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新人教版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22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新人教版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22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新人教版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22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测试题
展开1.某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该过程( )
A.没有转运蛋白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2.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气、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3.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木糖的浓度太低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5.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6.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然后囊泡包裹着物质,将其运输至相应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吞消耗能量,会发生质膜的断裂
B.各种离子通过胞吞被运送到细胞内侧
C.被胞吞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D.胞吞发生时,质膜的相对面积可能会减少
7.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序号)。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图甲中序号)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时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________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
8.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的吸收面积。
(1)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蛋白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蛋白的________性。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________,使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提高。
(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_______浓度梯度进行的________运输。
(3)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酒精除了在小肠中被吸收以外,还能在胃中被吸收,这是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分子,使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__________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所以空腹饮酒,酒精吸收快,易醉。
【等级考选学做】(学业水平三、四)
9.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病菌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物质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甲、丙方式可正常进行,而乙方式不能发生
D.将活的动物细胞放置在与其细胞内液等渗的溶液中,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10.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可能是( )
A.该种阴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阴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阴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相同
11.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B.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
12.为探究某运输方式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图1 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可以影响ATP水解的细胞代谢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与乙组结果对比说明细胞吸收磷酸二氢盐需要能量
B.甲组与丙组结果对比说明幼嫩胡萝卜片吸收磷酸二氢盐更多
C.乙组与丙组结果对比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D.乙组与丁组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两种胡萝卜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多少有关
13.(不定项)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③相符。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不可能是( )
A.被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
14.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在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
(4)请在下面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与上图中③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方式(填序号)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
(7)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素养养成练】
15.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图中a、b、c代表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代表主动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所示的细胞膜结构,________(填“P”或“Q”)侧为细胞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__(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3)小肠基膜上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上既有Na+、K+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酶的活性,据此分析图中Na+—K+泵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不同条件下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不同,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需要ATP,请帮助他们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课后分层检测案13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
答案:D
2.解析:Ⅰ为自由扩散,Ⅱ为主动运输;气体、性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D
3.解析:膜蛋白镶、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正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正确。
答案:B
4.解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很难吸收木糖,是因为质膜上没有协助木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故选C。
答案:C
5.解析:Na+逆浓度转运,同时要依赖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Na+逆浓度进入液泡后,使细胞液的浓度增高,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答案:C
6.解析:胞吞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细胞膜形成囊泡的过程,会发生质膜的断裂,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转运到细胞内侧,B错误;胞吞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C正确;胞吞发生,质膜会形成囊泡从细胞膜上脱离,相对面积可能减少,D正确。
答案:B
7.解析: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e为主动运输,其中e为排出,a为吸收;①为蛋白质分子,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物质可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可见是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1)③ (2)流动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①
(4)b a (5)a
8.解析:(1)由题意“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可知,这体现了载体蛋白的专一性。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导致肠腔一侧膜面积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数量,使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提高。(2)据图以及(1)中的信息分析可知,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需要借助相同载体蛋白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3)磷脂(脂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酒精或其他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
答案:(1)专一 数量 (2)逆 主动 (3)磷脂(脂质) 自由扩散
9.解析: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物质通过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错误;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所以甲、乙、丙方式可正常进行,C错误;将活的动物细胞放置在与其细胞内液等渗的溶液中,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且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答案:D
10.解析: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均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协助,加入某种阴离子对K+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转运K+的载体蛋白正常,而对Cl-吸收有影响,说明该种阴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的可能相同,与Cl-竞争载体,导致Cl-的主动吸收减少。
答案:D
11.解析:通过左侧的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正确;通过中间图示和右侧图示可知,K+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通过K+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通道蛋白运输时具有选择性,C错误;由图可知,水分子和K+的运输需要借助通道蛋白来实现,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正确。
答案:C
12.解析:乙组加入HgCl2溶液抑制了ATP的水解,磷酸盐的吸收减少,说明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正确;由图2分析,甲组和丙组的自变量为不同成熟程度的胡萝卜片,甲组实验前后溶液中磷酸二氢盐质量的浓度差大于丙组,说明成熟的胡萝卜片吸收磷酸二氢盐更多,B错误;乙组与丙组对比,不是单一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C正确;乙组与丁组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两种胡萝卜片含有的线粒体数量有关,也可能与两种胡萝卜片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多少有关,D正确。
答案:B
13.解析:逐条分析曲线:曲线①说明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应为自由扩散;曲线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加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上升,而保持稳定,说明这种运输有转运蛋白协助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曲线③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方式不消耗能量,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综合②③,物质X的运输方式只能是协助扩散。
答案:ACD
14.解析:(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而甘油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①自由扩散。(3)生物膜选择性吸收一部分物质,也将一些物质阻挡在细胞外。(4)③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随着浓度差的变大,运输速率会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而不再增加。(5)细胞呼吸抑制剂会降低呼吸速率而影响主动运输中能量的供应。(6)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所以要穿过4层膜,即8层磷脂分子。(7)与①方式相比,③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转运蛋白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1)A 磷脂双分子层
(2)② 主动运输 ① 自由扩散 (3)选择透过性
(4)如图
(5)② (6)8 (7)转运蛋白 核糖体
15.解析:(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所以图1中P表示细胞外,Q表示细胞内。(2)由图2可知,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a类型的主动运输;此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能量来源是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3)Na+—K+泵的功能是运输钠、钾离子和催化ATP水解。(4)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需要ATP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呼吸条件,一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分别检测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答案:(1)P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2)a (小肠腔面)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3)运输钠、钾离子和催化ATP水解 (4)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呼吸条件,一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分别检测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练习,共8页。
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同步练习题,共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时作业,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