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B卷)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程提优测评卷(人教版)
展开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基础过关测评(B卷)
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B | B | C | B | A | A | A | C | D | B | B | A | D | D | C | B | A | C |
1.【答案】B
2.【答案】B
【分析】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
【解析】
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水分子本身不变,故A不正确;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正确;
C、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不正确;
D、水分子受热不会集中到容器的一端,故D不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
A、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是因为香水、汽油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为防止造成浪费,则要密闭保存,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攴持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正确;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臭氧分子与氧气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原子由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电子,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A
【解析】
A、原子中,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C、有些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错误;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
A、所有氢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故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故A选项正确;
B、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种氢原子差一半的电子达到2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选项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故C选项错误;
D、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A、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39−94=145,选项正确;
B、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4,选项正确;
C、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4,选项错误;
D、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94,选项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7×5=35;中是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A、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B、1个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每个中含有36个电子,故错误;
D、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故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A、海水是混合物,不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分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析】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原子,A错误;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肯定相同,又因一种是原子,一种是离子,电子数肯定不同,B正确;
C、质子数相同的两种分子,因没有得失电子,故电子数也应相同,C错误;
D、元素不同,则质子数不同,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
A、由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变为时,失去1个电子,而变为时,得到1个电子,此选项正确;
B、钠原子不显电性,而钠离子带正电,此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此选项错误;
D、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性质稳定,而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不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A、镁元素的原子符号为Mg,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显电性,活泼易失去电子,故选项错误。
B、Al3+表示铝离子,铝原子可表示为Al,故选项错误。
C、氧原子的原子符号为O,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不显电性,活泼易得到电子,故选项错误。
D、氟离子的离子符号为F-,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16.【答案】B
【分析】
通过分析图中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是Cl-,Y是K+,M是Ar,N是Cl。
【解析】
A、 X是Cl-,N是Cl,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B、 离子Y是K+,得到一个电子可以变成K原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示意图可知,X是Cl-,Y是K+,两者均已形成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D、 X是Cl-,Y是K+,M是Ar,N是Cl,有两个离子,两个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A
【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原子的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的标准一样,所以原子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解析】
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由乙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可知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又知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A。
18.【答案】C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A、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18,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汉语名称“氩”,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上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1)二氧化氮(NO2)气体的密度比氢气(H2)的密度大 (2)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解析】
因为氢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氢气的密度小,向上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向下运动,所以A瓶中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B瓶中的混合较慢是因为氢气密度小,在上面运动,二氧化氮密度大,在下面运动的原因,同时证明分子之间存在一定间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
(2)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20.【答案】(1)1个氢原子 氢元素 (2)5个银原子 (3) (4)1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21.【答案】(1)A (2)降温或压缩(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分子构成不同(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解析】
(1)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所以上述微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图;B和C都含一种分子,均属于纯净物;
(2)表示的宏观事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是化学变化;变化Ⅱ、Ⅲ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其中分子间隔变小,可能为降温或压缩等;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硫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4)由变化Ⅰ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2.【答案】
【解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
23.【答案】(1)3 2 (2)AC (3)S 2 S2- 氩(Ar) (4)B
【解析】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图A表示的粒子核外电子分3层排布,第一层上有3个电子。
(2)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表示质子数;图AC对应粒子的质子数相同。
(3)图D表示的是16号元素硫元素S,它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S2-,其相对稳定结构的核外电子排布和18号元素的氩(Ar)原子完全相同。
(4)图D与图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两者对应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24.【答案】(1)F (2) (3)AlCl3 (4)得到 S2-
【解析】
(1)由图可知,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9号元素为氟元素,其元素符号为F,故填F。
(2)由图可知,Y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是硅元素,其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第三层电子数为4,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13号元素为铝元素,其化合价为+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其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4)16号元素为硫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得到;
1个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的硫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所以硫离子的符号为S2-,故填S2-。
25.【答案】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浪费药品(合理均可) 小纸花由下向上依次变为红色,且图3小纸花比图2小纸花变色快 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等 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 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方案一}
①氨气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扩散到酚酞试液中,溶于其中的水中形成碱性的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该实验中烧杯中盛放药品较多,会造成药品浪费,故填浪费药品(合理均可)。
{方案二}
①氨气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扩散到酚酞试液中,溶于其中的水中形成碱性的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即观察到小纸花由下向上依次变为红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还观察到图3小纸花比图2小纸花变色快,故填小纸花由下向上依次变为红色,且图3小纸花比图2小纸花变色快。
②由题文可知,被控制的量有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等,故填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等。
{方案三}
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二者在靠近浓盐酸一侧相遇,发生反应产生白烟,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
{实验结论}
氨气分子相对分子质量17,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37.5,实验中观察到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故填相对分子质量。
26.【答案】(1)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7-13=14。
(2)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1.993×10-26kg×≈2.657×10-26kg。
(3)锂