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原卷板+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原卷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练习,文件包含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周朝实行分封制,把一定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根据材料“遂封叔虞于唐”,可知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为最佳选项,故选D项;根据材料“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可知珪是象征爵位的玉器,成王用桐叶作为珪赏叔虞,反映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但不是此则故事的核心内容,排除A项;根据材料“遂封叔虞于唐”可知国名依然是唐,排除B项;根据材料“择日行封赏礼”,可见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但未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C项。
    2.春秋曾国贵族曾公求墓葬出土编钟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据此可知( )
    A.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B.西周完成了政治中心南移
    C.南方曾国认同周王的权威 D.西周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可知此时曾国作为诸侯国追随周昭王南征,反映曾国认同了周王的权威,故选C项;根据材料“(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可知此时曾国作为诸侯国追随周昭王南征,分封制巩固,并非“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排除A项;根据材料“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可知此时周昭王南征,实现了对南方的控制,并非“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项;根据材料“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可知此时周昭王南征,实现了对南方的控制,但并未涉及其他地区,并非“实现了边疆的控制”,排除D项。
    3.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及“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任免郡县长官以及郡县对中央负责,实现了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郡县制下有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等,这是由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排除C项;官僚政治下,官僚无独立自主权,易人浮于事,且官僚服从于皇帝,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失误,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 )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三公”分工明确 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答案】C
    【解析】仿效中央政府,用“守”、“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兵事和监察,分别对应中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分工,说明“三公”分工明确,故选C项;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是指创立皇帝制度,材料的内容是指郡的官员的分工,排除A项;三省彼此牵制监督是在唐朝,不是在秦朝,排除B项;秦朝的郡县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地方自主权受到中央的制约,排除D项。
    5.“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答案】A
    【解析】“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相机应变,其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故选A项;“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项;三省分工的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C项;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
    6.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排除C项;二府三司制使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排除D项。
    7.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翰“盗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羡利钱五百万,绢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
    A.地方行政制度混乱 B.州县官员权势过重
    C.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D.君主专制制度完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榆‘盗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羡利钱五百万,绢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可知宋代地方没有铸币权、军事权和任官权,而且下级官员可以举报上级官员,说明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下级官员揭发检举上级官员的不法行为,不属于行政制度混乱,排除A项;宋代将地方的军事权和财政大权收归中央,地方官员权势不可能过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君主专制强调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
    8.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 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
    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答案】C
    【解析】材料“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人事任免、重大政事和重大狱讼审判都需要诸多官员共同开会议决,并非皇帝一人独裁,故选C项;中国古代的官员合议并非民主制度,普通人民也没有资格参与政治事务,亦可认为,中国古代在明清之际虽有带早期民主色彩的思想,但在政治制度上是不存在民主制度的,排除A项;官员合议后最终的决定人仍是皇帝,并非是皇权外的决策机构,排除B项;合议讨论不会提高行政效率,反而会降低,排除D项。
    9.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 )
    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 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
    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 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D项;军机处要挑选“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强调的是皇帝的亲信,挑选学识渊博的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军机处,排除B项;“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不是提高中央行政的效率,排除C项。
    10.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 )
    A.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 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在继承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设立的还有五个将军辖区和盟旗制度,可以看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方式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故选D项;清朝对地方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明朝时期的督抚制度,实际上是行省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在省制之外的补充将军辖区和盟旗,所以不能说比行省制更先进,排除A项;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清朝对地方的因俗而治,不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朝贡体系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而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排除C项。
    11.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C
    解析:通过图片中臣子姿势的变化,由坐——站——跪的变化可知,臣子的地位不断下降,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所以C正确。
    12.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D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过“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宋至元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公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受了韩非的影响,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与材料一相比,韩非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怎样“从制度层面接受了韩非的政策”。(10分)
    【答案】
    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2分)
    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4分)
    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4分)
    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6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亲亲”可得以血缘为纽带,据材料一“尊尊”可得等级森严,据材料一“干枝本是一体”可得干枝一体。第二小问作用,据所学知识,可从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势力范围及周天子地位等角度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如加强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等。
    (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干枝本是一体”可得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据材料一“毋使枝大本小”可得韩非主张强干弱枝。第二小问表现,本小题实质是考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形式;据所学可从中央与地方两个维度进行回答,即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14.(10分)下表是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4分)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变迁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州”的层级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实质。(6分)
    【答案】(1)制度: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特点:始终是国家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长期存在且保持稳定。(若答出类似说法,亦可得分)
    (2)变迁:从州到道(方镇)到路再到行省。(若答出类似说法,亦可得分)
    说明:魏晋南北朝时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时则为县级政区;呈现不断降低趋势。(若答出类似说法,亦可得分)
    实质: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1)“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材料中“郡”“县”“王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秦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特点”,据材料中县级政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县级政区始终是国家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长期存在且保持稳定的角度分析。
    (2)“变迁过程”,据材料中高层政区的变化可知:从州到道到路再到行省。“变化趋势”,据材料中魏晋、隋唐、清朝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魏晋南北朝时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时则为县级政区;呈现不断降低趋势。“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
    政区


    行省
    布政
    使司

    统县
    政区




    路、府、

    府、直隶
    州/州
    府、
    直隶州
    县级
    政区






    州、县

    相关试卷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重点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重点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练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练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