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8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8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4788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1学年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A.类风湿性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糖尿病D.艾滋病答案:C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A、B两项不符合题意。糖尿病属于激素异常病,不属于免疫功能异常,C项符合题意。艾滋病属于免疫缺乏病,属于免疫功能异常,D项不符合题意。2.下列致敏原与抗原的比较,正确的是( )A.抗原和致敏原都是大分子物质或细胞结构B.抗原都是小分子,致敏原都是大分子C.抗原能使所有的人产生抗体,致敏原则只对部分人起作用D.抗原和致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或细胞结构,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等特点;致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A、B两项错误。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即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能使所有的人产生抗体,致敏原与人的体质有关,有个体差异性,致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C项正确。抗原和致敏原的来源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3.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B.花粉破坏了嗅神经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 D.此人免疫反应强烈答案:D解析:题中引起人体鼻炎或哮喘的花粉属于致敏原,其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的是效应B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的细胞也是免疫细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5.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C.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痴呆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答案:C解析:HIV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项错误。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不能通过空气或昆虫传播,B项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辅助性T细胞,严重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C项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需逆转录为DNA才能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D项错误。6.治疗艾滋病(HIV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A.抑制HIV中DNA基因的转录B.抑制HIV中RNA基因的自我复制C.抑制HIV中RNA基因的转录D.抑制HIV中RNA基因的逆转录过程答案:D解析:HIV为逆转录病毒,其侵染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为吸附→注入RNA→逆转录合成双链DNA→合成组装子代HIV→释放。题中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很相似,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逆转录合成DNA的原料,说明该药物很可能是在HIV逆转录合成DNA时取代了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阻止了子代HIV的合成组装和释放。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α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病人的胰岛β细胞受损。艾滋病是由于HIV主要攻击人体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会将体内产生的癌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当机体免疫功能缺失时,癌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引发恶性肿瘤。8.下列关于免疫功能异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致敏原B.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后开始C.艾滋病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D.HIV会通过昆虫传播答案:D解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或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处,因此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HIV也不能经昆虫传播。9.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似?( )A.少数人吃了芒果后发生的过敏反应B.感染HIV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失C.部分人接触化妆品发生的过敏反应D.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答案:D解析: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即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这属于自身免疫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相似。10.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号1是 。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独立代谢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细胞。HIV经反复感染宿主细胞,最终将导致 功能减弱以致丧失。 (3)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七个亚型。Ⅰ型的基因组中有四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一百多种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是 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 ,其原因是 。 答案:(1)逆转录酶(2)辅助性T 免疫(3)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高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解析:(1)HIV有两条病毒RNA,外有蛋白质,此外还含有逆转录酶。(2)HIV无独立代谢能力,营寄生生活。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酶。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和破坏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因而大量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3)HIV有众多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变异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突变频率高,其原因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能力提升1.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效应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答案:B解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A项错误。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应答,D项错误。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质a为抗原,能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其中,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a抗体,A项正确。抗a抗体能与物质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清除,B项错误。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则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表现为重症肌无力,D项正确。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答案:D解析: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流感,A项正确。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B项正确。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4.下图表示艾滋病(AIDS)感染者体内总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HIV含量变化曲线。图中的特异性CTL属于T淋巴细胞的范围,其具有杀伤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的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急性期,特异性CTL和抗体共同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B.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免疫系统仍在努力对抗病毒C.慢性期,T淋巴细胞由于感染了病毒而被破坏,导致其总量缓慢下降D.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淋巴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机体不再具有免疫能力答案:D解析:急性期,特异性CTL和抗体共同发挥作用,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明显下降,A项正确。慢性期,特异性CTL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免疫系统仍在努力对抗病毒,B项正确。慢性期,T淋巴细胞由于感染了病毒而被破坏,导致其总量缓慢下降,C项正确。持久的免疫抑制期,总T淋巴细胞和特异性CTL含量锐减,由于机体B淋巴细胞没有丧失功能,因此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D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并能产生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时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1)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B.变异类型多,是由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造成的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辅助性T细胞(2)HIV进入细胞后,以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3)人体感染HIV后, 细胞作用于被侵染的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凋亡。 (4)若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了能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人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HIV再进入体内,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能否消灭侵入人体的HIV? ,其原因是 。 答案:(1)C(2)HIV的RNA 人体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3)效应细胞毒性T(4)记忆细胞(5)否 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解析:(1)HI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2)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必须经过逆转录作用,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D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3)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其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被感染的体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凋亡。(4)接种疫苗后,机体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若HIV再进入人体,则会引起二次免疫应答。(5)特异性免疫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不能消灭HIV。6.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的场所有多种,另外不同免疫细胞的寿命差异也较大。下图所示为人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聚集的组织或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信息可知,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自 的直接分化,这两种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直接物质基础是 。 (2)B淋巴细胞受到 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产生 细胞。 (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除图示两种细胞外,具有识别功能的还有 (答出三种)。 (4)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能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进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 答案:(1)淋巴干细胞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抗原 效应B细胞和记忆B (3)记忆细胞、吞噬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4)自身免疫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其他版本北师大版必修一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32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复习练习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