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整册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0.9%的氯化钠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将其注入兔静脉之后,会与组织液进行双向渗透,而不会引起细胞内液的增加,故A正确,B错误。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
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B )
A.Na+浓度B.渗透压
C.K+浓度D.O2浓度
解析: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浓度由于代谢利用也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
3.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解析:激素分泌进入血浆,故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液中,故血浆和淋巴液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C错误;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高于组织液,D正确。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5.医院给病人输液治疗时,所用溶液是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等溶解药物,不用蒸馏水溶解药物进行输液的原因是( D )
A.蒸馏水营养价值不高,输入过多的水分,给病人的代谢带来负担
B.生理盐水有杀灭病菌的作用,能辅助治疗
C.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使血浆浓度升高,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D.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保证细胞正常的活性
解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使血浆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输液浓度过大就会引起细胞失水变形,输液浓度过低就会引起细胞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D )
A.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是维持稳态恒定不变的因素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析: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只能调节pH的稳态;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机体的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调节下,由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7.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A错误。一般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小分子物质也可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C、D正确。
8.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值,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
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等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反应,提高pH,A正确;丙酮酸在人体细胞中无氧呼吸只能转变为乳酸,B错误;病人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氧化分解,达到降血糖的目的,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出一定限度后稳态失衡,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9.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
解析: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进入血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起作用,使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肾脏及时地排出内环境中的多余成分,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过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只会使内环境中CO2含量增加,没有调节其减少的过程。
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酸中毒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饮食过咸,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但不会下降明显,更不会导致酸中毒的出现;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饮食过咸,血浆浓度上升,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佝偻病是由于机体缺少钙盐或维生素D而引起的。
11.如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D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不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解析: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均是耗能过程,消耗ATP,B错误;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12.“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BCD )
A.长时间大量出汗后若只补充水分,易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分均丢失
C.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D.治疗时输入的溶液可从血浆直接进入淋巴液
解析:大量出汗时水分和钠同时丢失,若只补充水分,可导致钠盐得不到补充,出现低渗性脱水,A正确;低渗性脱水时,丢失的水分来自细胞外液,B错误;滴注高渗盐水是为了恢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静脉输入的液体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淋巴液,不能直接由血浆进入淋巴液,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26分)
13.(9分)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消化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未被吸收的物质。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氧气,排出[④]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内环境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细胞、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的调节才能正常进行。
14.(12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生成H2CO3,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浆pH低于7.35,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水和CO2。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下降,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NaHCO3等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水和CO2,这样,血浆pH就保持相对稳定。
(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NaHCO3,该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血浆pH不会升高。
(4)由上述可以看出,血液中的H2CO3和HCO3-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15.(5分)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以自由扩散(填跨膜方式)方式由消化道进入A,D代表淋巴液。
(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哪一个器官?皮肤。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填结构)进行的。
(3)过程d表示重吸收作用。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多少有关。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D表示淋巴液。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皮肤。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3)过程d表示重吸收作用。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多少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12内环境稳态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12内环境稳态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2内环境稳态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2内环境稳态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