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2《寓言四则》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22《寓言四则》,共46页。
22 寓言四则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授课人:XXXX一、新课引入 在丰富多彩的文学殿堂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否举出你所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刻舟求剑买椟还珠塞翁失马……二、新课讲解《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二、新课讲解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赫拉赫耳墨斯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读准字音 庇护 粘住 赫拉 宙斯杞人忧天bì zhānhèzhòuqǐ 二、新课讲解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2.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怎样的性格?二、新课讲解品味语言,揣摩心理1. 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结合他们的身份、地位、职业、处境等揣摩两者的心理,并模拟两者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朗读他们的对话。二、新课讲解2.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省略主语,可见宙斯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而且首先就问宙斯,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还可勾连后面的“笑”体会赫尔墨斯幸灾乐祸,认为父亲被贱卖很活该的心理) 。强调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他觉得没有可比性了,所以又想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问宙斯——“值多少钱” 问赫拉——“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二、新课讲解“这个”应该用强调,重读,还可以想象赫尔墨斯的动作。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贵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问自己——“这个值多少钱”二、新课讲解3.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三、归纳总结1. 课文揭示寓意的句子:“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多角度思考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2.自己的理解:二、新课讲解蚊子和狮子二、新课讲解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复述故事。二、新课讲解1. 默读课文,蚊子是这篇寓言的主人公,勾画描写蚊子语言、动作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一处来分析,表现了蚊子怎样的心理。 品味语言,揣摩心理例如:①两次“吹喇叭”是动作描写。第一次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第二次得胜后,更骄傲了,可勾连后面的“唱着凯歌”,表现它得意洋洋、肆无忌惮地想要炫耀的心理。②“冲”是动作描写,表现它勇往直前,毫无惧色。“专咬”有智慧。③语言描写:“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挑衅的话语,彰显了它的骄傲自大。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二、新课讲解3.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4.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扬长避短 “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得意忘形 二、新课讲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胜利时要有危机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得意于一时的胜利会导致失败……多角度思考寓意1.课文揭示寓意的句子:2.自己的理解: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二、新课讲解穿井得一人二、新课讲解《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等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二、新课讲解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二、新课讲解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至少两遍)2.了解故事梗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居:停留。注释: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打水)。译文: 合作交流,理解文义二、新课讲解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及:待,等到。注释: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译文: 二、新课讲解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于:介词,当“向”讲。注释: 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译文: 二、新课讲解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划分层次,梳理结构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穿井得一人?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打井挖出了一个人丁家人传话人产生歧义1.“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质疑探究,理解寓意二、新课讲解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传之者的角度:丁氏的角度:二、新课讲解杞人忧天二、新课讲解《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断句。(至少两遍)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新课讲解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译文: 原文:崩坠:崩塌,坠落。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没有。寄,存放。注释: 合作交流,理解文义二、新课讲解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忧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晓:告知,开导。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注释: 二、新课讲解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译文: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的话,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译文: 原文:果:果然,果真。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注释: 二、新课讲解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译文: 原文: 注释: 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受伤。二、新课讲解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原文: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注释: 二、新课讲解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译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译文: 原文: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然:……的样子。注释:二、新课讲解故事起因:故事发展:故事结尾: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划分层次,梳理结构二、新课讲解 1.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何开导他的? 忧: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劝:①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②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③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质疑探究,理解寓意二、新课讲解2.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不能有所中伤”的解释? 有什么作用?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二、新课讲解3.“杞人忧天”是什么意思?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患得患失的人。二、新课讲解三、归纳总结寓言的概念与特点:通过中外四则寓言,我们了解了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 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常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四、拓展延伸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c.当真相大白时,丁氏和传话者相遇了,他们又有怎样的对话?d.似乎是“傻子”的杞人,但从现在看来他却是多么有远见的人,如今的地球已经有很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你能结合现代的保护环境来新编《杞人忧天》吗?续编寓言故事,任选一题。培养你的创造力:请你编一则寓言。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