而其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4.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虚写)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一般与诗的内容无关。
    合作探究: 3.诗人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显示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显示出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想象的表现手法)
    动 静 结 合 虚 实 结 合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
    5.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诗人将自己的昂扬奋发精神融会到诗里,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5、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诗中描写沧海运用了什么手法?
    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互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1.曹操是      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 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⑴东临碣石(     )         ⑵山岛竦峙(     )
    4.《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5.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像”的意思。这个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景象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       , 写静景的诗句是                                 。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草木丛生,百草丰茂 
     7.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 的?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
    8.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
    这四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1.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中,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2.对大海的描绘生动形象,饱满、丰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
    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 公 吐 哺 , 天 下 归 心 。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càn 、徐干gàn、阮瑀ruǎn yǔ、应玚yīngyáng 、刘桢zhēn)和女诗人蔡琰yǎn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观沧海,背景资料,知识链接,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时序更替游子思乡,天净沙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背景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诗歌解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鉴赏,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课ppt课件,共1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