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训练题全套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升空 B.隔热材料脱离
C.卫星火箭分离 D.卫星进入轨道
2.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露天烧烤 B.手工刺绣 C.现场素描 D.西瓜榨汁
3.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现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冬奥场馆直饮水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
B.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C.CO2汽化实现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
D.运动员所用一次性餐具可降解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冶炼 B.雕琢玉石
C.火药应用 D.粮食酿酒
5.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下列变化类型与“铁杵成针”不相同的是( )
A.水滴石穿 B.刻舟求剑 C.钻木取火 D.海水晒盐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氧化性、可燃性
C.密度、硬度 D.熔点、沸点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氧气用于支持燃烧
C.氢气用来作燃料 D.氮气做保护气
9.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就可以判断它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0.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D.两者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会接触到下列变化: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②铁生锈;③米饭变馊;④动物的呼吸作用;⑤植物的光合作用;⑥玻璃杯摔碎;⑦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⑧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出现好看的“冰花”;⑨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⑩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鼓。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2.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钠不能燃烧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4)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5)描述用途的是 。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3.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 。
(2)NO不稳定的原因是 。
(3)NO可用 法收集。
(4)治理NO的文字表达式为 。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
参考答案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箭点火发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隔热材料脱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卫星与火箭分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卫星进入轨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2、【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露天烧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手工刺绣,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现场素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西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3、【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直饮水用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过程中伴随着消毒剂与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CO2汽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一次性餐降解过程中生成了能被土壤吸收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4、【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钢铁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雕琢玉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气体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5、【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块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粉末,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该现象是一种光学现象,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江枫渔火对愁眠过程中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铁杵成针”属于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解答】解: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水滴石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因此只有C中变化类型与“铁杵成针”不相同。
故选:C。
7、【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氧化性、可燃性都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密度、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熔点、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8、【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铜丝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用于支持燃烧,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用来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分解来考虑;B、根据水的蒸发考虑;C、根据灯泡发光放热考虑;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
【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需要加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
B、水加热后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
B、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两者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1、【分析】分别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以其特点来判断即可。注意: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①观察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描述的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描述的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④将木炭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木炭物理变化;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描述的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是化学变化。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⑤木炭可制黑火药;描述的是木炭的用途。
故答案为:①;④;②;⑥;③⑤。
1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描述的分别是颜色、状态和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③氯化钠不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氯化钠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有新物质氯化银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属于氯化钠的用途。
故答案为:(1)①②;(2)③;(3)⑤;(4)④;(5)⑥⑦。
13、【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NO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NO在空气一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二氧化氮(NO2);
(3)NO可用排水法收集;
(4)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配平即可;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
【解答】解:(1)NO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NO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3)NO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它微溶于水;
(4)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配平即可;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
故答案为:
(1)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3)排水;
(4)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氮气;
(5)调节心、脑血管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原卷版docx、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