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南华真人”庄子,题目解说,主问题,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惠子→,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庄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不争、尚柔
(约前369一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一般认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369年,卒年约为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估计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织屦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做国相,他却拒绝了。
成就: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在古代:1斗=10升=15斤=7.5千克
1石=10斗=75千克
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两个惠子:大瓠无用庄子:不龟手之药
思考: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
“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
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
思考: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思考:庄子和客有什么根本区别?
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机,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
“用”是《五石之瓠》中的重要概念,请分析惠子之用、宋人子用、客人之用、庄子之用的具体内涵。
作为盛物容器的五石之瓠,即物的常规用途
作为防冻手冻裂的药方,即物的常规用途
作为军事物资的药物,即物的非常规用途
作为大樽漂浮的五石之瓠,即物的非常规用途
小故事(小用—大用)① 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②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故事(无用—有用) ③“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惠子:从功利角度理解事物外在使用价值上的“有用”庄子:从本身内在价值出发,认为“无用”很可能有大用。
交叠相生的叙事方法和意义蕴含
类似《庖丁解牛》庖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解牛之道,使梁惠王领悟了养生之法。
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 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 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 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户,还发挥了“大用” ,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庄子为什么要讲《五石之瓠》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1、惠子为什么会认为这个葫芦大而无用?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庄子《逍遥游》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肩吾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惠子谈论大葫芦大而无用,弦外之音是批评讥讽庄子的思想缺乏实用价值,也是大而无用的。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引向秀注“蓬者短不畅,曲士之谓。” (“曲士”就是指见识狭隘的人)
庄子认为惠子认识狭隘,偏执于一己之见,只能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大葫芦的价值。庄子强调的是事物的价值在某一个角度显示不出来,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对待五石之瓠,做到“顺随物性,因物而用”,从而获得精神逍遥的自由。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江湖”的做法超越了大葫芦的功利价值,悠然潇洒体现了自由、自适的精神追求。
2、庄子是怎么回应惠子的讥讽?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深意?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实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3、如何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通 “陌”)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死,指被砍伐)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
庄子认为“无用”是大用,因为大树虽然对社会无用,但是“不天斤斧,物无害者”,这种“无用”对自己“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是大用。
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惠子: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用VS无用”,五石之瓠,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石之瓠,学习目标,《庄子》,庄子的作品,惠子其人,了解《逍遥游》,初读文本,理解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