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 陶行知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 陶行知
中伤( ) 懒惰( ) 遁词( )鲁钝( ) 懦夫( ) 豢养(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诬陷别人使受损害。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第一部分(第1段):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的这一总论点。第二部分(第2-4段):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第四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第五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开篇点题,直接引出文章的论点——我们要创造。
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提出美术家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石像,而教育者与之相似,教育者的成功是创造出真善美的人。之后,作者进一步说明师生之间是会彼此塑造的,因此,学生和先生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接下来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教育比喻成雕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的论证思路是怎么样的呢?
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又是怎样进行批驳的?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本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证法
第二部分(第4~10段)
(1626-约1697)清初画家。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工书法,行楷学王曦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Phidias,主要活动时期公元前448—432)古希腊雕塑家。雅典人。擅长神像雕塑。作品有建立在雅典卫城上的巨大的《雅典娜》铜像、有用象牙嵌金的奥林匹亚的《宙斯》像和《巴台农的雅典娜》,这些作品已不存在。据说巴台农神殿的装饰雕塑,也是在他领导设计和监督下完成的。这些装饰雕塑的主要部分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米开朗基(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Bunarr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作品有雕像《大卫》、巨型天顶画《创世纪》、雕像《晨》、《暮》、《昼》、《夜》和壁画《最后的审判》等。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不愧为状元出身的诗人,他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而敌七气”,他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际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彼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传统上,唱国际歌时常举右手握拳致意。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道。苏伊士运河全长17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峻工。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
(Wlfgang Amadeus M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从父学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61年起随父、姊往德、法、英、荷等国旅行演出。1769年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其所作歌剧。1773年返故乡萨尔斯堡,任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因不满大主教阻挠其社交活动,愤而辞职。此后在贫困处境中,继续写出大量作品,其中包括:具有鲜明反贵族倾向的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反映贵族荒淫生活的意大利式歌剧《唐璜》等。其作品以清丽流畅、结构工致为特点。
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祖籍曾(今苍山县向城)人。 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惠能大师(公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惠能赴新州入灭,时年七十有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二十六岁时,决心去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寻求真正的佛教经典。至摩揭陀国,入那烂陀寺,从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正月归国,受到长安“空城出观”的盛大欢迎,唐太宗又在东京洛阳亲自接见了他 。他将所获梵本经书657部献于朝廷,太宗命他在弘福寺翻译群经。经过十九年的刻苦努力,共译出佛经75部,1,338卷,1,300多万字。佛教由是渐盛,玄奘法师为中、印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沟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出发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小结:运用举例证法,逐一反驳。作者运用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反驳种种错误观点。人是创造活动的主宰,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也就最具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本文引例丰富,例证生动、感人,极具教育性。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句。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中的修辞及其作用。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总结: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总结: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文中的系列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东山樵夫因为心里只知道割草,因而到了泰山,对泰山的种种名胜古迹、参天大树都熟视无睹,只发现了泰山的茅草没有东山多,因而得出“泰山没有东山好”这样一个结论,而在泰山的树苗听樵夫说东山好,便想去东山看看,但结果被樵夫随手拔下,被当成柴草烧掉了。
第13-14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树苗的美梦里。……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第15段,作者发出呼吁:期待教育者能够树立创造的意识,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以此保证学生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语言极具感染力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第16段,回扣开头所举画家罗丹的事例,再次大声发出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宣言,终能让创造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森林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其一,运用举例证法,逐一反驳。作者运用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反驳种种错误观点。人是创造活动的主宰,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也就最具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本文引例丰富,例证生动、感人,极具教育性。其二,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文中的系列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其三,反驳之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人人能创造。使文章论证全面,观点鲜明,结论真实可信,极具感召力。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整体感知写作背景,读准节奏和字音,愚笨不敏锐,深入探究,创造宣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古人谈创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清字音,解释词义,文章梳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文天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ppt课件: null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造宣言,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宣言,鲁dùn,dùn菜,rú家,nuò米,zāi树,运zài,cái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