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1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 (达标+真题卷)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解析版doc、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检测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真题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广西玉林】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铁矿石 C.石墨 D.大理石
【答案】A
【解答】金刚石是一种碳的单质,是天然存在的硬度大物质。
故选:A。
2、【2021辽宁鞍山】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能导电 B. 都是黑色固体
C. 硬度都很大 D. 都由碳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是黑色晶体,但金刚石不是黑色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石墨的硬度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2021广州】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l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 C
【解析】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大小和结构均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金刚石为正八面体结构,而石墨为细鳞状分层结构,故B错误;
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故lg金刚石和1g石墨中所含的碳原子数是相同的,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4、【2021湖北宜昌】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 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答案】C
【解析】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
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
故选:C。
5、【2021湖北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 氮气 B. 氢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选C。
6、【2021辽宁抚顺】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灭火 B. 生产汽水 C. 气体肥料 D. 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
答案:D。
7、【2021湖南长沙】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1辽宁抚顺】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可燃性 B. 都是无色固体 C. 硬度都很大 D. 都能导电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
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
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9、【2020四川成都】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解析】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21湖南郴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1、【2021辽宁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可用于灭火 B. 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2021湖南永州】 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 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 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答案】C
【解析】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1广西北海】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2021湖南郴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5、【2020黑龙江牡丹、鸡西】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A。
16、【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 B. 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D. 装置中发生反应:2CuO+C=====(高温)2Cu+CO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还原氧化铜需要高温的条件,酒精灯的温度一般很难达到,需要加网罩提高火焰温度,A正确,不能选;由于一氧化碳不能完全反应,需要尾气处理,可以用气球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不能选;氧化铜被还原为金属铜,所以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固体,C正确,不能选;装置中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并不是碳和氧化铜反应,D错,选择D。
17、【2021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解答】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酸性,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这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正确;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错误;
故选:C。
18、【2021重庆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仪器连接
C. 加入药品 D. 收集气体
【答案】C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先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9、【2020浙江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20、【2021四川凉山】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个数是( )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②CO、甲烷、酒精都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相互转化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属于有机物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C60是由分子构成,由C60分子构成,说法错误;
②CO、甲烷、酒精都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说法正确;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O转化为CO2的方法有:,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起到提供热量和提供还原剂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是含碳量不同,说法错误;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B。
二、填空题(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2020江苏扬州】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
【答案】(1).温室;增大;(2).;吸附;(3).分子间的间隔;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解析】(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则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则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高温煅烧时,碳酸钙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构决定性质,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氧化钙具有吸附性。
(3)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22、【2021广西贺州】(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 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
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答案】(1)①C;②ACD;③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目,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故“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C;
②A、外出选择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油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③有利于“碳中和”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故填: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3、【2021湖南株洲】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
(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答案】 (1). O2和O3 (2). 导电性 (3). 还原
【解析】(1)氧气和臭氧属于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填:O2和O3。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填:导电性;
(3)该反应中SiO2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故填:还原。
24、【2021湖南郴州】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
(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3)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绿色出行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肆焚烧秸秆 D.爱护花草树木
【答案】(1)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 (2)太阳能、地热能或风能等 (3)CO2+H2O=H2CO3(4)C
【解析】(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2)要实现碳中和,采用的新能源应为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3)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大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
25、【2021广西北海】“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
【答案】(1)温室;增大;
(2)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解答】(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
(2)“低碳”就是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植树造林等;故填: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1小题,14分)
26、【2021江苏南京】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13.8%。
【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1)Ca(OH)2+CO2═CaCO3↓+H2O。
(2)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解答】【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假设100mL浓盐酸和200mL水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1.19g/mL×100mL×37%=44.03g,溶液质量:1.19g/mL×100mL+1g/mL×200mL=319g,
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8%,
答: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8%。
【实验探究】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
(1)试管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2)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加热试管,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填: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8分)
27、【2021四川南充】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把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该样品中(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忽略稀盐酸挥发),得实验数据如表格。
稀盐酸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20g
8g
第二次加入20g
6g
第三次加入20g
4g
第四次加入20g
2g
第五次加入20g
2g
(1)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0%;(2)7.3%。
【解析】(1)充分反应后,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g,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比较第一、二次的数据可知:20g盐酸完全反应可以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0g-8g=2g,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真题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广西玉林】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铁矿石 C.石墨 D.大理石
【答案】A
【解答】金刚石是一种碳的单质,是天然存在的硬度大物质。
故选:A。
2、【2021辽宁鞍山】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能导电 B. 都是黑色固体
C. 硬度都很大 D. 都由碳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是黑色晶体,但金刚石不是黑色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石墨的硬度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2021广州】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l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 C
【解析】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都是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大小和结构均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金刚石为正八面体结构,而石墨为细鳞状分层结构,故B错误;
C.由于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故lg金刚石和1g石墨中所含的碳原子数是相同的,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4、【2021湖北宜昌】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 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答案】C
【解析】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
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
故选:C。
5、【2021湖北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 氮气 B. 氢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故选C。
6、【2021辽宁抚顺】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灭火 B. 生产汽水 C. 气体肥料 D. 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
答案:D。
7、【2021湖南长沙】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于水
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
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1辽宁抚顺】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可燃性 B. 都是无色固体 C. 硬度都很大 D. 都能导电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
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
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9、【2020四川成都】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解析】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21湖南郴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1、【2021辽宁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可用于灭火 B. 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 CO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2021湖南永州】 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 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 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答案】C
【解析】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1广西北海】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不是总是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还会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2021湖南郴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5、【2020黑龙江牡丹、鸡西】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D错误;
故选A。
16、【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 B. 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D. 装置中发生反应:2CuO+C=====(高温)2Cu+CO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还原氧化铜需要高温的条件,酒精灯的温度一般很难达到,需要加网罩提高火焰温度,A正确,不能选;由于一氧化碳不能完全反应,需要尾气处理,可以用气球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不能选;氧化铜被还原为金属铜,所以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固体,C正确,不能选;装置中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并不是碳和氧化铜反应,D错,选择D。
17、【2021湖北十堰】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答案】C
【解答】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酸性,CO2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这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正确;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错误;
故选:C。
18、【2021重庆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仪器连接
C. 加入药品 D. 收集气体
【答案】C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先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9、【2020浙江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20、【2021四川凉山】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个数是( )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②CO、甲烷、酒精都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相互转化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属于有机物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C60是由分子构成,由C60分子构成,说法错误;
②CO、甲烷、酒精都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其中甲烷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说法正确;
③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O转化为CO2的方法有:,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④工业炼铁中焦炭起到提供热量和提供还原剂的作用,炼得的生铁与钢的最大区别是含碳量不同,说法错误;
⑤醋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C6H8O6)都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B。
二、填空题(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2020江苏扬州】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
【答案】(1).温室;增大;(2).;吸附;(3).分子间的间隔;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解析】(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则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则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高温煅烧时,碳酸钙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构决定性质,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氧化钙具有吸附性。
(3)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气体遇冷凝结成小液滴。
22、【2021广西贺州】(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 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
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答案】(1)①C;②ACD;③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目,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故“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C;
②A、外出选择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油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A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符合题意;
D、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③有利于“碳中和”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故填: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3、【2021湖南株洲】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
(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答案】 (1). O2和O3 (2). 导电性 (3). 还原
【解析】(1)氧气和臭氧属于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填:O2和O3。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填:导电性;
(3)该反应中SiO2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故填:还原。
24、【2021湖南郴州】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
(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3)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绿色出行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肆焚烧秸秆 D.爱护花草树木
【答案】(1)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 (2)太阳能、地热能或风能等 (3)CO2+H2O=H2CO3(4)C
【解析】(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或人、动物的呼吸作用。(2)要实现碳中和,采用的新能源应为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3)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大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
25、【2021广西北海】“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
【答案】(1)温室;增大;
(2)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解答】(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
(2)“低碳”就是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植树造林等;故填: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1小题,14分)
26、【2021江苏南京】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13.8%。
【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1)Ca(OH)2+CO2═CaCO3↓+H2O。
(2)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解答】【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假设100mL浓盐酸和200mL水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1.19g/mL×100mL×37%=44.03g,溶液质量:1.19g/mL×100mL+1g/mL×200mL=319g,
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8%,
答: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8%。
【实验探究】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色,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变红色。
【评价反思】
(1)试管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2)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加热试管,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填:加热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H2O+CO2↑。
四、分析与计算(1小题,8分)
27、【2021四川南充】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把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该样品中(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忽略稀盐酸挥发),得实验数据如表格。
稀盐酸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20g
8g
第二次加入20g
6g
第三次加入20g
4g
第四次加入20g
2g
第五次加入20g
2g
(1)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0%;(2)7.3%。
【解析】(1)充分反应后,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g,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比较第一、二次的数据可知:20g盐酸完全反应可以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10g-8g=2g,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