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二课时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二课时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第1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二课时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第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二课时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特别提示,合作探究,重点解读,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二,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生命健康俱可贵
    1.人身权的重要性和类别
    (1)重要性: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类别: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重要性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3.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知识点二 姓名肖像受保护
    1.姓名权
    (1)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2)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3)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特别提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2.肖像权
    (1)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特别提示】 ①肖像原来的含义是指一种造型艺术,肖像的外部形象必须是客观的,并以面部容貌为主要和基本的内容。
    ②在网络时代,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能呈现为新的形式。例如,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机任意抓拍人像上传网络。
    知识点三 名誉隐私不可侵
    1.名誉权
    (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2)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特别提示】 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民法典在人身权保护的规定中,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特别设定的“英烈条款”。
    2.隐私权
    (1)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2)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3)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点一 生命健康权
    【合作探究】
    16岁的小黄在参加高二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其送医就诊,医生诊断结果是脾脏严重出血,并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小黄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小黄再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终致这危险的一幕。
    [思考] (1)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对此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案例,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学会在生活中自我保护,全社会应当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答案] (1)夏某、林某、张某侵犯了小黄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小黄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故小黄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2)①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作为未成年人,遇到校园欺凌时,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请家长或老师解决。③应加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点解读】
    1.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含义
    (1)生命权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生命权是法律保护的最高权利形态。生命的丧失是侵害生命权的结果。侵犯生命权的法律后果有特殊性:第一,被侵权人不再是侵权请求权的主体。被侵权人死亡后,权利能力消灭,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此时应当由其近亲属对侵权人主张侵权责任。第二,生命虽然是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益,但是生命丧失本身并不能获得赔偿,所谓的死亡赔偿金,并非对“命价”的赔偿,而是对财产损害的赔偿。
    (2)健康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功能的完善发挥以及心理状态的良好状态。健康权是指公民以其机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身权,包括健康维护权和劳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例如,餐馆给顾客食用不卫生的食品,导致顾客患病。又如,通过某种行为使得受害人处于恐惧、惊吓等不健康状态。
    (3)身体权指的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完整并能自由支配其身体各个组成部分的权利。身体权的客体是公民的身体,身体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其身体的完整性、完全性。
    2.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探究点二 姓名权
    【合作探究】
    鲁迅的本名是周树人,但在当时的革命背景下,他在发表文章时只能不断变换使用笔名。据考证,他使用的包括鲁迅在内的笔名多达128个。不过,在正式文件上,他还是使用周树人这个名字。
    [思考] 鲁迅这个名字受到法律保护吗?
    [答案] 在我国,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改变绰号、网名等其他别名。因此,鲁迅这个笔名是周树人自己采用的,受法律保护。
    【重点解读】
    姓名权
    (1)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
    (2)主要表现: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①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②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③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3)注意事项
    自然人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三)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4)侵权责任
    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给予抚慰金(名称权不得主张)等。
    探究点三 肖像权
    【合作探究】
    小薇的爸爸发现,在某电影院北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广告,其中的小女孩很像自己3岁的女儿,他想起前段时间请照相馆给女儿拍过3周岁照片,就找到那家照相馆。经证实,该照片是小薇的照片,广告公司是从照相馆借走照片的。广告公司认为,它已经向照相馆支付了照片的使用费,不属于侵权。
    [思考] 想一想:小薇的肖像权是否受到了侵犯?如果是,侵权人是谁?
    [答案] 小薇的肖像权受到了侵犯。因为小薇是肖像权的主体,广告公司使用小薇的肖像应经小薇监护人的同意,而不是照相馆的同意。本案中照相馆和广告公司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小薇的肖像,因此二者都是侵权人。
    【重点解读】
    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在现实生活中,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和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2)内容: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3)侵权责任:对于侵犯肖像权行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请求交出所拍胶卷,除去公开陈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请求权,不以财产损害为要件。
    探究点四 名誉权、隐私权
    【合作探究一】
    某公司通过其自媒体账号在网络上发布了时长1分9秒的短视频。该视频篡改叶挺烈士的《囚歌》,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句话中添加了侮辱性用语。该视频发布传播后,引起了公众关注和网络热议。叶挺烈士的子女等近亲属起诉该公司侵犯名誉权。法院一审判决该公司在国家级媒体上连续五天公开赔礼道歉,同时判令该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
    [思考] 查阅英雄烈士保护法,结合案例,说一说保护英烈名誉权的意义。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答案] 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民法典在人身权保护的规定中,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特别设定的“英烈条款”。可见,保护英烈名誉权,有利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生活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侮辱和诽谤。侮辱是以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或行为辱骂、嘲讽他人,逼迫他人吃人粪、强迫他人从胯下钻过等。诽谤是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地散布某人作风不好或其他不法、不名誉事实等。
    【合作探究二】
    镜头一 去银行办事或者在车站买票,你会发现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顾客与后面排队的顾客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地上还画着一条黄线。这就是所谓的“一米线”。这条线避免了以往大家挤在一起争抢位置的做法,也成了个人隐私的保护线。但也有人认为:“我又不抢,干吗要隔这么远?”
    镜头二 有时,我们的老师或者父母会说“小孩子家,有什么隐私啊?”有时,我们的信件、日记或者手机上的信息可能被别人擅自翻看。也许他们是出于关心,并无恶意。可是,老师或者父母可以这样做吗?
    镜头三 某服装店店主怀疑来店购物的小琪偷衣服,于是将视频截图发到网络上求“人肉搜索”。众多网民参与“人肉搜索”。小琪的个人信息曝光,被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网上也是一片辱骂之声,小琪几乎精神崩溃。
    [思考] (1)观察生活中人们对“一米线”的实际遵守状况,谈谈你对“一米线”的看法。
    (2)未成年人是否有隐私?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如何正确处理相关的问题?
    (3)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如果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和捍卫,公共秩序就会大打折扣,文明氛围也难以形成。文明素养需要个人自律和他律,也需要社会治理的共同发力。从发展的角度看,“一米线”是丈量文明的界线,也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
    (2)未成年人虽没成年,同样有自己私人生活中不愿被人知道的事情,同样有隐私权。父母和老师不能以监护和教育为名,侵犯子女和学生的隐私权,应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尊重他们的权利;子女和学生也要尊重父母和老师,主动与他们沟通,从而得到理解和帮助。
    (3)“人肉搜索”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行为,如果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可以充分发挥它网络监督的作用,也可以成为正常的“寻人、征集信息”“发布悬赏广告”等的有效方式,是利用网络虚拟世界的优势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的理想方式之一。由于缺乏法律手段的约束,人们在参与“人肉搜索”时,随意发表一些歪曲事实或是道听途说的信息,未经他人同意公布他人基本信息,甚至出现恶意侮辱他人人格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因此,必须解决好“人肉搜索”产生的侵权问题。
    “人肉搜索”的侵权性很可能转变为侵犯他人一般人身权的行为。“人肉搜索”中凡是带有侮辱、诽谤,公开他人隐私等有损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都是侵犯他人人身权的行为。
    “人肉搜索”可能会侵犯被搜索者的隐私权。故意宣扬他人隐私的,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甚至犯罪。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第253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据此,“人肉搜索”行为一旦满足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还将构成犯罪。
    “人肉搜索”可能会侵犯被搜索者的肖像权。“人肉搜索”过程中,参与者将他人的肖像公布于网络,往往引来众多网友的评价,这些评价大多含有丑化、嘲讽、恶意贬低他人人格内容,这极大地损害了被搜索者的肖像精神利益,是一种损害被搜索者肖像权的行为。
    【重点解读】
    正确区分名誉权和隐私权
    名誉权和隐私权均以尊严性精神利益为客体,我国民法对于隐私权,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涉及的内容不同。隐私是个人不愿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是一种对人格的社会评价。
    (2)侵害的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往往是采取侮辱、诽谤等方式,而侵害隐私权表现为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信息,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信息。
    (3)权利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而隐私权只为自然人享有。
    【总结归纳】
    1.某小学附近有一家工厂,该工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废气。一遇到刮风天气,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因此常常感到头晕。该校在与此工厂交涉无果后,向法院起诉该工厂。该工厂( )
    ①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 ②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③侵犯了该校的财产权 ④侵犯了该校的名誉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因此常常感到头晕,可见,该工厂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A
    2.李晓伟是电视台主持人,以“阿宝”之艺名为观众所熟知,他曾到一家服装店买了一件呢大衣。店老板擅自在同一款式的呢大衣上标出文字“时尚大衣,阿宝选择”,并放到店门口。对于店老板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晓伟的购衣行为虽属实,但店老板侵犯了他的人身利益 ②店老板将李晓伟购买大衣的事实公开,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③阿宝虽然不是李晓伟的真名,但店老板侵犯了他的姓名权 ④店老板利用李晓伟主持人的身份牟利,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李晓伟是电视台主持人,以“阿宝”之艺名为观众所熟知,店老板擅自在同一款式的呢大衣上标出文字“时尚大衣,阿宝选择”,并放到店门口,可见,阿宝虽然不是李晓伟的真名,但店老板侵犯了他的姓名权这一人身权利,①③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隐私权和名誉权,②③排除。
    答案 A
    3.下列属于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是( )
    A.经本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作某刊物封面
    B.照相馆为王某拍照,复制了10份
    C.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照片印在本厂的宣传材料上
    D.经王某同意,宋某为王某作画一张
    解析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可见,C中的行为属于侵犯了自然人的肖像权,A、B、D排除。
    答案 C
    4.甲乙为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几日前二人因琐事闹矛盾,甲故意编造乙与妇女王某有暧昧关系的谎言,并四处散播,对乙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甲侵犯了乙的( )
    A.生命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解析 甲故意编造乙与妇女王某有暧昧关系的谎言,并四处散播,对乙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见,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5.刘某大学毕业后要去外地工作,于是将自己的日记本、私密照片及照相机等装箱交给某快递公司运送。刘某在箱外贴了“私人物品,严禁打开”的字条。刘某到外地收到快递后察觉有异,经查实,该公司工作人员叶某曾翻看箱内物品,并损坏了照相机。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公司侵犯了刘某的隐私权 ②刘某可请求该公司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 ③该公司侵犯了刘某的名誉权
    ④刘某可以请求该公司赔偿照相机的损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刘某在箱外贴了“私人物品,严禁打开”的字条,刘某到外地收到快递后察觉有异,经查实,该公司工作人员叶某曾翻看箱内物品,并损坏了照相机,可见,该公司侵犯了刘某的隐私权,刘某可以请求该公司赔偿照相机的损失,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排除。
    答案 B
    [素养诊断]
    1.某超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超市侵害了顾客的( )
    A.人身权 B.健康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解析 某超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超市侵害了顾客的健康权,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2.下列不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是( )
    A.假冒他人姓名 B.盗用他人姓名
    C.无意间与他人同名 D.禁止他人用某个姓名
    解析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A、B两项明显侵犯他人姓名权,D属于干涉他人的姓名权,而C不带有主观侵权意识,更无侵权目的,故不属于侵权行为。
    答案 C
    3.现在网络上经常有人上传一些偷拍到的别人不雅状态的照片,如穿着衣服“走光”等,被偷拍者因此受到骚扰,给他们的精神带来很大压力。偷拍者的行为( )
    A.值得肯定,因为这是为了呼吁公众人物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B.可以接受,这既不是对公民肖像的丑化,也不是非法利用
    C.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D.是不对的,因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
    解析 公民享有肖像权,偷拍他人照片并上传到网络上,是一种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是一种非法行为。故C正确。
    答案 C
    4.李某和张某系同班同学,均为7岁。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张某发怒,打破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
    A.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健康权,他必须承担侵权责任
    B.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他无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C.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他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 对于人格的社会评价,在法律上被称为名誉,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张某发怒,打破了李某的鼻子,他们的监护人都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D符合题意;A、B、C排除。
    答案 D
    5.汪姓明星屡次出入赌场,据此记者卓某在自己的博客中评价汪某为“赌坛先锋”,汪某于是以卓某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卓某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裁定汪某败诉。汪某败诉的原因可能有( )
    ①卓某的评价并未实质性地侮辱诽谤汪某 ②卓某的评价并未真正影响汪某私人生活 ③卓某侵犯了汪某的隐私权而不是名誉权 ④卓某的评价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某些事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卓某的评价已经影响了汪某的私人生活,②不选;材料既涉及了汪某的隐私权,也涉及了名誉权,③不选;汪某败诉的原因是卓某的评价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某些事实,并未实质性地侮辱诽谤汪某,①④正确。
    答案 B
    6.隐私权的内容包括( )
    ①个人信息的控制权 ②个人活动的自由权 ③私有领域的保密权 ④隐私的转让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隐私转让”已不属于隐私的范畴,④排除。
    答案 A
    7.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______的行为。( )
    A.隐私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姓名权
    解析 法律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
    答案 A
    [素养发展]
    8.(2017·浙江4月选考)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烈士子女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 )
    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誉权 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
    C.烈士的名誉权 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
    解析 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见,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烈士的名誉权,C符合题意;A、B、D排除。
    答案 C
    9.(2018·浙江11月选考)甲与乙因工作原因结怨。为报复乙,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还将偶然偷拍到的乙与异性多人在饭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作为佐证。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 )
    A.名誉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解析 为报复乙,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还将偶然偷拍到的乙与异性多人在饭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作为佐证,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名誉权,A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B、C、D排除。
    答案 A
    10.(2019·浙江2月协作体)M银行到何某家发送紧急催账单,说他所持信用卡透支数额较大,经多次催收仍未还款,涉嫌诈骗。何某否认在该银行办理过信用卡,后经查询情况属实,但催账单在何某的朋友及周围群众中引起了不良反响。M银行的行为侵犯了何某的( )
    A.名誉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解析 M银行错误的催账单在何某的朋友及周围群众中引起了不良反响,让朋友误以为其涉嫌诈骗,这表明M银行的行为侵犯了何某的名誉权,A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肖像权、姓名权及隐私权被侵犯,B、C、D排除。
    答案 A
    11.张某在同学会上负责摄影。事后未经王某同意,将王某照片做成表情包并配上低级趣味的文字,在同学群内转发后流入社会,导致他人对王某进行讽刺、挖苦。张某侵犯了李某的( )
    ①人身权 ②隐私权 ③名誉权 ④姓名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未经王某同意,张某将王某照片做成表情包并配上低级趣味的文字,在同学群内转发后流入社会,导致他人对王某进行讽刺、挖苦。可见,张某侵犯了李某人身权中的名誉权,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C
    12.为牟取私利,张某通过网络出卖A市近40个住宅小区、2万余条业主个人信息。在本案中,张某( )
    ①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②侵犯公民的名誉权 ③侵犯公民的人身权 ④侵犯公民的财产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张某通过网络出卖A市近40个住宅小区、2万余条业主个人信息,可见,张某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身权之一),①③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名誉权,也没有涉及财产权,②④排除。
    答案 A
    13.张甲年幼时父母便已离婚,随母亲李乙生活。张甲年满18周岁后,征得李乙同意,到户籍登记机关改随母姓。其父张丙闻知后,坚决不同意,并通过熟人到户籍机关将李甲改回张姓。
    运用法律知识对张丙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 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②公民享有姓名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③张甲年满18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张父将其姓氏改回,侵犯了其姓名权,应该负法律责任。
    14.张某发现,某商场的装饰橱窗中有一幅广告,其中的婚纱照很像自己与妻子的。他想起自己与妻子去年在某照相馆拍过婚纱照。经证实,商场广告中的照片果然是张某夫妻的婚纱照,商场则是从照相馆购买了张某夫妻的婚纱照。
    (1)照相馆侵犯了张某夫妻的哪项权利?简要说明理由。
    (2)照相馆应当承担哪些民事法律责任?
    答案 (1)照相馆侵犯了张某夫妻的肖像权。我国法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本案中,照相馆未经张某夫妻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将张某及其妻子的婚纱照转卖给商场做广告的行为,侵犯了张某夫妻的肖像权。
    (2)照相馆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照相馆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侵权责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人身权;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3.姓名权、肖像权;4.名誉权、隐私权
    素养目标
    法治意识
    通过人身权的探究,使学生学会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学习重点
    1.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2.姓名权、肖像权;3.名誉权、隐私权
    学习难点
    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

    相关教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正确认识公民常见的人身权利,不恶意传播他人的消极谣言与闲话,不恶意恐吓,不恶意中伤,不得敲诈他人,强索其金钱或物品,不分派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第二课时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合作探究,重点解读,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