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以下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4kg 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
     
    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5.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7.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8.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10.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2:01 D.10:51
     
    11.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13.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14.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金属球是空心的
    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5:3
    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
    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这是用      法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16.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      .
     
    17.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1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9.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      ,当水滴滴到图中      (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20.西昌邛海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泊,邛海海湿地公园更是一处集休闲和防护相结合的超级湿地景点,邛海
    “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的缘故,秋日的清晨河面浮着缕缕薄雾,雾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雨后的天空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21.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
     
    2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页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23.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g(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24.用质量均为1千克的水和甲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配制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乙液体.则最多能配成乙液体      千克.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5.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6.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27.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若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4)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将变      .

     
    29.如图,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小玮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论怎样移动蜡烛,像和物都不能完全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
    (4)小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你认为小玮的做法是否合理?      .
    理由是:      .

     
    30.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状态;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3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
    (2)因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共2小题,32题5分,33题6分,共11分)
    3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前20s内通过的路程是240m,后40s内通过的路程为640m.求:
    (1)汽车在前20s、后40s平均速度为多少?
    (2)汽车通过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33.某人从江南玛瑙市场拾到一块原石,他找来一个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50克的烧杯;把该原石放入烧杯中,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350克,取出石块后总质量变为220克.求:
    (1)溢出部分水的质量;
    (2)原石的密度.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以下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考点】机械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行星转动”、“骏马奔腾”、“枯叶飘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鲜花怒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2.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4kg D.手指甲的宽度约1.0mm
    【考点】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来源:学科网ZXXK]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正常成年人午餐吃米饭不超过400g=0.4k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手指甲的宽度在1cm=10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
    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推理法.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解答】解: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静止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不仅考查基本知识,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②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不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而不是20Hz~2000Hz.故C错误.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不一定相同,因为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5.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考点】音色.
    【专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同样的力说明声音的响度相同,同是C调音符4,说明音调也相同;但钢琴声和手风琴声在音色上有很大的区别;即音色不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正确,不合题意.
    B、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正确,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错误,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物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要求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7.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A、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我们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的不同情况,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并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8.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A、B、C不合题意,D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
    【解答】解: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P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光线向下偏折.
     
    10.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2:01 D.10:51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性,对于给出钟表在镜面中的像,来读取时间问题可以把试卷反过来直接去读.
     
    11.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来源:学科网]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正确.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13.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先根据图判断两液体的体积关系,再根据ρ=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示意图知,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液面相平时,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
    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公式ρ=可知:乙液体的密度较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得出两者的体积关系.
     
    14.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金属球是空心的
    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5:3
    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
    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天平的使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1)根据“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可知3个甲球的质量正好等于5个乙球的质量,由此可得则甲球是实心的,乙球是空心的,进而可对选项AB作出判断.
    (2)求出总体积等于甲球的体积V,乙球的实心部分体积V2=V2=,则空心部分V3=V﹣V2,然后求出空心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比,即可对选项CD做出判断.
    【解答】解:“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可得3m甲=5m乙,即=,
    因m甲重,二者体积相等,所以甲球是实心的,乙球是空心的;
    总体积等于甲球的体积V=
    乙球的实心部分体积V2=,空心部分V3=V﹣V2=﹣=,
    空心金属球中实心部分体积与空心部分的体积比: ==.
    空心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比: ==.
    综上分析,选项ABD正确.
    故选ABD.
    【点评】灵活使用天平,能根据条件获得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当物质的密度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体积相同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5.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这是用 转换 法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很微小,看不见,可以通过转换法体现出来.
    【解答】解:
    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我们要能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分析能力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需要引起注意.
     
    16.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 能量 .
    【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声能传递能量、传递信息.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17.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晶晶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即镜中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反射,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以及现象的掌握情况,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实质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8.如图1中物体A的长度是 3.10 cm,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52 ℃.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长度等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与始端所对刻度之差;
    ②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上端的液面相垂直.
    【解答】解:
    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L=7.10cm﹣4.00cm=3.10cm;
    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t=52℃.
    故答案为:3.10;52.
    【点评】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9.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 凸透镜 ,当水滴滴到图中 白色 (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考点】物体的颜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水滴是水凸透镜,屏幕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经凸透镜折射,发生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是水凸透镜,屏幕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经凸透镜折射,发生光的色散现象,所以水滴滴在白色区域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故答案为:凸透镜;白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以及凸透镜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20.西昌邛海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泊,邛海海湿地公园更是一处集休闲和防护相结合的超级湿地景点,邛海
    “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的缘故,秋日的清晨河面浮着缕缕薄雾,雾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要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雨后的天空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 色散 现象形成的.
    【考点】镜面反射;液化及液化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都可以形成虚像.了解液化及其现象,知道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可逐一解答题干中的问题.
    【解答】解:(1)“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而形成人的虚像;
    (2)看到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
    (3)河面浮着缕缕薄雾,雾是水蒸气遇冷发液化形成的,该过程要放热;
    (4)夏天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故答案为:镜面;虚像;折射;液化;放热;色散.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以及液化等知识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解答的关键.
     
    21.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2f>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靠近凸透镜7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放大;不能.
    【点评】本题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然后根据实像和虚像是否能用光屏承接进行判断.
     
    2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页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60° ,折射角的大小为 40° .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如图,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30°.
    因为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0°,所以折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80°﹣30°=50°,
    因此折射角为90°﹣50°=40°.
    故答案为:60°;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搞清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根据题意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解决.
     
    23.体积为100c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90 g(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冰的体积和密度,利用m=ρV求冰的质量;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解答】解:
    ρ冰=0.9×103kg/m3=0.9g/cm3,
    由ρ=得冰的质量:
    m冰=ρV冰=0.9g/cm3×100cm3=90g;
    因为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所以m水=m冰=90g.
    故答案为: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1×103kg/m3=1g/cm3
     
    24.用质量均为1千克的水和甲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配制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乙液体.则最多能配成乙液体 1.8 千克.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可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若ρ平均<ρ乙,又因为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应少取密度小的甲液体,而把水全部用上,再设取甲液体为m,利用密度公式ρ=即可求解.
    【解答】解: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
    则ρ平均==≈0.89kg/m3.
    ∵ρ平均<ρ乙,所以应少取密度小的甲液体,而把水全部用上,
    设取甲液体为m,根据公式ρ=得ρ乙=,
    将甲液体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乙液体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代入,解得m=0.8kg,
    则能配成的乙液体需要用水1kg,甲液体0.8kg.共1.8kg.
    故答案为:1.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此题的难点在于1kg的水和1kg的甲液体哪种液体全部用上,哪种液体要少用,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先求出甲、乙液体全部配制后平均密度的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然后问题可解.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5.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6.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1)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由此可以画出其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透镜作图,一般分为两大类:
    (1)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7.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先确定C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确定反射光线,再连接光源和反射点,完成光路.
    【解答】解: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点评】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若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 上 (填“上”或“下”)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 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填光学仪器)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
    (4)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将变 小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2)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要理解实像的含义,即像与物体的左右和上下都相反.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来解答;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变小像距变小.
    【解答】解:(1)其中光屏上出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答案为:10
    (2)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故答案为:上.
    (3)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时,2f>u=18cm>f=20cm,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倒;放大;投影仪.
    (4)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故答案为:小.
    【点评】此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成倒立实像的理解.要知道倒立指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正好相反.
     
    29.如图,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小玮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论怎样移动蜡烛,像和物都不能完全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4)小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确定像的位置后测出了一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即得出实验结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你认为小玮的做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
    理由是: 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多进行几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才具有代表性,一次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
    【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根据像与物对称的原理可知,蜡烛的像比桌面偏高或偏低,所以怎么移动蜡烛像和物都不能完全重合.
    (4)实验中只测量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通过多次测量数据,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避免实验结论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
    (2)2;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来源:Z§xx§k.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0.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220℃ ,凝固点是 220℃ .
    (2)在BC段,锡处于 固液混合 状态;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锡处于 固液混合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4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吸热 热,但温度 不变 .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
    (3)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是固液共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答】解:(1)由图可知锡在22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2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2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处于凝固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220℃;220℃;(2)固液共存;固液共存;(3)4;吸热;不变.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从温度的升降判断出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找出其对应的时间段.
     
    3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
    (2)因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70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2.5×103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专题】实验题;创新题型;实验分析法.
    【分析】矿石体积比较大,不能直接放在量筒里,采用等体积的方法测量.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的体积.
    求出矿石的体积,又知道矿石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由于矿石从水中取出带走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所以密度会偏小.
    【解答】解:(2)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
    (3)矿石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
    由于矿石从水中取出带走一部分水,使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大于矿石的体积,矿石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所以密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70; 2.5×103;偏小.
    【点评】分析密度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要明确质量和体积,哪个量是准确量,判断另一个量的变化,来判断密度的变化.
     
    五、计算题(共2小题,32题5分,33题6分,共11分)
    3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前20s内通过的路程是240m,后40s内通过的路程为640m.求:
    (1)汽车在前20s、后40s平均速度为多少?
    (2)汽车通过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计算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时,用这段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时间.
    【解答】解:(1)汽车在前20s的平均速度:v1===12m/s;
    汽车在后40s的平均速度:v2===16m/s;
    (2)汽车全程的路程s=s1+s2=240m+640m=880m,
    全程的运动时间t=t1+t2=20s+40s=6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14.7m/s;
    答:(1)汽车在前20s、后40s平均速度分别为12m/s、16m/s;
    (2)汽车通过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4.7m/s.
    【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3.某人从江南玛瑙市场拾到一块原石,他找来一个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50克的烧杯;把该原石放入烧杯中,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350克,取出石块后总质量变为220克.求:
    (1)溢出部分水的质量;
    (2)原石的密度.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取出原石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排开水(溢出水)的质量;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原石的体积;已知放入原石后的总质量和取出原石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原石的质量;知道了原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原石的密度
    【解答】解:
    (1)溢出部分水的质量:
    m溢=250g﹣220g=30g;
    (2)由ρ=得原石的体积:
    V石=V溢===30cm3,
    原石的质量:
    m=350g﹣220g=130g;
    原石的密度:
    ρ石==≈4.3g/cm3.
    答:(1)溢出部分水的质量30g;
    (2)原石的密度为4.3g/cm3
    【点评】本题提供了一种测量密度的方法,本题的关键是求原石的质量与体积:根据原石放入前和取出后烧杯和水的质量之差求原石的质量,利用排开水的质量求原石的体积.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电暖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图表题,实验探究题,论证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