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复习与测试(二)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选修二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单元复习与测试(二)有答案,共13页。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单元复习与测试(二)一、单选题1.漫画《幸福少不得“这一点”》的寓意是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要积极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下列关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法律途径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唯一途径②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就一定能得到保护③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起诉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调查显示,个别外国公司的中国代工厂存在不支付员工加班费,让工人在有害健康的恶劣环境下工作等违规现象。这些代工厂的行为侵犯了我国劳动者①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③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在一项以“你拿到加班费了吗”为主题的调查中,在回答“如果没有领到加班费你敢不敢告单位”这一问题时,71%的网友选择“不敢”,还有16%的人选择“不和单位计较”。在回答“通过什么渠道解决”时,35%的人选择“消极怠工”,选择“没多少钱,算了”和“无所谓”的各占14%,20%的网友选择“找有关部门或领导反映”。调查结果说明①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待增强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的前提和基础③劳动者应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权益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一些电视购物节目夸大治疗效果,如说几天内就能减肥十几斤甚至几十斤,一两个月就能增高十几厘米,或利用医生、患者名义宣传治愈效率等。对上述虚假广告认识不正确的是A.虚假广告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B.夸大了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和用途C.虚假宣传商品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D.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6.某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认为:“企业必须要依法纳税,才能体现社会责任感,体现企业生存的价值。”由此可见( )A.依法依规纳税是知名企业的义务B.纳税人要了解监督税款如何使用C.依法纳税能大力提高企业知名度D.企业应当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7.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下列属于纳税人的权利的是( )A.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纳税B.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对税收的使用C.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D.直接参与国家对税率的制定8.下列属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的是( )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②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 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④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9.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主任是( )A.职工代表 B.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10.反垄断法草案可以有效地遏制我国市场上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 ②通过广告宣传自己的医药产品百病皆治 ③将自己的最新技术与他人共享 ④商店开展“买一赠一”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则退出历史舞台。以上税制改革可能产生的传导效应有( )①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产品的性能→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②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创业空间→增加社会就业 ③避免服务业重复计税→促进市场公平性→阻止物价上涨 ④减轻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这一规定体现了( )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②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 ③任何人如果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消费者可以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3.“强力助长晶——青少年助长的特效良药”,这是一则保健药品广告。但经有关部门鉴定,该产品完全由淀粉加色素制成,对人体增高无任何效果。该案例中经营者的虚假广告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A.自主选择权 B.依法求偿权C.知情权 D.人身、财产安全权14.苏东坡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很有建树。他提出通过减免零售商的赋税,刺激商业的发展,以增加政府的商税收入。苏东坡的税收思想肯定了( )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税收是实现公平的有效手段③税收有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④税收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舆论反应强烈的搭售、大数据杀熟现象、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刷单内幕等都做了明文规定。这表明( )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规律②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③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④要形成以法律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6.就业是最大民生,“六保”“六稳”,就业都放首位(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企业稳则就业稳,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部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80%以上。各级政府要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通过经济杠杆为企业减负;简化助企纾困政策的手续,通过“放管服”改革的行政手段为企业松绑。同时,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就业角度,归纳我国是如何实现就业稳定的。17.一家大型商场门口摆放着一双名牌高档皮鞋,只卖7元钱,而在其他地方同样的鞋要卖二三百元。一位顾客看了看鞋,质量绝对没有问题,试穿也合适,决定购买。服务员告诉他:“这是两只不同颜色的鞋,需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因而便宜处理,您可以再考虑一下是否购买。”顾客大受感动,不仅买了这双鞋,而且带来了一大批顾客前来该商场购物。(1)商场维护了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2)从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看,商场的做法对经营者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②:漫画《幸福少不得“这一点”》反映的是如果没有了税收,我们就会无法获得幸福的生活,这反映了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也说明作为公民,我们要积极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①②符合题意。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也存在矛盾,③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我国税收的性质以及公民要依法纳税,材料没体现该选项,④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 2.D【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①:错在“唯一途径”,①排除。②:“就一定能得到保护”说法太绝对,②错误。③④:当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3.D【详解】①②③④:个别外国公司的中国代工厂存在不支付员工加班费,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让工人在有害健康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4.B【详解】①③:调查结果说明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劳动者应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权益。①③项符合题意;②: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④:题干没有涉及签订劳动合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保证。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5.A【详解】虚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材料中的广告夸大了治疗效果,属于虚假广告,但并不是犯罪行为,A项错误;B、C、D均是虚假广告的特点,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6.D【详解】A:依法依规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不能理解为是知名企业的义务,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公民应依法纳税,不体现纳税人要了解监督税款如何使用,B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依法纳税是企业的责任,而依法纳税不一定能大力提高企业知名度,C说法错误。
D: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企业必须要依法纳税,才能体现社会责任感,体现企业生存的价值”。由此可见依法诚信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C【详解】AC:本题设问指向纳税人的权利,“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不是权利,而“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属于纳税人的权利,A排除,C符合题意。
BD:纳税人不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对税率的制定和国家对税收的使用,BD排除。
故本题选C。8.D【详解】①②: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是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而不是无效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D。9.B【详解】B:根据相关法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B符合题意。
ACD: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但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劳动行政部门代表不能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ACD排除。
故本题选B。10.A【详解】①:假冒或者仿冒是典型的“搭便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①符合题意。
②: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②符合题意。
③:将自己的最新技术与他人共享,属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③不符合题意。
④:对“买一赠一”活动,我们要具体分析,如果经营者不是以排挤对手为目的,则属于正常经营活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11.B【详解】①: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产品的性能,释放消费需求潜力。①正确。②:营业税改增值税,并不会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②不选。③:营业税改增值税,并不会阻止物价上涨。③不选。④:营业税改增值税,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正确。故本题选B。12.B【详解】①②③:依题意知,法律是公民的“保护伞”和“守护神”,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①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应该相互尊重,顾客也不能违背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④不选。故本题选B。13.C【详解】ABD:依题意知,“强力助长晶——青少年助长的特效良药”,这是一则保健药品广告。但经有关部门鉴定,该产品完全由淀粉加色素制成,对人体增高无任何效果。说明该广告虚假广告,弄虚作假。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人身及财产安全权不符。ABD不选。C:依题意知,“强力助长晶——青少年助长的特效良药”,这是一则保健药品广告。但经有关部门鉴定,该产品完全由淀粉加色素制成,对人体增高无任何效果。说明该广告虚假广告,弄虚作假。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C正确。故本题选C。14.C【详解】①③:根据题干“他提出通过减免零售商的赋税,刺激商业的发展,以增加政府的商税收入”可知,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政府税收的增加,反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有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②④排除。故本题选C。15.C【详解】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规律;②③正确,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舆论反应强烈的搭售、大数据杀熟现象、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刷单内幕等都做了明文规定。这表明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④错误,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故选C。【点睛】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经济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要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②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规范和引导。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④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16.我国坚持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运用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保证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生产,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支持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社保线上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弊端。【分析】本题以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了一道问题,考查就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从就业角度,归纳我国是如何实现就业稳定的,解答本题一方面要识记教材中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另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题中,各级政府要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通过经济杠杆为企业减负,通过“放管服”改革的行政手段为企业松绑,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运用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保证就业;题中,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这表明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生产,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题中,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这表明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支持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社保线上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弊端。【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17.(1)该商场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①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该商场的做法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等。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商场的做法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尊重了公众利益。【分析】本题以一家大型商场门口摆放着一双名牌高档皮鞋,只卖7元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经营遵循的原则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商场维护了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解答时首先明确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安全消费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然后分析该商场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从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看,商场的做法对经营者有何启示,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该商场的做法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等。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商场的做法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尊重了公众利益。【点睛】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