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同步+强化+培优+巩固)练习
-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培优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强化训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培优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巩固练习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水浇地是指除水田,菜地外,有水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望天田是无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读我国部分省区耕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解決我国“望天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发展灌溉排水系统 B.进行规模化人工降雨C.实施高效的旱作农业 D.调整耕作区的种植结构2.关于图中各省区耕地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安徽的耕地结构主要与降水有关 B.在各省区中西藏的水浇地面积最大C.云南因为降水少,旱地的面积较大 D.福建气候湿润水田面积居各省区之首 3.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4.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A.雨林中土壤贫瘠 B.自然灾害的影响C.人类的开发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农业最早发源的地区,兴起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和扎格罗斯山脉的山麓高地,谷物种植在山坡上。随后农耕活动逐步向中下游低地扩散,形成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区。下图为两河流域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题。5.灌溉出现前、后的中下游低地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A.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 B.降雨不足 土地盐渍化C.水源不足 洪水泛滥 D.物种缺失 土地荒漠化6.上游坡耕地的开垦易引起中下游灌溉农业区(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渍化 C.荒漠化 D.泥沙淤积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在若羌县境内注入台特玛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台特玛湖曾一度干涸。经过近15年的生态输水,台特玛湖出现了近500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读车尔臣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7.2010年6月,车尔臣河流域发生罕见洪涝灾害,推测其原因是( )A.气温异常升高 B.冷锋带来暴雨C.暖锋连续降水 D.气旋活动增强8.台特玛湖大面积湿地的出现导致( )①土壤水分条件得以改善;②土壤养分条件明显改善;③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④湖区灌溉农田面积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黄旗海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内陆湖,湖水面积最大时曾达130km2。近几十年来,黄旗海面积不断缩小,乃至成为季节性湖泊。下图为黄旗海的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黄旗海面积缩小的人为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干旱 B.泥沙淤积C.围湖造田 D.过度用水10.黄旗海面积缩小对当地的影响是( )A.调蓄能力下降,使洪涝灾害频发 B.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较差变小C.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 D.湖水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轮荒耕种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市化进程加快1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13.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下左图)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右图),形成了良性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15.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D.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16.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C.提高土地利用率 D.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下面小题。17.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减少 B.河水湍急 C.流经黄土高原 D.支流少1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A.a河段景观 B.b河段景观 C.c河段景观 D.d河段景观 二、多选题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它9.711.478.17.1 19.“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20.“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第II卷(非选择题)三、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也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面对湿地退化、水质劣化的局面,当地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建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3个功能区,超过80%的区域不对游客开放,生态环境较好、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建造了湿地科普展示馆、西溪湿地博物馆,充分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及悠久人文历史;出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对湿地内放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游客接待容量等作了具体规定。西溪湿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说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其他湿地公园建设的启示。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之称。这里雪山冰川广布,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全国独特的生物基因资源"生态图",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繁多的自然宝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的沼泽枯竭,草原植被退化,草甸裸成荒漠,湖泊水位下降甚至消失,多年遭受干旱灾害,沙漠化现象严重。(1)三江源地区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分析该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90年代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3)2003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生态安全保护而言,说明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白洋淀属于海河水系,由100多个大小湖淀相连组成。流域面积31199平方千米,其中85%的面积属于保定市。下图左为白洋淀流域图,下图右为白洋淀1956~2000年流域年流域年降水量与入淀水量变化示意图。(1)概括1956~2000年白洋淀入淀水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2)说出为提升白洋淀生态功能应采取的措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导下,保定市近年来全面推进与京津等地的产业对接,积极吸纳产业转移,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精新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3)说出保定“高精新绿”产业特点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B2.A3.D4.C5.B6.D7.A8.C9.D10.D11.C12.B13.D14.A15.D16.C17.C18.D19.AC20.AD21.实行保护第一,兼顾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因地制宜,划分不同的保护区,发挥各自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适度发展旅游产业,利用旅游收入进一步促进生态修复;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物种保护和育种工作,维持生物多样性。22.(1)该地区海拔高,纬度也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河流密布,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容易下渗,地下水位比较高。(2)气候变暖,降水量有所下降,补给减少,湖泊干涸,水位下降;人口增长迅速,超载过牧,草场利用不科学,土地沙化严重;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研究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开展生态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23.(1)特点: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较大等原因: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导致入淀水量年际变化大;流域内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上游修水库,拦截径流等(2)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减少泥沙淤积,提升入淀水质,改善水环境;流域内协作开发利用、合理调配水资源;促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污染、低耗水产业;治理和防控流域内水体污染;加强湖区规划管理,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等(3)产品科技含量高,促进技术研发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高,提高经济效益;科研人员比重高,促进域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消耗少,利于减轻区域资源环境压力;污染物排放少,利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批量铺设光伏板,可使园区,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可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