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1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整册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导学案,共9页。
【标题】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程目标素养要求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3.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1.生命观念: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2.科学思维: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模能力。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的概念:(1)调节物质:激素等化学物质。(2)传送方式:通过体液传送。(3)主要内容:激素调节。(4)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预习反馈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1.体温的调节(1)人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和散热机制①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②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以及蒸发的方式进行。(3)调节过程①寒冷→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冷觉感觉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体温正常。②炎热→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体温正常。(4)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5)特点: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的来源及排出: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2)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器官)完成的。(3)水盐平衡的调节:(4)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体液(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为抗利尿激素,血钠含量的平衡与醛固酮的作用密切相关。[预习反馈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温觉的部位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热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D.人只通过生理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解析: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形成冷觉或温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通过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预习反馈3](多选)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到决定性作用C.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大肠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解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人除了通过排尿排出水分外还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出水分,因此,饮水不足不能通过减少排尿量维持内环境稳定。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及意义1.关系: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 × )点拨: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2.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 √ )3.某人某天体温一直在38.5℃,此人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 )点拨:某人某天体温一直在38.5℃,此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 √ )5.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 ( √ )6.水盐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 )疑难1 体温调节的过程分析【讲解1】体温调节过程(1)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①神经调节途径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②体液调节的途径a.下丘脑分泌的TRH→垂体分泌的TSH→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2)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肾上腺素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这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3)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讲解2】 [特别提醒](1)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持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等于散热。(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3)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4)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而非绝对温度。疑难2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分析【讲解1】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神经→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增加饮水)。(2)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讲解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和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 【讲解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分泌激素)。 【讲解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的。 【讲解5】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例题1]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A.当人失水过多时,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疑难3 剖析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情境探究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多渴等。问题1.尿崩症的产生主要与哪一种激素有关?它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的?提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可参与哪些调节?提示: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3.下丘脑在这些调节中有什么作用?提示: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讲解】总结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列举如下:(1)感受:如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分泌:如在水盐平衡调节中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体温调节中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调节: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例题2]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D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⑤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解析: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③错误;下丘脑和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④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切断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仍能维持体温的基本平衡,⑤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1.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有激素、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及代谢产物(CO2)等,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暂。3.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6.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而不能参与神经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等,A正确;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能参与体液调节,如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有些内分泌腺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除了参与体液调节以外,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D错误。2.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根据题意“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心脏是该激素的靶器官,故A正确;根据题意“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可知,该实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故B正确;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的,故C错误;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故D正确。3.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C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为渴觉中枢,引起口渴感觉,主动饮水。二、不定项选择题4.下丘脑有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活动的神经中枢。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含有体温调节中枢且能够感受温度变化B.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性腺的发育C.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双重功能D.可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解析: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来促进性腺的发育,B项错误。三、非选择题5.回答下列与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血液(体液)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外环境(填“外环境”或“内环境”)。(3)抢救危重患者时,输给患者的氧气中需加入少量CO2,这是因为 ( A )A.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呼吸加深加快B.使患者吸入气体接近空气成分C.使患者吸入气体变酸D.使患者吸入气体变碱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精品学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