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4单元《雄鸡高声叫》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九上 4.7匈牙利舞曲 第五号 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4单元《团结就是力量》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5单元《康康舞曲》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5单元《春节序曲》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初中音乐花城版九年级上册独唱《松花江上》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独唱《松花江上》
课 时:第一课时
课 型:唱歌课
教材分析:
歌曲《松花江上》作于1936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官兵和流浪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她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写了《松花江上》的曲调,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悲壮的战歌,给人以向前推进的、具有中华民族不可侮的气概和力量。是我国抗战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曲采用C大调,3/4拍子,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九年级学生。这个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个时期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很多歌曲他们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这一单元正好学唱《松花江上》让他们利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愿望,但是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歌曲《松花江上》上了几个班,感觉同学们很熟悉,容易唱的很随意,在纠正的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到只有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大部分同学还在变声期,歌唱中还需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联系,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歌曲表现内容想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根据这一理解,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去影响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感受。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自主参与、体验和表现音乐。在设计教学中,主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及学习音乐基本常识的机会,突出学生的评价、判断、调整。形成轻松、自然、真实、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快乐歌唱。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松花江上》的聆听、演唱、表现,使学生感受并体验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学唱,训练学生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凄惨、悲愤的情绪!难点解决大跳音程的音准。
通过对作品的歌词及旋律分析、欣赏、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抗日战争年代,人民离乡漂流、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并记住“九一八”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点: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活动,感受音乐作品的悲伤情绪,分析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的演唱歌曲的情感。大跳音程的音准,节奏的把握,气息的控制,歌曲的力度处理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随着《松花江上》交响乐进教室,作为导入新课的背景音乐
导入新课:
导入提问“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震惊中外的大事。”(引出九一八事变)
学生畅谈
我们来看看当时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同胞的恶劣行径 (对媒体展示)
学生谈感受,对侵略者的控诉
点题:当时在西安二中教书的作曲家张寒辉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创作一首歌曲,在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悲壮的战歌,给人以向前推进的、具有中华民族不可侮的气概和力量。是我国抗战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就是《在松花江上》。(对媒体展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暗示课堂教学的情感指向,激起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参与音乐活动。
介绍作曲家张寒辉
学生随着交响乐《松花江上》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现状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三、感知歌曲
1、聆听教师带着表情范唱
问题: 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歌曲哪部分让你感触最深?
学生聆听、思考 回答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感觉到歌曲的震撼,直观的看到好的声音才能完美演绎歌曲的情感,为学生正确歌唱做好铺垫。
2、出示歌谱,学生随琴哼唱曲谱
思考问题:歌曲的结构怎样?
歌曲有哪些特点?
你感到哪个地方比较难唱?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板书,歌曲是带结尾的两段体式 A B 尾声
将歌曲情感概括分三个层次 怀故 漂流 呼唤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哼唱,整体体会歌曲的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听唱结合使学生内心深处拉近了与那段生活的距离,为进一步表现歌曲做好了情感上的准备。
歌唱准备发声练习: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哼鸣带着开口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3/4 13 51 31│53 1 - ‖
En ma
用歌曲的部分乐句 作为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是结合歌曲出现的高音气息不够,乐句唱的不够完整,在实际演唱中解决声音处理。
四、学唱歌曲
1、分段学唱
学生演唱A部分,
思考问题:这部分有什么特点?
(如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用怎样的表现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起个小标题
学生边唱边体会思考、回答
这一部分中的两句旋律基本相同。前后两句歌词的内容是有对比的,第一句描述的是美景,而第二句描述的却是人,景是美的,然而对人的描述却隐含伤感。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第一部分的重复旋律进行方式,体会乐曲所表达的亲人分离、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之情。
2、分段学唱B部分
提出问题:B部分有什么特点?(如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表达怎样的感情?起个小标题
哪个地方你感到难唱?(解决难点)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思考,然后回答
前两个乐句基本上相同,只在结尾的三个音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在后半部分的旋律进行中,它又多次以不同的变形出现,感情内在而压抑。这悲愤交加的声音,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歌曲的高音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气息控制,重复的乐句对比演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体会演唱,以情带声解决难点
3、分段学唱尾声,感受旋律走向,体会其饱含意蕴。
提出问题:尾声呼唤部分有什么特点?(如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
表达怎样的感情?起个小标题
学生演唱、思考、回答
尾声“爹娘呀……”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学唱,我用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不断体验实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解决难点。从而知道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体验歌曲的怀念故乡--离乡漂流---愤怒呼唤的音乐画面之中。
五、表现歌曲
同学们全体起立,可以有不同的自我展示,自己表演唱,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这首悲歌的内涵,带着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这是一首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的悲歌,歌词中的“我”的遭遇实际就是全体东北人民的遭遇。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演唱。
【设计意图】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音乐的情感唤醒、感染了学生原有的情感,达成了新的情感认知和理解,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畅谈感受
结束语: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们要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花城版九年级上册舞曲 《红河谷》优质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花城版九年级上册舞曲 《红河谷》优质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阶段,作品简介 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花城版九年级上册钢琴曲 《G大调小步舞曲》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花城版九年级上册钢琴曲 《G大调小步舞曲》优质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巴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花城版九年级上册四川闹年铜锣中的铜罗经《九九归一》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花城版九年级上册四川闹年铜锣中的铜罗经《九九归一》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