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二、离子反应离课时作业000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687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二、离子反应离课时作业0006-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687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二、离子反应离课时作业0006-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687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测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离子反应离课时作业006,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离课时作业006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滴入碳酸钠溶液:CO+ 2H+ =H2O + CO2↑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C.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HCl + OH-=H2O + C1-
D.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 2H+ -=Ca2++ H2CO3
2.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NO中的几种,进行以下实验:( )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Mg2+、Ba2+、Cl-、NO
B.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
C.一定含有H+、Ba2+、NO,一定不含有Cl-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
3.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g+、Cl- B.Na+、Mg2+、Cl-
C.Ba2+、NH、SO D.Ba2+、H+、CO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体积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渐通入气体,并测得所得的体系中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导电能力不断增强,原因是溶于水生成了电解质
D.当沉淀恰好溶解时若向其中再加入溶液,则导电能力继续增强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①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导电能力接近0时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
B.图①中导电能力接近0后又增强,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是电解质
C.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不满足图②
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导电能力的变化不满足图②是因为不是电解质
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Ⅰ
Ⅱ
Ⅲ
实验
现象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蓝绿色
有无色气体放出
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
B.Ⅱ中的白色沉淀为
C.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D.Ⅱ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
7.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澄清石灰水与溶液混合:
正确
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
C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正确
D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错误,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不正确
A.A B.B C.C D.D
8.下列各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和石灰石反应,和反应
B.和反应,和反应
C.和反应,和反应
D.足量和反应,足量和反应
9.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粉末中一定有
B.是否存在无法确定,需进一步实验确定
C.白色沉淀乙可能是和的混合物
D.原粉末中一定没有,可能有
10.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一定存在,理由是沉淀①在盐酸中部分溶解
B.是否存在Na+只有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
C.原溶液一定不存在Ca2+,可能存在Cl-
D.原溶液中c(Na+)≥0.1mol/L
11.图1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溶液,当通过滴定管逐渐加入X溶液时,溶液的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滴加X溶液至图2中M点时,灯泡几乎熄灭,X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
A.HCl B. C. D.
12.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 2OH-= Cu(OH)2↓ CuCO3 + 2NaOH = Cu(OH)2↓+ Na2CO3
B.Ba2++ SO= BaSO4↓ 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C.Ag++ Cl-= AgCl↓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D.Cu + 2Ag+= Cu2++ 2Ag Cu + 2AgCl = 2Ag + CuCl2
1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某同学利用给定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和盐酸,设计了下图粗盐精制的实验流程(注:在浓度较大的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存在反应BaSO4 + CO= BaCO3+ S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①可以是Na2CO3溶液
B.每一步加入的除杂试剂一定需要足量
C.操作a是过滤,为了简化操作,可在加入试剂②后,将前述沉淀一并过滤
D.检验SO是否除净的操作:取少量溶液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未除尽
14.下列反应可用:表示的是( )
A. B.
C. D.
15.表中评价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Cu(OH)2+2H+=Cu2++2H2O
正确
B
向碳酸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CO+2H+=CO2↑+H2O
错误,碳酸钡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2H++SO+Ba2++2OH-=BaSO4↓+2H2O
错误,化学计量数不匹配
D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HCO
正确
A.A B.B C.C D.D
16.实验小组分别利用温度和pH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I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温度变化测量
II
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I中溶解是吸收热量的物质是NaHCO3
B.实验II中滴加Na2CO3溶液的烧杯中离子反应为+Ca2+→CaCO3↓
C.实验II中滴加蒸馏水作对照,可说明滴加Na2CO3溶液的烧杯中OH-未参与反应
D.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OH-
二、填空题
17.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溶液和H2SO4溶液:_______;
②NaCl溶液和AgNO3溶液:_______;
③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_______;
④Fe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
⑤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_______。
(2)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H+=CO2↑+H2O_______;
②Ba2++2OH-+CO2=BaCO3↓+H2O_______;
③Cu2++2OH-=Cu(OH)2↓_______;
④SO2+2OH-=SO+H2O_______;
⑤Fe2O3+6H+=2Fe3++3H2O_______。
18.“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_______、乙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填粒子符号,下同)和_______结合成H2O。
19.“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③→⑥→⑩→⑦→_______→_______。
(2)①Zn②Na2CO3③CO2⑥NaCl溶液,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写编号)。
(3)在迷宫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写出该盐“吃掉”足量盐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写出①Zn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5)往②Na2CO3溶液中通入③CO2气体,会反应生成NaHCO3,请写出NaHC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20.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含有OH-,则甲厂废水中所含的另外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乙厂的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加入铁粉后可回收某种金属,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可用来浇灌农田。
21.某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几种等浓度溶液:①AgNO3②HCl ③Na2CO3, 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i
向盛有2 mL①的试管中加入1 mL②
产生白色沉淀
a
ii
向盛有2 mL②的试管(滴加酚酞)中加入1mL③
产生气体
b
(1)将表格补充完整。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除以上试剂外,请任意选择一种能与③反应的试剂,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 mol/L 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可观察到小灯泡变亮。
(1)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___________,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小灯泡变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向小烧杯中滴加0.2 mol/L H2SO4溶液,观察到以下现象,按要求填写产生对应现象的原因:
序号
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
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
用化学用语表达:①___________。
2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用语表达:②___________。
3
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
文字表达:③___________。
4
小灯泡又变亮
用化学用语表达:④___________。
23.按要求填空
(1)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3)铜粉(铁粉):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4)FeSO4 (CuSO4):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5)NaHSO4和Ba(OH)2两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成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4.回答下列问题:
(1)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发生了反应。写出A、B、C、D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2)根据下列离子方程式,各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2OH-=CO+H2O _______
②HCO+H+=CO2↑+H2O 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Na2CO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H2O和C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故A正确;
B.稀硫酸与Fe反应生成Fe2+,故B错误;
C.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H2O,正确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错误;
D.稀盐酸滴在石灰石生成氯化钙、H2O和CO2气体,离子方程式CaCO3+ 2H+=Ca2++H2O+CO2↑,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①经测定,溶液pH=1;则溶液显酸性,存在氢离子,不存在碳酸根离子;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为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存在镁离子;
③碳酸钠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钡离子;
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不存在碳酸根离子、钡离子;
故选D。
3.B
【详解】A.Ag+和Cl-之间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Na+、Mg2+、Cl-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选;
C.Ba2+与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Ba2+与CO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H+与CO反应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4.B
【详解】A.向盛有一定体积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渐通入气体,生成碳酸钡和水,碳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但是电解质,A错误;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
C.段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钡、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钡,碳酸氢钡是易溶于水的电解质,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变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沉淀恰好溶解时,溶质为,再加入溶液又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导电能力为0,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了,钡离子被沉淀完全,A项正确;
B.稀硫酸属于混合物,稀硫酸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
C.溶液中通入少量,部分变为,溶液中离子数量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不变,C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是电解质,D项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无明显现象,A错误;
B.Ⅱ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正确;
C.Ⅲ中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有离子参加,为离子反应,C正确;
D.Ⅱ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铜离子和氯离子未参与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A。
7.B
【详解】A.应拆成离子形式,A错误;
B.碳酸镁不能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错误,评价正确,B正确;
C.漏掉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反应,C错误;
D.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其配比是正确的是,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和石灰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
B.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B错误;
C.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C错误;
D.足量和反应以及足量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D正确;
答案选D。
9.A
【分析】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有完全溶于稀的滤渣,该滤渣可能是或,即原粉末中一定含;滤液加稀硫酸生成的白色沉淀甲为,即原粉末中一定含,则一定无;滤液中加生成的白色沉淀乙应为,即原粉末中含。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B错误;
C.滤液中含,则肯定没有,即白色沉淀乙是,不可能含,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一定有,D错误;
答案选A。
10.B
【分析】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的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Ca2+( Ca2+和会生成沉淀,不能共存),且沉淀②为BaSO4,n(BaSO4)= ,m(BaCO3)=4.30g-2.33g=1.97g,则n(BaCO3)= 。加入NaOH溶液产生0.672L(标准状况)气体,则溶液中含有,NH3有0.03mol,即n()=0.03mol。和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1mol=0.04mol,所带的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3mol1=0.03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含有,且最少为0.01mol(因无法判断是否有,如果有,需要多余的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加入BaCl2溶液之后,产生沉淀①,且沉淀①在盐酸中部分溶解,BaSO4不溶于盐酸,溶解的是BaCO3,则说明一定有,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含有,不必通过焰色反应确定,故B错误;
C.原溶液中一定有,Ca2+和会生成沉淀,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存在Ca2+;溶液中一定含有,但含量不确定,若多于0.01mol,根据电荷守恒,需要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故可能存在,故C正确;
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则,若原溶液中存在,则,即,故D正确;
答案选B。
11.C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X溶液达到M点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为0,表明此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接近0。
【详解】A.往溶液中加入HCl时,生成BaCl2和水,BaCl2为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可能接近0,A不符合题意;
B.往溶液中加入 ,生成BaSO4沉淀和NaOH,NaOH为可溶性强碱,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可能接近0,B不符合题意;
C.往溶液中加入,生成BaSO4沉淀和Mg(OH)2沉淀,当加入一定量MgSO4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接近0,C符合题意;
D.往溶液中加入,生成BaCO3沉淀、NaOH或Na2CO3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可能接近0,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CuCO3为沉淀,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故A错误;
B.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 SO= BaSO4↓ +2H2O,故B错误;
C.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 Cl-= AgCl↓ 故C正确;
D.AgCl为沉淀,不能拆分为离子形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B
【分析】粗盐中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其中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直接过滤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钠沉淀除去,硫酸根离子用氯化钡沉淀除去,为保证杂质去除彻底,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过量的除杂试剂也需在后续操作中去除,过量的氯化钡可以用碳酸钠除去,因此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在碳酸钠前面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用盐酸除去,但在加盐酸之前应该先过滤,防止生成的碳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等沉淀溶解,过量的盐酸在蒸发结晶过程中挥发除去,最终得到精盐,据此作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除杂过程中,过量的氯化钡可以用碳酸钠除去,故试剂①为BaCl2溶液,试剂②为Na2CO3溶液,故A错误;
B.每一步加入的除杂试剂一定需要足量才能保证离子完全除掉,故B正确;
C.两步操作a是过滤,可以将沉淀除的更干净,故C错误;
D.检验是否除净的操作:取少量溶液C,盐酸酸化,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未除尽,故D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A.生成的产物硫酸钡为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项错误;
B.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可以用H++OH-=H2O,B项正确;
C.反应实质是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项错误;
D.氢氧化铁为沉淀,不能拆,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项错误;
答案选B。
15.D
【详解】A.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评价合理,故不选A;
B.向碳酸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碳酸钡难溶不应写成离子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Ba2++CO2↑+H2O,评价合理,故不选B;
C.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SO+Ba2++OH-=BaSO4↓+H2O,评价合理,故不选C;
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CO2=CO+H2O,评价不合理,故选D;
选D。
16.D
【详解】A. 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略有下降,为吸热过程,碳酸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实验I中溶解是吸收热量的物质是NaHCO3,故A正确;
B. 碳酸钠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CO=CaCO3↓,故B正确;
C. 实验II中滴加蒸馏水作对照,实验Ⅱ中,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曲线基本重合,可知OH-未参与该反应,故C正确;
D. 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能够与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CO和水,OH-浓度发生了明显变化,CO与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OH-、Ca2+,故D错误;
故选D。
17.(1) H++OH-=H2O Ag++Cl-=AgCl↓ Ba2++2OH-+2H++SO=BaSO4↓+2H2O Fe+Cu2+= Fe2++Cu Ca2++CO= CaCO3↓
(2) Na2CO3+2HCl=2NaCl+CO2↑+H2O Ba(OH)2+CO2=BaCO3↓+H2O CuSO4+2NaOH= Cu(OH)2↓+Na2SO4 SO2+2NaOH= Na2S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1)
①NaOH和H2SO4反应生成Na2SO4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②NaCl和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 AgCl↓+HNO3,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③Ba(OH)2和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
④Fe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Cu,离子方程式为:Fe+Cu2+= Fe2++Cu。
⑤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离子方程式为:Ca2++CO= CaCO3↓。
(2)
①CO+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Ba2++2OH-+CO2=BaCO3↓+H2O表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③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铜盐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CuSO4+2NaOH= Cu(OH)2↓+Na2SO4。
④SO2+2OH-=SO+H2O表示二氧化硫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SO2+2NaOH= Na2SO3+H2O。
⑤Fe2O3+6H+=2Fe3++3H2O表示氧化铁与强酸溶液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Fe2O3+6HCl=2FeCl3+3H2O。
18.(1)2NaOH+H2SO4=Na2SO4+2H2O
(2) Na+
(3) H+ OH-
【解析】(1)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
根据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生成物Na2SO4、H2O个数比是1:2,C是Na2SO4,D是H2O,Na2SO4电离产生2个Na+和1个,结合图示可知C产生2个甲和1个乙,因此甲为Na+,乙为;
(3)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反应过程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不变,上述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溶液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H2O。
19.(1)
(2) ② ③
(3) Na2CO3 C+2H+=H2O+CO2↑
(4)Zn+2H+=Zn2++H2↑
(5)NaHCO3=Na++HC
【解析】(1)
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分别为③CO2、⑥NaCl、⑩SO2、⑦Cu、H2SO4、Ag,故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为③→⑥→⑩→⑦→→,故答案为:;。
(2)
①Zn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Na2CO3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③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⑥NaCl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综合以上分析,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
(3)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②Na2CO3,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2H+=H2O+CO2↑,故答案为:Na2CO3;C+2H+=H2O+CO2↑。
(4)
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Zn+2H+=Zn2++H2↑,故答案为:Zn+2H+=Zn2++H2↑。
(5)
NaHCO3为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故答案为:NaHCO3=Na++HC。
20.(1) Cl- K+
(2) NO Fe+2Ag+=Fe2++2Ag
(3) Ag+、Fe3+、Cl-、OH- KNO3
【分析】甲厂的废水呈碱性,甲厂中含有OH-,Fe3+能与OH-结合生成Fe(OH)3沉淀,故Fe3+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Ag+与OH-不能共存,故Ag+不能在甲厂,应该在乙厂;Cl-不能与Ag+共存,故Cl-在甲厂,即甲厂含有的阴离子为Cl-和OH-,含有阳离子为K+,据此分析解题
(1)
根据分析可知,甲厂含有的离子为Cl-、OH-、K+;
(2)
乙厂含有的离子为Ag+、Fe3+、NO;由上述分析可知,乙中含有Ag+、Fe3+,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可知,加入铁粉可回收Ag,加Fe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Ag+=Fe2++2Ag;
(3)
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生成AgCl、Fe(OH)3沉淀,生成沉淀的离子有Ag+、Fe3+、Cl-、OH-;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有KNO3;
21.(1) Ag++Cl-= AgCl↓ 2H++CO= CO2↑+H2O
(2) CaCl2(合理即可) Ca2++ CO=CaCO3↓(合理即可)
【解析】(1)向盛有2 mL AgNO3的试管中加入1 mL H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g++Cl-= AgCl↓;向盛有2 mL HCl溶液的试管(滴加酚酞)中加入1mL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 CO2↑+H2O;
(2)Na2CO3溶液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 CO=CaCO3↓。
22.(1) 碱 Ba(OH)2=Ba2++2OH- Ba(OH)2电离出Ba2+和OH-,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2) OH- +H+=H2O Ba2++SO =BaSO4↓ 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 H2SO4=2H++SO
【解析】(1)Ba(OH)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Ba2+、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碱,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Ba(OH)2=Ba2++2OH-;Ba(OH)2电离出Ba2+和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具有导电性,所以小灯泡变亮;
(2)①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是因为OH-被硫酸电离出的H+中和,可表示为OH- +H+=H2O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Ba2+和硫酸电离出的SO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表示为Ba2++SO =BaSO4↓;③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是因为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和水,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④小灯泡又变亮,是因为过量的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SO,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23.(1) 有蓝色沉淀生成 Cu2++2OH-=Cu(OH)2↓
(2) 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H+=CO2↑+H2O
(3) 盐酸(或硫酸、或硫酸铜溶液) Fe+2H+=Fe2++H2↑(或Fe+Cu2+=Fe2++Cu)
(4) 铁粉 Fe+Cu2+=Fe2++Cu
(5)2H++SO+Ba2++2OH-=BaSO4↓+2H2O
【解析】(1)
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现象为生成蓝色沉淀;
(2)
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H+═CO2↑+H2O,现象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3)
铜粉与稀盐酸不反应,而铁粉反应,可用稀盐酸除去杂质铁粉,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4)
利用金属活泼性Fe>Cu,加入铁粉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eSO4和Cu单质,过滤可除去,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5)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按照计算量2∶1进行反应,反应后溶液为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
24.(1) Fe+Cu2+=Fe2++Cu 2H++SO+Ca2++2OH﹣=CaSO4↓+2H2O Fe+2H+=Fe2++H2↑ Cu2++2OH﹣=Cu(OH)2↓
(2) CO2+2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CO2↑+H2O
【解析】(1)
由图可知,A为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B为稀硫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的反应,硫酸钙为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不能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H++SO+Ca2++2OH﹣=CaSO4↓+2H2O;C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过程,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D为氯化铜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的过程,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答案为:Fe+Cu2+=Fe2++Cu;H++OH﹣=H2O;Fe+2H+=Fe2++H2↑;Cu2++2OH﹣=Cu(OH)2↓;
(2)
①该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溶性碱选择NaOH,则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②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氢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可溶性盐的反应,该碳酸氢盐选择碳酸氢钠,则可知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NaHCO3+HCl=NaCl+CO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于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后练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