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矛盾律,排中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与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要求;
2.把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3.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学科素养:
1.通过把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尊重规律的意识,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重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含义和要求;
难点
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要准确鲜明表达思想,要做到语言精准,思维需要合乎逻辑,那么合乎逻辑的思维需要遵循哪些要求呢?
准备好教材,进入上课状态。
通过设置问题,明确本课议题。
讲授新课
探究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十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甲乙对话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播放课件上的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的“爸爸”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通过分组讨论,引出 “同一律”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播放动画《自相矛盾》,提出问题:“自相矛盾”的寓言,对我们进行正确思维有何启示?
分组讨论后,展示矛盾律的知识;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组织学生阅读第12页探究与分享。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及相互关系:
在了解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
五、通过一组课堂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课件展示课堂练习题)
针对甲乙两人对话,思考存在的问题;
观看视频,然后围绕教材第十对话和视频内容,展开讨论。
。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同一律的公示,理解其要求。
。
针对视频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探究矛盾律的相关知识。
。
分组讨论主持人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并试着各组列举类似的例子。
。
。
积极思考,认真作答
。
播放视频,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通过课堂讲解,把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寓教于乐,通过熟悉的寓言故事,理解矛盾律对于正确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讲解,把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通过讨论,树立问题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把握排中律。
。
。
巩固新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课堂小结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A是A”)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不是非A”)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A或者非A”)
板书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核心归纳,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多种含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逻辑”的不同用法,广义逻辑学和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与推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探究,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