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坪田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坪田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坪田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4.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5.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 km/h.
9.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0.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白色硬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也能方便地测量 ,另一个作用是 .
12.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粉笔字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笔字是因为黑板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的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 的缘故.
13.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 ,它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 透镜矫正.
14.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 辨别出是小玲的.
三、作图题(共8分)
15.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17.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的折射线.
18.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19.刘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
(2)两个实验连接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 ;
(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 ℃.当地压强 (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20.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cm;[来源:学+科+网]
(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s(选填“<”或“>”);这次成 的实像(填像的特点).
21.小明同学用天平、细线、烧杯和水(ρ水=1.0g/cm3)等相同的器材测定某实心工艺品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横梁平衡.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③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
④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⑤工艺品的密度为ρ= g/cm3.
(2)小明所测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 .
(3)请对小明的上述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23.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我们应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新型节水洁具每次耗水只有5L,而原有洁具每次耗水高达9L.求:
(1)1t水可供新型洁具冲多少次?
(2)若平均每天使用10次,30天可以节约多少kg水?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5.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6.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 .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2015-2016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坪田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故选C.
2.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
(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说法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说法正确;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说法错误.
故选C.
4.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分析】本题温度计为合格的温度计,所以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分析:1、水银量相等;2、同一杯热水.先得出结论,然后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
故选D.
5.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的凝华和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
【解答】解:打开冰箱门,一股“白气”扑面而来,“白气”的形成原因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错误;
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正确;
D、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错误;
故选C
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光的镜面反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C、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分析;
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
【解答】解:A、根据ρ=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
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
D、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②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 3.6 km/h.
【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1m/s=3.6km/h,1km/h=m/s.
【解答】解:
(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
(2)1m/s=3.6km/h.
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
9.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时间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2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解:(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0.2m/s;
(3)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
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
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时间;0.2;小于.
10.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振动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音调 发生改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
【解答】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
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
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 垂直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白色硬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也能方便地测量 反射角和入射角 ,另一个作用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分析】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
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解答】解: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可以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硬纸板上呈现;[来源:Z,xx,k.Com]
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共面.
因此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另一个作用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垂直;反射角和入射角;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2.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粉笔字上发生 漫反射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笔字是因为黑板发生 镜面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的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 沿直线传播 的缘故.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3)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故答案为:漫反射;镜面;沿直线传播.
13.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它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 凹 透镜矫正.
【分析】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来矫正.
【解答】解:人眼中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若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此人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实;凹.
14.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3 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辨别出是小玲的.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
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所以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是小玲的.
故答案为:虚;3;音色.
三、作图题(共8分)
15.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180°﹣6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如图所示:
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17.如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的折射线.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光路图.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完成光路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入射光线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19.刘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2 ℃.
(2)两个实验连接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 , 温度保持不变 ;
(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 100 ℃.当地压强 等于 (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分析】(1)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进行读数.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沸点和大气压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
(2)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故答案为:(1)﹣2;(2)晶体;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100;等于;
20.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图(1)是调整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10.00 cm;
(2)小滨按照图(2)装好实验器材,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
(3)当蜡烛在光具座A处时,光屏在B处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现将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s到C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左 移动(选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 > s(选填“<”或“>”);这次成 倒立放大 的实像(填像的特点).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可确定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为2f,物像之距最小.当由A处向左移动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由此可得出s′与s的关系.
【解答】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1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5.00cm﹣15.00cm=10.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
(2)由图2可知,此时u=2f,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当物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但光屏的位置就不符合v=2f;
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同样光屏的位置也不符合v>2f;因此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像,就得将光屏远离透镜,因此造成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由图3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为2f,物像之距最小.当由A处向左移动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所以物像之距在减小,因为物体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s′.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0.00;(2)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3)左;>;倒立;放大.
21.小明同学用天平、细线、烧杯和水(ρ水=1.0g/cm3)等相同的器材测定某实心工艺品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使横梁平衡.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③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8 cm3.
④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64 g.
⑤工艺品的密度为ρ= 8 g/cm3.
(2)小明所测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 测质量时工艺品表面粘有水 .
(3)请对小明的上述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分析】(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指针左偏,天平的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
工艺品的体积等于工艺品排开水的体积,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工艺品的体积;工艺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工艺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工艺品的密度.
(2)工艺品从水中捞出,上面沾有一些水,使工艺品的质量偏大.
(3)针对“工艺品从水中捞出,上面沾有一些水”,这一环节进行改进.
【解答】解:(1)如图,指针右偏,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由②③得工艺品的体积为V=V排水===8cm3
工艺品的质量为m=50g+10g+4g=64g
工艺品的密度为ρ===8g/cm3;
(2)工艺品从水中捞出,上面沾有一些水,使工艺品的质量偏大,体积测量的是准确的,根据ρ=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
(3)在工艺品放入水中前测量它的质量;步骤④改为:慢慢放开细线,让工艺品沉入水底,用测出质量减去烧杯和水的质量就是工艺品的质量;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左;③8;④64;⑤8;(2)偏大;测质量时工艺品表面粘有水;(3)在工艺品放入水中前测量它的质量;步骤④改为:慢慢放开细线,让工艺品沉入水底,用测出质量减去烧杯和水的质量就是工艺品的质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分析】要分析1.5s是谁用的时间?应当是子弹运行340m用的时间和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共同时间;气温为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解答】解: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时间:
由得,
子弹运行用的时间为:[来源:学#科#网]
t2=t﹣t1=1.5s﹣1s=0.5s,
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为:
,
答: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680m/s.
23.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我们应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新型节水洁具每次耗水只有5L,而原有洁具每次耗水高达9L.求:
(1)1t水可供新型洁具冲多少次?
(2)若平均每天使用10次,30天可以节约多少kg水?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1t水的体积÷新型节水洁具每次耗水量=可以使用的次数;每天使用的次数×每次的耗水量×天数就可算出节约的质量.
【解答】解:(1)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1t水的质量m=1t=1000kg,
根据密度公式ρ=得v===1m3,
由于1m3=103dm3,1dm3=1l,所以1t水的体积是103l,
那么1t水可供新型洁具冲的次数为n=103l÷5l=200次
答:1t水可供新型洁具冲200次.
(2)由于新型节水洁具每次耗水5L,
那么节约水的体积v节约=(9﹣5)l×10×30=1200l=1.2m3,
那么m节约=ρ水v节约=1.0×103kg/m3×1.2m3=1200kg
答:平均每天使用10次,30天可以节约1200kg.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
2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来源:学#科#网Z#X#X#K]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来源:Zxxk.Com]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A 、 B 、 C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A 、 D 、 F 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题中给出了与音调可能有关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在解决此类多因素的探究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B、C.
(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D、F.
(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长短不变,因此E中琴弦的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是1.02mm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
(1)A、B、C;
(2)A、D、F;
(3)E中:80;1.02;
(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25.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 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
【分析】(1)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解:(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1)2;大小;(2)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26.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 温度计、手表 .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分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内加满(质量相等)初温度(温度要高一些)相同的水,经过相同的时间,比较末温度的高低,比较保温杯散失热量越少,判断保温效果的好坏.
【解答】解:(1)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保温杯内水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用秒表(或钟表)记录时间.
(2)实验步骤:
①先对两个保温杯进行编号
②同时向两个保温杯中加满初温相同的水,并记录初温T1;
③用手表计时,1h后,分别测量两个保温杯的末温为T2和T3
④比较保温杯中水温度的高低,判断哪个保温效果更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内加满水,水的质量相同,由可知,比热容、质量相同,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散失热量越少,因此末温越高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越好.
故答案为:(1)温度计、秒表(或钟表);
(2)实验步骤同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广西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简答,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