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了解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通过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等图片,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都江堰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识图学习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比较《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与春秋后期相比,战国时期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伐齐,当时出现了七个较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主学习
1.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
2.战国时期诸侯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列举三个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4.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各是什么?
5.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人物、地位、作用各是什么?
探究新知
一、战国七雄
1.学生根据《战国时期形势图》按地理位置说出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东南西北到中央)?
2. 展示《战国铜壶》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蕴含了哪些历史信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及对应的典故?结合教材和P34相关史事归纳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
3. 材料研读
展示材料:《孟子·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但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35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
2.人物扫描,介绍商鞅。
3.根据教材商鞅变法的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或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说说商鞅变法在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商鞅变法内容及其对应的作用,强调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研读
展示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学生思考回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合作交流
展示材料:
材料一:据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太傅说:“商鞅法不得不行,商鞅人不得不除”。
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教师点拨: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除了商鞅变法之外,秦国还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展示《都江堰示意图》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水利工程?它是由谁设计修建的?结合教材说出该项水利工程有哪些主体工程构成?它有什么功能?影响是什么?
2.材料研读
展示材料: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 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学生根据材料说说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7页的知识拓展,让学生领悟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一是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伐齐,齐、楚、秦、燕、赵、魏、韩成为战国七雄。各国相互之间展开了兼并战争,此时的战争,规模大,区域广,时间长,兵力多,客观上促进了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二是商鞅变法,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各国纷纷开始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也开始了变法。通过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是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是秦国李冰修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水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使秦国实力进一步加强。直到今天它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图片展示,知能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国兼并——战争之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