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 科:高中生物授课题目: 特异性免疫选用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P71----P73)选用课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4.2《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一、教育理念指导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其它自然科学一样,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特有的一些思维和方式。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Gagnon & Colliery系统地研究构建主义理论,总结了构建主义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设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反思过程,而其中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构成了构建主义的四大属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发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同化或者顺应以后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学习者主动意义的建构。3. 构建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流程 教师在本节教学设计中通过问题冲突的生成,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学生能够以质疑的视角聚焦核心问题本质,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大胆论证和探究,采用模型构建方式实现抽象问题形象、具体的转化,达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目的。4. 聚焦大概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融合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目标,以“重要概念”设计单元核心问题,依据“次位概念”设计任务情境,通过学习任务来解决情境问题,为本模块核心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逐渐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学、评一体来实现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三者内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通过科学的方法融合为一个整体,合力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教学设计通过大概念构建确立教学范畴,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在大情境、大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基于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活动。形成以任务单为纲要的“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5. 为学生搭建解题“思维脚手架”为学习者需要内化的各种思维过程提供工具、路径——思维脚手架,使得思维程序化、可视化、路径化,当最终撤去脚手架时,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套可应用的行动能力。第一步:整体阅读理解第二步:精细化思考 审读核心问题找出关键概念与术语自我提出支持性问题 第三步:组织答案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过程获得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作用、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知识;在“生物2:遗传与进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基因的表达及调控等知识。2、能力基础: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并归纳概括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机制。2、通过资料分析、情景剧演绎、小组合作等方式构建并完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的概念模型,运用建模方法提升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能力。3、尝试运用免疫知识思考德尔塔病毒的有效防疫措施,认同并宣传接种疫苗的意义。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体液免疫的应答机制难点:体液免疫的特异性 六、教学策略1、以重要概念为统领进行整体单元教学目标建构,通过系统的视角重新整合内容主线。2、教学设计大情境贯穿整节课、将内容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小任务目标,通过活动驱动和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并构建核心概念。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体液免疫的概念模型,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与分享。 七、教学过程(40min)教学目标教学评达成素养 核心问题创设情景对应活动评价要点评估任务 导入目标:联系生活热点问题,发现真实情境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实质。 新冠疫苗对德尔塔病毒是否有效? 情境:厦门德尔塔病毒传播链图片 活动:观看图片,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疑惑和看法。 1、大胆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2、找出信息的相关性,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 1、能否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2、学生能否抓住信息的相关性和逻辑辩证点。 通过真实情境设疑,引发完成后续小任务目标的内驱力,运用演绎与推理进行大胆提问和主动探究。 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并归纳概括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机制。 1、为什么德尔塔病毒隐匿时间如此长?2、免疫细胞如何识别自身细胞与外来病菌? 图片:冠状病毒以及德尔塔病毒的模型图。资料2:德尔塔病毒刺突蛋白突变情况。 认识冠状病毒的身份标签以及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 1、初步认识比较和分析厦门案例病毒隐匿的原因2、是否能联系已学知识给予分子水平的解释。 1、说出细胞识别的原理。2、整理出病原体的识别机制 归纳概括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机制。 目标2:通过资料分析、情景剧演绎、小组合作等方式构建并完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的概念模型,运用建模方法提升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能力。 1、资料中有哪些免疫细胞2、免疫细胞间的关系 1、体液免疫主要靠什么来“作战”的? 2、激活B淋巴细胞的两个信号是什么?3、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三者关系。 新冠疫苗对德尔塔病毒是否有效? 任务1:分析资料1和资料2,初步构建几种重要免疫细胞间免疫过程。 任务2:观看情景剧,思考并构建完整的体液免疫过程。 任务3:小组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并解释本节课核心问题 分析资料,提出对免疫应答过程的大胆猜测。小组模型构建,并根据材料阐明构建逻辑。 观察细节,构建体液免疫整体过程。 通过具体的概念模型和“思维脚手架”实现完整清晰的问题表述过程。 信息提取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模型构建能力三个层面 问题解答情况和细节关注度。 1、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关注对核心问题的解释逻辑1、模型2、构建理由 1、问题串检测2、关注重点免疫细胞的关系与功能。 1、模型2、对疫苗有效性的合理解释。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分析,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实现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能力的提升。 通过模型,实现抽象知识直观化、具体化、情境化,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深层理解与认知。联系生活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科学论证真伪,培养学生重事实、重逻辑的科学论证能力。 目标3、尝试运用免疫知识思考德尔塔病毒的有效防疫措施,认同并宣传接种疫苗的意义。 针对德尔塔病毒,我们要怎么做? 习总书记对抗疫精神的诠释。 20日新闻报道《海南儋州复阳病例》 认识到德尔塔病毒的隐匿和传染性,意识到疫情防护的严峻性和重要性。 1、应用新知识能力2、科学抗疫的态度 1、学生的抗疫措施是否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2、是否具有严谨的抗疫精神 认同疫苗的重要意义,思考科学抗疫的有效措施,发扬抗疫精神树立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志向。 八、板书设计4.2 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二、体液免疫 1、本质 图示2、特点3、识别机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道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