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检测,新授内容,冰川地貌分类,训练检测,反思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识记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和类型;2.识记海岸地貌概念和类型;3.识记冰川地貌的概念和类型。
背诵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特征。
【知识归纳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岩石:可溶性岩石 (石灰岩、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动力:流水(降水丰富)
反应式:CaCO 3+CO2 +H2O→ Ca(HCO3)2
3.类型(1)喀斯特溶蚀地貌
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质演化
峰丛基部完全相连的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峰林,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分散立和丛聚两类
【典例1】【考点:喀斯特地貌】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读广西地形图及相关景观图后回答问题。
(1)例举两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名称。(2)从气候、岩石、地势、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简要分析广西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3)试分析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文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或峰林等。(2)桂林地理位置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桂林地区主要岩石以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为主,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桂林地区南北地势较高,大部分区域处在洼地,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易于富集;桂林地区有漓江等水系流经,水量充沛等。(3)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知识归纳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2.类型及特点(1)海蚀地貌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典例2】【考点:海岸地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浙江省和海岸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
(1)图中浙江省A处为泥质海岸、B处为基岩海岸,其中形成A处海岸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作用,形成B处海岸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作用。(2)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图文材料,简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
答案:(1)流水沉积; 海水侵蚀; (2)岬角处岩石性质及其结构不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洞;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洞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解析:(1)A处为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B处为基岩海岸,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不同的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等。(2)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一一岬角,其两侧受海水的强烈侵蚀,形成海蚀洞。海水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最后海蚀拱桥发生崩塌,就形成了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知识归纳三】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类型:大陆冰川、山岳冰川。(3)分布及特点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斗U 形谷角峰刃脊峡湾地貌冰蚀湖
形态: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形成过程:冰川在山坡上不断刨蚀,形成围椅状的洼地,是为冰斗。
形成过程:各个方向的冰斗向山体溯源侵蚀,冰斗后壁不断后退,山峰越来越陡峭,山脊也变成了刀刃状,这便是角峰和刃脊。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形态: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形成过程:当巨大的冰流贯穿山麓,会塑造出开阔的冰川谷,因其横剖面呈U字形得名U形谷。
形态: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
形成过程: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 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qì)垄,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典型的冰川沉积地貌有冰碛湖、冰碛平原。
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新疆博格达峰北坡的天池,即为第四纪冰川消退形成冰碛堤堵塞冰川谷而成。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谷地向下移动时,往往夹带巨大的破碎的岩石前进,它可以磨蚀地表成为凹地(如冰斗等),积水后形成湖泊,称为冰蚀湖。
【典例3】【考点:冰川地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巨厚的大陆冰川在流入海洋过程中可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后,海水侵入槽谷形成峡湾。下图所示区域是北半球典型的峡湾分布区之一,其陆地部分在末次冰盛期被巨厚的冰川覆盖,目前仍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
(1)归纳图示区域现代冰川的分布特征。(2)即使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图示峡湾区域仍会在将来缓慢地抬升,推测其可能原因。(3)某科研团队计划到图示区域考察冰川地貌,需提前划定具体考察对象分布位置及准备相关物品(装备)。据此完成下表所列要求内容。
答案:(1)在沿海地区大致西北-东南向(沿海岸山脉)呈带状分布,但不连续;北部(纬度较高)地区面积较大,南部(纬度较低)地区面积较小。(2)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受板块挤压影响,地壳抬升。当地地壳一度在大陆冰川的重压下深陷,冰川消融(变薄)后,地壳将反弹抬升。(3)角峰主要分布位置:高山顶部;峡湾主要分布位置:海岸地带;考察物品(装备):防寒用具(服装、帐篷、睡袋、靴等);登山技术用具(冰镐、绳索、护目镜等);船只;氧气瓶;通讯器材、摄影器材、日常生活用品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位于东海岸中段,由一段南北延伸约42千米、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特威德河口位于黄金海岸南部,是重要的避风港。20世纪60年代,当地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试图阻止河口沙坝的形成,该措施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形成新的拦门沙坝,与此同时,黄金海岸的泥沙冲淤平衡也被破坏,海岸遭受侵蚀。为此,当地投资建设了一个“泥沙搭桥”工程,通过抽沙泵和输沙管道从特威德河口将泥沙输送到黄金海岸。下图示意黄金海岸及特威德河口堤坝位置。
(1)推测当地修建堤坝以阻止形成河口沙坝的地理依据。(2)分析特威德河口修建堤坝后黄金海岸遭受侵蚀的原因。(3)说明“泥沙搭桥”工程所起的作用。
答案:(1)堤坝约束河水,抬高河流水位,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沉积;堤坝向海中延伸,堤坝出口处水深增加,海水运动较强,不利于泥沙沉积。(2)沿岸流携带泥沙北上,受堤坝阻挡,在堤坝附近淤积,黄金海岸泥沙来源减少,泥沙堆积速度小于海洋侵蚀速度。(3)为黄金海岸补沙,维持泥沙冲淤平衡,减轻海岸侵蚀;泥沙向北输送,减少特威德河口的泥沙淤积,利于航运。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贡嘎山位于横断山区,被称为比珠穆朗玛峰还难攀登的山。贡嘎山垂直落差达到6000多米,景区风景优美,游客纷至沓来。贡嘎山区域内约有冰川45条,有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大、最壮观的冰川瀑布。近年来虽然本地区降水呈增多趋势,但冰川后退现象仍然严重。如图为贡嘎山冰川分布示意图。
(1)分析贡嘎山冰川广布的原因。(2)分析近年来冰川后退的原因。(3)简述攀登贡嘎山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1)东坡和南部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较大;地势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在低温和压力作用下形成冰川。(2)受人类活动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大于冰川增加的速度。(3)海拔高,垂直落差大;山体陡峭,多冰川,攀爬困难;气温低,高寒缺氧;降水多,云雾多,多大风;地质条件复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学法指导,典例2,典例3,2喀斯特沉积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完美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冰川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文课件ppt,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