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第一单元 我的中国心 教案-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 1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教案-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 1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天堂、金杯 教案-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 1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牧歌、草原牧歌 教案-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 1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 教案-音乐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 12 次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欣赏 春天的故事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欣赏 春天的故事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拓展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 案 NO:2课 题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欣赏课时1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过程方法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和《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难点关键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学情分析作为欣赏的声乐作品,从声乐作品的特点入手,再结合部分音乐实践或相关内容对比欣赏让学生对不同的声乐作品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对不同类型声乐作品的认识。《东方之珠》可以进行视唱教学,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教学准备课程资料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要求程度动态调整一、 导入屏幕出示歌词,并分组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二、 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1、 初次完整聆听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老人”是指谁?“圈”指哪里?“春天”指的是什么?2、 再次聆听教师: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三、 分段聆听1、 聆听引子,师生合作进行演唱。2、 聆听A段教师声情并茂演唱歌曲A段,并配以画面,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深圳3、 聆听B段学生尝试演唱B段,观看画面,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并让学生说说深圳的变化。4、 演唱歌曲尾声男女声合作用回声效果演唱。四、 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词曲作者。五、 聆听交响乐团演奏的《春天的故事》。六、 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教师:还有一首歌曲也表现了我们祖国的不断强大和繁荣发展1、“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绪?教师介绍歌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986年,曾在香港、台湾风行一时,后又传唱到大陆。这首歌曲的曲调优美、情感质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两岸三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眷念,富有诗意。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上海作曲家刘湲将《东方之珠》改编成钢琴与管弦乐合奏,在庆祝香港回归的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奏,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七、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1、教师:歌曲的曲式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进行曲谱的视唱练习。八、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九、 介绍作者: 罗大佑聆听《童年》、《明天会更好》片段,引出作者,并进行介绍。学生说聆听后的感受。十、拓展欣赏:《明天会更好》,结束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为进一步感受歌曲、分析歌曲做铺垫。 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表现音乐。 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形式的演唱体会音乐的变化,并以此来表现音乐。 让学生了解作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陆、香港同为一家人的亲切感。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欣赏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共35页。
这是一份音乐六年级上册欣赏 东方之珠一等奖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欣赏 春天的故事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