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训练题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训练题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2.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而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以下刻度尺,你认为不能使用的是 ( )
    A.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 B.比被测长度短的尺
    C.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尺 D. 刻度不均匀的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
    5.天文学上光年是 ( )
    A.速度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歌词“月亮走,我也走”,其中 “月亮走”和“我也走” 的参照物依次是 ( )
    A.月亮、我 B. 我、月亮、
    C.天上的云、路边的景物 D. 路边的景物、天上的云
    7.在超市,一位乘客坐着电梯上升过程时,看到另一个电梯正在向下运动。那么,你认为另一个电梯对于地面的运动 ( d )
    A.一定是上升 B.一定是下降
    C.一定是静止 D.无法确定
    8.如下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c )
    .
    A. B. C. D.
    9.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
    A.3:4 B.3:1 C.4:3 D.5:3
    10.一辆小车沿山坡滑下,在第1s内小车通过了2m, 在第2s内小车通过了4m, 第3s内小车通过了6m,……则有 ( )
    A.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2m/s
    B.小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小车作变速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小车作变速运动,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m/s
    二、填空题(18分)
    11.16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发现了放射线,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 ,这三大发现揭示了 的内部结构.
    12.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这个“微”字不只是“微小”的意思,在物理学中,微电子器件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μm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13μm。数年后,有可能降到0.05μm, 合 m.。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纳米(1nm= 10-9m)范围内的电子器件。这标志着本世纪上半叶信息技术将从微电子时代发展到纳电子时代。
    13.4m/s= k m/h ,720 km/h= m/s.
    14.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跑得快,他采用的是“相同 比 ” 方法;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他采用的是“相同 比 ”的方法。物理学中比较运动的快慢是采用第 种方法.
    15.当你坐在正向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时,发现外边的树木向 运动,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你的车外正下着竖直下落的大雨, 你将看到雨水向 落。
    16.两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54 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经过1min两车相距 m.
    17.某同学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同一位置先后拍摄下两张照片(如下图),由此可判断出两车的运动状态:小车 ,大客车 。
    三、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
    18.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测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操作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填写下列表格。
    19.下表是大英火车站的火车时刻表,仔细阅读,计算回答:
    (1)从达县到成都,乘哪次列车最快?为什么?
    (2)达成(达县----成都)线全程总长394.6km. 5642 次列车和5633次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3)估计5642次列车和5633次列车在什么时刻,离成都多远处相遇?
    实验与探究(每题7分,共28分)
    请你估计一下,你所用的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如果让你实际测量一下这枝笔芯的直径,需要什么器材?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作图说明.

    2.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来,人们对亚里斯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的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略便下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的实验。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磅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磅的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地。实验的结果让原来迷信亚里斯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认为最深的一点体会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作?
    (3)两个同学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分别让一只木球和一只羽毛球同时从三楼某处自由下落,结果是木球先落地。谁的平均速度大?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3.某同学作 “速度的变化”的科学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小车在斜面上自由地下滑,它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呢?
    (2) :①全程的速度一样
    ②上半程的速度比下半程的速度快
    ③下半程的速度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3)制定方案:分别测量出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距离,再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时间,最后计算出速度。
    (4)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 、 。
    实验步骤:

    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上半程处用金属板挡 往小车,测出小车在上半程的时间t1。再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斜面末端处用金属板挡往小车,测出小车在全程的时间t。
    ③计算出下半程的时间t2,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v1、v2、v。
    (5)实验数据:(计算并填写数据)
    (注:图中计时器的分度值为1s.)
    (6)比较分析:在相同的路程上所用的时间不等,中点处的速度 终点处的速度 > 全程的平均速度 。
    (7)得出结论:
    4.请你根据图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
    (1)提出问题
    (2)补充条件
    (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3、C 4、B 5、C 6、D 7、C 8、A 9、C 10、A
    二、填空题:
    11、.5×10-8; 10-9 12、(1)dm (2)m (3)mm (4)μm 13、(1)约85cm;(2)约25cm;(3)5m/s
    14、.14.4 200 15、.时间 距离 距离 时间 一 16、正北方向 你坐的汽车
    向北方斜着下落 17、西 180 18、静止 向右运动
    三、计算题:19、略 20、(1)5633次列车快,因为:K934全程用时6小时50分钟,5633次车用时6小时20分钟. (2)约256.37km/h (3)5633次列车平均速度约为62.31 km/h,相遇的时间是约3小时19分,所以两车在14:19相遇,距成都约187.37km处相遇.
    实验与探究【参考答案】
    1、只要选用合适的办法能按要求测出圆珠笔笔芯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即可,不限器材的多少和方式。
    2、(2)猜想与假设; (4)刻度尺、金属挡板; ①用刻度尺测出上半程S1、下半程S2和全程S。 (5)表略 (6)< (7)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3、(1)两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多长时间相遇?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
    (3) 2h
    始发站
    车次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终点站
    成都
    5638
    8:52
    10:07
    南充
    成都
    5642
    13:00
    20:00
    达县
    达县
    K934
    22:19
    5:01
    成都
    达县
    5633
    13:00
    19:20
    成都
    被测
    内容
    时间
    (s)
    距离
    (m)
    平均速度
    (m/s)
    上半程
    0.4
    下半程
    全程
    5
    0.8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被测
    内容
    时间(s)
    距离(m)
    平均速度(m/s)
    上半程
    3
    下半程
    全程
    0.8
    5

    相关试卷

    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二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第七单元 机械运动【真题训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第七单元 机械运动【真题训练】(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