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强化训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强化训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强化训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771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同步+强化+培优+巩固)练习
-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培优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培优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试卷 2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强化训练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城高质量发展。图1、图2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 B.非汛期径流量 C.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量2.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A.水土流失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副高影响弱 3.读“新疆略图”, 在塔里木盆地绿洲发展农业,应特别注意(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发展节水农业③防止土地荒漠化④防止水土流失.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输沙量能够直观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某方向输沙的多少。青海荒漠化研究人员为研究青海湖东岸沙地风沙活动,根据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的输沙量数据,绘制了输沙量玫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起沙风方向主要为偏东风 B.乙比甲的起沙风方向发生明显变化C.乙图所示的起沙风方向主要为偏西风 D.乙比甲的实际输沙量减少约为210kg5.该地2016~2017年较2013~2014年输沙量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风力作用减弱②植被覆盖度增加③风向频率变化较大④周边沙源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成因构成图(单位万km2)。完成下面小题。6.该省区所在地是(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7.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冻融严重B.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风蚀严重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风蚀严重D.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水蚀严重 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南侧,湖面海拔1374米,湖口由粗细不同的冰碛石块、砂与粘土等物质堵塞水道形成湖泊。湖泊两侧崖岩林立,森林草地交织分布。下图为喀纳斯湖区域卫星图。完成下列小题。8.喀纳斯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与冰川作用 B.地壳运动与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与风化作用9.喀纳斯湖周围存在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层深厚肥沃 B.地形闭塞,交通不便C.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 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乌拉尔甘草是荒漠地区优良的药用和防风固沙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20—80cm,水分条件是影响其生长的关键因素。某研究团队在宁夏盐池县将同一地块分为5份样地,分别种植不同密度的乌拉尔甘草。下图示意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乌拉尔甘草生长初期(5月)、末期(10月)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及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块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的深度是( )A.20—40cm B.40—60cm C.60—80cm D.80—100cm11.乌拉尔甘草生长初期种植密度小的样地土壤平均含水量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蒸腾量 B.地表蒸发量 C.土壤透水性 D.季节降水量12.推测该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协调的乌拉尔甘草种植密度是( )A.120000株/hm2 B.150000株/hm2 C.180000株/hm2 D.210000株/hm2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麦草方格”在治沙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沙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B.减弱近地面风力,减少沙子流动C.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固沙能力 D.减少沙漠蒸腾量,增加土壤水分14.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茶树盆景栽培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1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圩田是中国古代沿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圩田在防洪排涝、协调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农业史和水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圩田面积锐减,圩区的生态环境、湿地景观、文化风俗等正受到严峻威胁。下图为圩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关于圩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渠的功能为灌溉和滞涝②圩田区域聚落多为团块状③圩田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④圩田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9.近年来圩田面积锐减的原因主要是( )A.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 B.生态环境持续恶化C.洪涝灾害频发冲毁圩田 D.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 )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21.图中沙漠的成因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D.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2.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省考察调研。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田高标准农田,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右图为贵州省威宁县石坎梯田景观照片。(1)描述贵州省主要地形特征(2)分析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意义。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超过1000mm的地区,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在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桉树的树冠小,枯枝落叶多,需水量小。我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广西。1981年我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在广西合作开展桉树试验研究,此后不久桉树几乎遍布广西的山坡林地,田间地头。图1为我国桉树分布区,图2为桉树种植地实景图。材料二:密集种植桉树给广西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就业岗位,被称为农民的“摇钱树",家家户户都在种。但是近两年来,广西各地掀起了“清剿"桉树的风潮,人们认为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林下寸草不生,对待桉树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反转。(1)简述桉树能在广西大规模种植的原因。(2)分析桉树成为“抽水机”、桉树林下“寸草不生”的原因。(3)指出密集种植桉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为广西桉树种植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土坑,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左图为鱼鳞坑示意图, 右图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鱼鳞坑主要影响水循环的 环节和 环节。(2)黄土高原上修建鱼鳞坑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 。 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有一定影响,会使坡下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含沙量 ,河流洪涝灾情 。(3)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如何进行保土、保水、保肥作用。(4)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参考答案1.D2.D3.C4.C5.A6.B7.B8.A9.D10.A11.B12.C13.B14.A15.C16.C17.B18.B19.A20.A21.B22.(1)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丘陵和盆地(坝子),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2)自然地理条件:喀斯特山区地表水易下渗,旱情严重;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石料较多;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意义: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23.(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酸性红壤广布;多山地丘陵,土壤排水性好;澳大利亚技术支持;政府政策扶持。(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各选其2)(2)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种植过密,耗水量大;除草剂的过度使用;枯枝落叶遮挡杂草;种植过密,郁闭度高。(任选3点)(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任选2点)调整农业结构,退桉还林、还田(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减少水资源消耗;发展立体农业(或多种经营),在桉树林中间种其它农作物,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任选4点)24.(1)地表径流 下渗(2)保持水土 变小 减少 减轻 (3)①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②随地表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起到保土作用;③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 (4)①黄土高原每年7-9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修建鱼鳞坑会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层,地表有大量松散易冲刷的物质;③刚在坑内种植的树种尚未长大,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所以,7-9月雨季时,修建鱼鳞坑会加剧水土流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批量铺设光伏板,可使园区,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可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