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成套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时学案
2020-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共7页。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也叫__________。(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如图)①突触的结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②其他结构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2)传递过程电流→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______。(3)传递方向及原因传递方向:______________。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上。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毒品和兴奋剂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____________。(2)毒品和兴奋剂作用举例①有些物质能促进____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速率。②有些物质会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__的结合。③有些物质会影响分解____________的酶的活性。(3)毒品和兴奋剂的危害①影响比赛的____________。②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吸食可卡因会产生____________,毒瘾难戒。长期吸食可卡因易产生____________。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____________、焦虑、____________、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4)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____________的危害。【答案】1.(1)电信号 神经冲动 (2)高 低 外正内负 静息 内正外负 动作 内负外正局部电流 刺激 2.(1)①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②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受体 (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电流 (3)单向传递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3.(1)突触 (2)①神经递质 ②受体 ③神经递质 (3)①公平、公正 ②心理依赖性 触幻觉和嗅幻觉抑郁 失望 (4)兴奋剂和吸食毒品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4)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5)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6)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8)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1)√ (2)× (3)√ (4)√ (5)√ (6)√ (7)× (8)√2.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2)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3)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4)“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5)“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6)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 (2)√ (3)× (4)× (5)× (6)√1.如何判断“传出神经—骨骼肌”结构中受损的部位?【答案】(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1)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3.小组合作:列表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答案】 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1.环境中K+、Na+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1)(2) 2.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1)指针偏转原理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变化如下图:(2)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3)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以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3.测定膜电位的方法 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一极接在膜外,另一极接在膜内电表两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侧4.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详细分析如下:(1)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2)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3)bc段——动作电位,细胞膜继续保持对Na+的通透性强度;(4)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5)de段——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例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D.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位【解析】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例2】如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③处,④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递方向是④→③→①→②→⑤C.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③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解析】C ②上有神经节,可以判定其为传入神经,进而判定①为神经中枢、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若切断②处,刺激③处,④处有反应,但因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兴奋传递方向是⑤→②→①→③→④,B错误;②为传入神经,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③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错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滥用兴奋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浙科版 (2019)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高中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