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课件+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16* 散文二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疏通字词
1.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童话集《严文井童话集》等。
2.字音字形
臼齿(jiù) 洗涤(dí)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3.理解词义
【臼齿】磨牙的通称。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①(草木花叶)脱落;②指老年人死。
三、初读课文 把握观点
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①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②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四、理清思路 思考生命
1.探究:本文只有五段,这五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请同学们分小组简要探究分析。
明确:内容:第1段:写“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突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
第2段:写人不应为生命的短暂与逝去感到悲观,并以小草与牛犊为例,说明我们要关注生命本身的神奇,关注生命的不朽。
第3段:用形象的比喻将整体的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用它的暂居状态比喻个体生命,由此来说明个体生命易逝与整体生命不朽的关系。
第4段:作者从说理回到现实生活,批判暴君的杀人,同时赞叹生命的永久。
第5段:以哲理性的语句结束全文,使人印象深刻。
联系: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一开始并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然而第2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构思十分巧妙。
2.思考: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前一课时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阐释的。(板书课题)
二、检测预习 疏通字词
1.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2.字音字形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3.理解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三、把握观点 理清结构
1.作者在标题中抛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该问题的?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请简要概括文章五个段落的内容,并说说本文的结构思路。
明确:内容:第1段:回答标题所设下的问题,“我”活着的理由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2段:具体阐释追求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到美好境界。
第3段:讲述知识能增加人们对自然、科学、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求知欲,给人带来无限乐趣。
第4段:写人类的痛苦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以期减少这痛苦,但“我”依然痴心不改,要为此奋斗。
第5段: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认为如此活着是有意义的。
结构: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采用直接说理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
四、理解课文 把握内涵
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为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五、认识哲理性散文
请同学们结合对这两篇散文的认识与解读,说说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备哪些特征。
明确:①从两篇文章都能通过分析具体的结构与层次把握文章观点来看,议论性散文应具有议论文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特点,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②从文章语言以及叙述方式上来看,议论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语形象,这也就意味着将抽象的说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能使读者获得感悟。同时,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说理,因而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点。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作业。
永久的生命
一、个体生命易逝 (先抑)
整体生命永久
二、生命自身神奇(后扬)
生命是奇迹,礼赞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总:三种感情
分
总: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精简提问,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既讲究一课一得,更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感知的培养。这堂课最让我得意的可能还是课前及课尾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为了谁》,这首歌曲既吻合我的课题,在课前起到了情感铺垫和理解铺垫的作用,也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