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作图题,阅读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 B.传播速度大 C.振动时间长 D.响度很大
    3.夏天的早晨,南通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6.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水都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B.水全部结成冰,所以水一定不存在
    C.冰全部化成水,所以冰一定不存在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7.“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
    9.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1.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12.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三角形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3.下面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16.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镜花水月 C.凿壁偷光 D.形影相随
    17.在没有其他关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18.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可以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  )
    A.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解
    B.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
    C.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
    D.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收红外线
    1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20.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22.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3.很多动物是“应用物理高手”,它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位.蝙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  发现和捕捉昆虫.
    24.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25.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

    2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 打雷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
    27.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8.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  发出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所听到的声音  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甲/乙)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  .

    29.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30.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  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  光;这是因为  .

    31.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是通过  传播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
    3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的现象叫做  ,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升高,这是红光外侧的  ,说明它具有  .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  ,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  发光.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成传送到地球上的.
    33.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
    ③铁水浇成铁杆属于  .
    34.夏天对着热水杯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的;而冬天对着冷手哈气使手变暖和,这是因为  .
    35.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
    3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37.在做某物质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某同学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此图线可得出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开始时,该物质呈  态,初温为  ℃,其中熔化过程加热了  min.

    38.小明想知道沸腾过程的特点,他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

    A.待到水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整理仪器.
    B.用酒精灯给了盛了水的烧杯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D.水的温度升到90℃左右,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
    (1)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酒精/水银)温度计.
    ②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  ,认清它的分度值;
    ③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
    ④安装该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  铁圈.
    ⑤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⑥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了节省燃料,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写一种).
    (2)小明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4min的水温如图(b)所示,请填写在表中空格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c)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②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  .
    39.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  (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红外线  (能/不能)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
    请简述:  .
    40.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听到:  
    看到:  .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

     
    四、作图题
    41.如图所示,S为光源,MN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4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电灯,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

     
    五、阅读应用题
    43.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至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到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44.放暑假了,小明希望农村的奶奶到他家来住几天,奶奶说:“你们城市那太热了,不如 我这凉快!还是你过来玩几天吧!”小明听了奶奶的话,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问题.在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在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最高的区域是  ,这个现象就是  效应.
    (2)请提出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有效办法一个:  .
    45.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冒“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
    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
    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  .
    (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  .
    (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中铁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考点】物理学方法.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
    故选C.
     
    2.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 B.传播速度大 C.振动时间长 D.响度很大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结合题意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特点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幅度大而造成的,不是频率高,也不是振动时间长,其传播速度也与其它的声音相同.
    故选D.
     
    3.夏天的早晨,南通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25℃ C.50℃ D.75℃
    【考点】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夏天,南通地区的气温不可能低于20℃,也不可能高于40℃,所以早晨时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应该在25℃左右.
    故选B.
     
    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不符合题意;
    B、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不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树种花都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符合题意;
    D、工地没有大型机械工作无法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黄花只反射黄光.
    【解答】解: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色的花是因为太阳光中的黄光被黄花反射了,而太阳光中的其它色光都被黄花给吸收了;
    故选B.
     
    6.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水都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B.水全部结成冰,所以水一定不存在
    C.冰全部化成水,所以冰一定不存在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1)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解答】解:0℃既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当温度为0℃时,冰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液态,或者冰水混合物状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存在0℃的水蒸气.
    故选D.
     
    7.“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而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
    故选B.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分析】A、从声音的传播上入手分析.
    B、从声音的产生上入手分析.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也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D、从阻断噪声的途径来入手分析.
    【解答】解:A、在水中敲击石块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旁,蜡烛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选C.
     
    9.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眼镜片模糊指的是眼镜片上面有水珠造成的,因此分析眼镜片上的水珠的来源是此题的突破口.
    【解答】解: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这是一个液化现象,不是凝华.故A错误.
    B、眼镜上若是由灰尘造成的镜片模糊,则与是否揭开锅盖无关.故B错误
    C、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这是一个液化现象,不是汽化.故C错误
    D、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故A正确;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度,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错误;
    C、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错误;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11.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A.
     
    12.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三角形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13.下面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C.
     
    14.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答】解:“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选:D.
     
    1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考点】声速.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同一介质还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无关.
    故选:B.
     
    16.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镜花水月 C.凿壁偷光 D.形影相随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一叶障目,指的是一个树叶遮住了人的眼睛,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是指水面像镜子一样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的知识,符合题意;
    C、凿壁偷光,指的是光通过墙上的洞通过,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D、形影相随,指的是影子和人不分离,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在没有其他关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3)不透明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在白上衣,白上衣可以反射绿光,白上衣反射的绿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绿色的;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绿光照在红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
    故选D
     
    18.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可以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  )
    A.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解
    B.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
    C.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
    D.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收红外线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有颜色的物体能反射一部分光,而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解答】解: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使射到温度计上的光更多的变成热能.
    故选B.
     
    1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解:
    A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a玻璃的内表面;
    B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b玻璃的外表面.
    故选C.
     
    20.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油常温下易蒸发,并且气态的汽油遇到火花易燃,从这个角度分析.
    【解答】解:汽油在常温下容易蒸发,汽车工作时和手机工作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气态的汽油燃烧,发生火灾.
    故选C.
     
    2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选D.
     
    22.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考点】物理学方法.
    【分析】由题意可知,玻璃杯从高处掉到水泥地和沙坑里,结果不同;
    而水泥地和沙坑是不同硬度的物体,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玻璃杯的情况和硬度及高度的关系提出问题.
    【解答】解: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因为水泥地较硬而沙坑较软,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其它问题都是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3.很多动物是“应用物理高手”,它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位.蝙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 超声波 发现和捕捉昆虫.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判断障碍物和猎物的方位和距离.
    【解答】解:蝙蝠发出的声波人们听不见,这种声波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能反射,所以是超声波.
    故答案为:超声波.
     
    24.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温室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收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1)随着我们的自然环境日益得到破坏,随即显现出一些效应,由于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很快的散发,导致气候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3)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由于工业、汽车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这是温室效应.
    融雪是固态的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所以是熔化.熔化是吸热的.
    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温室、吸收、升华.
     
    25.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乙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密度的大小比较;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知道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根据物质前后的物态判断物态变化.
    【解答】解: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液态小液滴,即白气;
    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液化,乙.
     
    2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  m/s; 打雷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 光速大于声速 .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
    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答案为:3×108;光速大于声速.
     
    27.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 可以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有特殊结构: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在体温计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极细的细管,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人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可以.
     
    28.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 振动 发出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所听到的声音 音调 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乙 (甲/乙)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甲实验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实验中,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即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由于振动发出声音;
    甲实验是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乙实验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声音越小,由此推断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乙;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9.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或“响度”)

    【考点】响度.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如喊话时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
     
    30.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 七 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 绿 光;这是因为 绿纸做的光屏只能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

    【考点】光的色散.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绿纸做的光屏只能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七色光照在绿色光屏上光屏只显绿色.
    故答案为:七;绿;绿纸做的光屏只能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31.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声带 ,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音色 相似.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人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是人的声带;人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在模仿声音时,需要控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似;
    故答案为:声带;空气;音色.
     
    3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的现象叫做 光的色散 ,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升高,这是红光外侧的 红外线 ,说明它具有 热效应 .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 紫外线 ,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 荧光效应 发光.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波 的形成传送到地球上的.
    【考点】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
    【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效应是荧光效应,它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和商标的真假.
    【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应放在此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效应是荧光效应,它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波的形成传送到地球上的.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外线;热效应;紫外线;荧光效应;波.
     
    33.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熔化 ;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升华 ;
    ③铁水浇成铁杆属于 凝固 .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因此属于升华现象;
    ③铁水浇成铁杆,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因此属于凝固.
    故答案为:①熔化;②升华;③凝固.
     
    34.夏天对着热水杯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 加快水蒸发吸热的过程 ,使水温降低的;而冬天对着冷手哈气使手变暖和,这是因为 水蒸气液化放热 .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水容易凉,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液化是放热的,使手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是:加快水蒸发吸热的过程;水蒸气液化放热.
     
    35.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蜜蜂 ,音调最低的是 山蜂 .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分别求出苍蝇、山蜂、蜜蜂的频率判断声音的音调.
    【解答】解:苍蝇每60s翅膀振动24000次,苍蝇翅膀1s振动400次,
    山蜂每3600s翅膀振动720000次,故其翅膀1s振动200次,
    蜜蜂每秒翅膀振动440次,故蜜蜂翅膀1s振动440次,
    故音调最高的是蜜蜂,音调最低的是山蜂.
    故答案为:蜜蜂;山蜂.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
    3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可以传声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 .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如果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时振动被空隙吸收,无法传递振动.
    【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细线被捏住,就停止了振动,所以发声停止,所以找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了;
    (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1)固体可以传声;(2)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不能;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
     
    37.在做某物质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某同学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此图线可得出该物质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开始时,该物质呈 固 态,初温为 ﹣4 ℃,其中熔化过程加热了 3 min.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从熔化图象来看,晶体的熔化图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个阶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阶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解答】解:从图象中可知,此物质在第1﹣4分钟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物质是晶体.一开始,此物质温度在熔点以下,说明是呈固态,时间为0时温度是﹣4℃,从第1分钟开始熔化,第4分钟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3分钟.
    故答案为:晶体;固;﹣4;3.
     
    38.小明想知道沸腾过程的特点,他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

    A.待到水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整理仪器.
    B.用酒精灯给了盛了水的烧杯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D.水的温度升到90℃左右,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
    (1)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水银 (酒精/水银)温度计.
    ②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 量程 ,认清它的分度值;
    ③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CBDA ;
    ④安装该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 B 铁圈.
    ⑤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 由大变小 ,沸腾时 由小变大 .(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⑥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了节省燃料,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减少水的质量 (写一种).
    (2)小明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4min的水温如图(b)所示,请填写在表中空格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c)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②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99 ℃,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 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①酒精内的液体沸点不能低于被测的温度;
    ②使用温度计时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③要掌握整个实验过程,能够正确地对步骤进行排序.
    ④探究水沸腾实验时,安装实验装时,从下到上依次安装各装置;
    ⑤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浅,所受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越来越大;
    ⑥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首先要知道加热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可以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方法.
    (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②根据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气压低,沸点低.
    【解答】解:(1)①水的沸点大约为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应该用水银温度计;
    ②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③在实验中,在固定好器材后,给烧杯加水后加热.当温度快到沸点时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沸腾几分钟为止,然后停止加热,按前面要求记录水降温时的规律,所以顺序应为CBDA.
    ④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图甲中B铁圈,它是用来固定烧杯的,而A是用来固定温度计的,所以需要先固定B;
    ⑤水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运动,温度越低,气体液化变为水而消失,即气泡由大变小;水沸腾时,水温相同,气泡上升时所受水的压强变小,气泡变大,即气泡由小变大;
    ⑥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②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水的沸点低于100℃,是因为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
    (1)①水银;②量程;③CBDA;④B;⑤由大变小;由小变大;⑥减少水的质量;
    (2)①见上图;②99;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9.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 是 (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红外线 不能 (能/不能)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
    请简述: 用红外夜视仪观察(用温度计测温度变化,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红外线.
    【分析】(1)由材料“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即可分析出红外线是否沿直线传播,是否能穿透人体.
    (2)利用转换法,举一个红外线应用的实例.
    【解答】解:
    (1)由“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可知红外线不会拐弯,是沿直线传播的,由“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可知如果能穿透人体,红外接收器就接收到红外线了,所以说红外线不能穿透人体;
    故答案为:①是;②不能.
    (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所以用温度计测温度变化来证明红外线的存在;也可用红外夜视仪观察(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等)(原理合理即可得分).
     
    40.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多次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听到: 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 
    看到: 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3)①加大敲击音叉时,乒乓球弹起的越高,音叉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②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1)乒乓球多次被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作图题
    41.如图所示,S为光源,MN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要从光源的位置和遮光板的上下端点入手来进行作图.
    【解答】解: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N和遮光板左上端M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N、SM,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4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电灯,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要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也就是从S点发出的光通过窗口照射到的范围,所以,分别连接S点与窗口的上端和下端,做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的范围即为所求.
    【解答】解:连接S点与窗口的上端P和下端Q,做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的范围就是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如图所示:

     
    五、阅读应用题
    43.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至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10000 Hz到 20000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 7500m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kHz.
    (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由v=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000;20000;(2)7500m;(3)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4.放暑假了,小明希望农村的奶奶到他家来住几天,奶奶说:“你们城市那太热了,不如 我这凉快!还是你过来玩几天吧!”小明听了奶奶的话,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问题.在暑假的某一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在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最高的区域是 市中心 ,这个现象就是 热岛 效应.
    (2)请提出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有效办法一个: 增大绿地面积或造人工湖等 .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分析】从图中的温度示数,结合下方区域的名称,来分析题目.
    水的比热容大,水越多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小.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市中心的温度最高,这是典型的热岛效应.
    可以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使水白天气温高时吸热、夜晚气温低时放热,来调节气温,也就是可以通过增加水的含量来调节市中心的气温,比如增大绿地面积或造人工湖等.
    故答案为:
    (1)市中心,热岛;
    (2)增大绿地面积或造人工湖等.
     
    45.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冒“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
    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
    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 小水珠 .
    (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 不变 .
    (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
    (3)根据沸腾的条件进行解答.
    【解答】解:(1)水在加热时会发生汽化现象,由水变成水蒸气,水开后,水蒸气从壶口冒出,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白气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故答案为:(1)小水珠;(2)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不变;(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2017年4月29日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2)(WORD版,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